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蒋莹  庄天彦  郭祥萍 《北京医学》2012,34(9):824-82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指导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10月及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药敏结果。结果以急性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83例患者中,26例(14.2%)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志贺菌属感染14例(53.8%),大肠埃希菌属感染5例(19.2%),沙门菌属感染3例(11.5%),肺炎克雷伯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各1例(3.8%)。年龄≤60岁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志贺菌属感染以黏液便、水样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感染以稀便为主。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对β-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尚未发现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肠道门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仍以志贺菌属为主要病原菌。监测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体的构成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采集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统计患儿粪便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76.23%),以沙门菌(27.8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31%)、志贺菌(21.31%)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23.7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95%)为主。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41.18%)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38.24%)、氨苄西林(35.2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46.1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38.46%)。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53.8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46.15%)、氨苄西林(38.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均为53.57%,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不耐药。结论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引发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268例腹泻患者粪便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几种选择性培养基,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结果对26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18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44%。志贺氏菌22株(占8.2%),沙门氏菌属菌7株(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53株(占19.8%),肠炎耶尔森氏菌5株(占1.9%),白色念珠菌20株(占7.8%),弧菌科属菌11株(占4.1%)。结论SS琼脂培养,主要是检出沙门氏和志贺氏菌,但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霍乱弧菌易忽视。从结果来看,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常引起腹泻致病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成为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夏秋季武汉社区引起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性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武汉社区4所大型医院4536份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REP-PCR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53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非伤寒沙门菌64株(1.4%),志贺菌29株(0.6%),致病性大肠杆菌33株(0.7%)。其中主要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菌33株(52%),D群志贺菌16株(55%)。挑选13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并将分离的致病菌对这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敏感率﹑中介率进行比较,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其他两种要高,但对第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强。分离的3种致病菌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作用中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最强。32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为9种,16株D群志贺菌基因分型为7种。结论武汉社区内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以非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为主,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占了51%,基因分型提示有社区流行趋势,而且这些致病菌对肠道杆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本次调查结果对该社区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发病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316例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人的大便标本进行涂片及细菌培养、鉴定,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6例病人的大便标本中共培养出142株病原菌,以酵母样菌感染为主(48.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3.4%)、沙门菌(10.6%)、志贺菌(7.7%)、铜绿假单胞菌(6.3%)等是感染菌谱的主要菌群;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占感染性腹泻的58.2%.高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量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其主要原因。结论 医院感染性腹泻以抗生素相关腹泻为主,革兰阳性菌、真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要病原菌。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濮阳市肠道致泻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经大便培养筛选出可疑病原菌,再用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部分菌株需经血清学确证;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06份腹泻标本共检出48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23.1%(486/2106).其中志贺菌216株,占44.4%、气单胞菌153株,占31.5%、弧菌60株,占12.3%、沙门菌35株,占7.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株,占2.9%,邻单胞志贺菌6株,占1.2%、普通变形杆菌2株,占0.4%.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及霍乱弧菌.结论 本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以志贺菌为主,气单胞菌和弧菌分别占第二位、第三位.肠道致泻菌的共同耐药模式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多数肠道致泻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598例在2008~2010年度本院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结果 在分离的病原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占27.5%、26.9%和23.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5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志贺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 肠球菌是主要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病原菌;细菌性腹泻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腹泻中占一定的比例,应重视病原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感染现况。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腹泻哨点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9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别检测,利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腹泻哨点监测中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感染率为19.32%,检测出副溶血弧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等感染有时间分布差异,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高峰期在夏、秋季;户籍、常住与流动人口在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志贺菌感染构成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在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TEC及志贺菌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要重点加强辖区内副溶血弧菌感染的防治,6~10月要加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监测与防治,加强暂住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小儿腹泻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减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措施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每日排便≥3次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大便细菌病原学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39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44∶1,共检出101株病原菌,总分离率18.73%(101/539)。居前三位的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37.62%(38/101)、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7.72%(28/101)、沙门菌17.82%(18/101)。3岁以下小儿检出病原菌最多占85.15%(86/101);以秋季腹泻最多占52.48%(53/101)。结论龙岗区小儿感染性腹泻以EPEC和ETEC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大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我院治疗腹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大便常规检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春季检出4例沙门菌(13.3%)、4例副溶血弧菌(13.3%)、11例志贺菌(36.7%)、11例大肠埃希菌(36.7%)。夏季检出10例沙门菌(33.3%)、8例副溶血弧菌(26.7%)、6例志贺菌(20.0%)、6例大肠埃希菌(20.0%)。秋季检出9例沙门菌(30.0%)、10例副溶血弧菌(33.3%)、5例志贺菌(16.7%)、6例大肠埃希菌(20.0%)。冬季检出5例沙门菌(16.7%)、4例副溶血弧菌(13.3%)、10例志贺菌(33.3%)、11例大肠埃希菌(36.7%)。可知沙门菌及副溶血弧菌在夏季和秋季流行,明显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一年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大便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医生提供依据,了解致病因素,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者的菌群分布及其药敏特征,指导临床治疗腹泻,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80例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的细菌中,致病菌占69%,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占检出菌19.6%(包括O126:K71、O164:K?、O152:K?、O28ac:K73),伤寒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为9株和4株,志贺氏菌占29%,条件致病菌占31%,真菌为10株。同时对检出菌做药敏试验:头孢唑啉、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在75%以上。结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以致病菌为主,条件致病菌有上升趋势,治疗腹泻抗生素应以药敏结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200例患者中共检出细菌218株,其中,肠球菌属最多,共70株(32.11%),其次为志贺菌属,共58株(26.61%)。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70%;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均≥50%,铅黄肠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均≥70%;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75%;克雷伯菌属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福氏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均<15%;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低,均<1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细菌、病毒病原学临床特点,旨在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合理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为对象,由迪安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人腺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同时结合患儿疾病信息进行病原谱流行规律分析。结果: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等分布特征,2例同时感染细菌与病毒,细菌感染率为56.52%,略高于病毒感染的43.48%。细菌类型以沙门菌(35.9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8.21%)为主,病毒感染类型以轮状病毒(46.67%)、诺如病毒(23.33%)较常见,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类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71.00%,且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率高于78.00%,此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性均为45.45%。结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常见感染源为细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1998-2003年福州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谱及耐药谱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州市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谱及耐药谱的变迁.方法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细菌及真菌,以全面系统的生化反应、诊断血清、诊断胶乳、显色培养基等鉴定分离菌,以K-B纸片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1998-2003年病原菌总检出率为63.1%,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1%,沙门菌为2.4%,克雷伯菌为25.2%,酵母菌为22.2%,枸椽酸杆菌为7.1%.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耐药率最低者为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啉.结论与1996和1997年比较,志贺痢疾杆菌近年未曾检出,条件致病菌克雷伯菌、酵母菌、枸椽酸杆菌的检出率显著升高.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的抗生素耐药性趋于严重,对利福平、红霉素和青霉素G已100%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培养,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 COMPACT培养鉴定及药敏,并进行血清凝集分型,最后用WHONET 5.6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检测的29674 份标本中,分离出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共 226株,志贺菌属 75株(33.2%),福氏志贺菌33株(14.6%),宋内志贺菌42株(18.6%),未检出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分离出沙门菌属 151株(66.8%),共检测出5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 106株(46.9%),伤寒沙门菌25株(11.1%)。腹泻患儿主要分布在4~10月,聚集分布在5~10月。2岁以下是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72.8%(110/151)。沙门菌属感染引起的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在2017年、2018年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而2019年以后转变为宋内志贺菌为主。另外,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儿童感染性腹泻临床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82%),而宋内志贺菌首选药物为头孢他啶(敏感率97.6%)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92.8%),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敏感率仅为60%和40%,提示志贺菌属各血清群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均为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  结论  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以沙门菌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岁以下高发,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经验性用药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各血清型志贺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需加强腹泻儿童粪便的病原菌和耐药监测,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方法 选择每日排便≥3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大便细菌病原学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17份标本,检出病原菌133株,阳性率为13.07%.133株病原菌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产毒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分离出43株(32.34%)、37株(27.82%)、19株(14.28%)、18株(13.54%)和13株(9.77%).夏秋季检出肠道致病菌90株(67.66%),高于春冬季节的43株(32.34%).结论 不仅要针对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在不同季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还要结合地域的特点对特定的病原菌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5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共检出病原菌7种,其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致泻大肠埃氏菌;不同喂养方式的患儿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7种病原菌的耐药率高,而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注意饮食卫生可减少婴幼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