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现代药理证实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且有报道证实其可缓解动物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目的探讨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在缓解吗啡戒断反应中对β-内啡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对象实验于2003-04-13/29进行,取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其中3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厚朴酚组和厚朴酚组各10只,另外70只大鼠作为吗啡依赖组,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厚朴酚5,40,80mg/kg组与厚朴酚5,40,80 mg/kg组7组,各10只.方法对照组中3个亚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各80 mg/kg.吗啡依赖组大鼠逐日增量皮下注射吗啡6 d,建立急性吗啡依赖大鼠及吗啡自然戒断模型,在第6天900最后一次给吗啡后,1030腹腔注射给药,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其他6组分别给予和厚朴酚、厚朴酚各5,40和80 mg/kg.于1100分别观察吗啡依赖组每只大鼠1 h内各项自然戒断症状.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②比较吗啡依赖组中7个亚组大鼠自然戒断症状评分.结果①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对照组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且和厚朴酚强于厚朴酚(P<0.05).吗啡依赖+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对照+生理盐水组(P<0.01).吗啡依赖组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5,40,80 mg/kg组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且呈量效关系.②吗啡依赖组大鼠自然戒断症状评分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各剂量组湿狗样抖动、舔阴,逃避症状得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显著;和厚朴酚与厚朴酚40,80 mg/kg组咬牙、扭体及体质量丢失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可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反应,且抑制效应呈量效关系,这一抑制效应与脑内β-内啡肽的增加有关.这种效应对吗啡依赖大鼠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相当,对正常大鼠和厚朴酚强于厚朴酚.  相似文献   

2.
背景:现代药理证实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且有报道证实其可缓解动物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目的:探讨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在缓解吗啡戒断反应中对β-内啡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对象:实验于2003—04—13/29进行,取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其中3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厚朴酚组和厚朴酚组各10只,另外70只大鼠作为吗啡依赖组,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和厚朴酚5,40,80mg/kg组与厚朴酚5,40,80mg/kg组7组,各10只。方法:对照组中3个亚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各80mg/kg。吗啡依赖组大鼠逐日增量皮下注射吗啡6d,建立急性吗啡依赖大鼠及吗啡自然戒断模型.在第6天9:00最后一次给吗啡后,10:30腹腔注射给药,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其他6组分别给予和厚朴酚、厚朴酚各5,40和80mg/kg。于11:00分别观察吗啡依赖组每只大鼠1h内各项自然戒断症状。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②比较吗啡依赖组中7个亚组大鼠自然戒断症状评分。结果:①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对照组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且和厚朴酚强于厚朴酚(P〈0.05)。吗啡依赖+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对照+生理盐水组(P〈0.01)。吗啡依赖组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5,40.80mg/kg组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且呈量效关系。②吗啡依赖组大鼠自然戒断症状评分: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各剂量组湿狗样抖动、舔阴,逃避症状得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显著;和厚朴酚与厚朴酚40,80mg/kg组咬牙、扭体及体质量丢失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可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反应.且抑制效应呈量效关系,这一抑制效应与脑内β-内啡肽的增加有关。这种效应对吗啡依赖大鼠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相当,对正常大鼠和厚朴酚强于厚朴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脑卒中后抑郁小鼠神经炎性及 HPA 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孤养法复合因素建立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分组前进行行 为学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后抑郁(PSD)组、阳性药物组和厚朴酚组(20 mg/kg),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 物,连续28 d。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内纹状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 介素-6(IL-6)含量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及血清CORH含量。结果:与PSD 组相比,厚朴酚组的TNF-α 、IL-1β、IL6表达水平下降;与PSD组相比,厚朴酚组的CRH、ACTH、CORH表达 水平下降。结论:厚朴酚可改善卒中后抑郁小鼠的神经炎性反应,降低卒中后抑郁对HPA轴的应激性刺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菊延保康冲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控制效果,旨在为戒毒康复研究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Wister种大鼠100只,雄雌兼用,体质量180~220g。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其中50只于第15天做催促戒断试验,随机分为阴性(NS)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乐定,0.2mg/kg,灌胃),菊延保康冲剂Ⅰ、Ⅱ、Ⅲ组(以每kg体质量1.4g,2.4g,4.0g灌胃)后用纳洛酮(4mg/kg)催促,记录各组1h内大鼠的戒断反应。另50只大鼠于第29天早上做自然戒断试验,分成5组,每组10只,阴性(NS)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3次/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可乐定1mg/kg灌胃),菊延保康冲剂Ⅰ、Ⅱ、Ⅲ组分别给予每次0.7g/kg,1.4g/kg,2.4g/kg灌胃,给药连续1周。治疗前1d及治疗期间每天给药前称大鼠体质量。结果:菊延保康冲剂3个剂量组的戒断症状分值小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戒断症状分值大于可乐定组,但大、中剂量组与可乐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菊延保康冲剂3个剂量组的体质量下降百分率低于NS组和可乐定组。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试验结果显示菊延保康冲剂小剂量和中剂量组在治疗前3d对体质量下降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P<0.05~P<0.01)。大剂量组从第3天开始体质量没有恢复,并继续下降。可乐定组完全不能控制吗啡依  相似文献   

5.
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依赖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症状,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取大鼠不同脑区(包括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进行光学放射自显影研究,分析大鼠依赖及戒断前后μ阿片受体数目及分布的改变.结果(1)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P<0.01);(2)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丘脑、海马、纹状体、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P<0.05或0.01).但除下丘脑外(P>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依赖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胍丁胺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胍丁胺具有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对抗吗啡的耐受和依赖等作用。目的:观察注射胍丁胺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分析海马一氧化氮通路是否参与胍丁胺抑制吗啡的戒断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04/07在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组、胍丁胺吗啡组,6只/组。方法:盐水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g/kg;吗啡组进行5d预处理,分别皮下注射吗啡10,20,30,40,50mg/kg,2次/d;胍丁胺吗啡组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皮下注射胍丁胺10mg/kg。末次给吗啡后6h,吗啡组和胍丁胺吗啡组均腹腔注射纳洛酮5mg/kg,激发吗啡戒断症状,记录1h内各项吗啡戒断症状的次数(包括湿狗样抖动、咀嚼、激惹、流涎、腹泻等体征),根据动物在纳洛酮激发戒断症状的前后体重差值计算体质量减轻数。行为学测定后将各组动物麻醉处死,取海马作冰冻切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CMIAS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每张切片选5个视野积分吸光度的均值作为阳性神经元的积分吸光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测定结果。②各组脑海马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测定结果:胍丁胺吗啡组大鼠湿狗样抖动、咀嚼、激惹、流涎、腹泻、体质量减轻等戒断症状均明显低于吗啡组[(2.0±1.3),(5.0±1.1);(0.3±0.4),(1.8±0.7);(3.2±1.2),(6.8±3.1);(0.2±0.4),(1.2±0.9);(2.7±2.1),(6.7±2.1);(6.0±3.0),(12.8±2.7)次;P均<0.01],与盐水对照组基本相近(P>0.05)。②各组脑海马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各组大鼠脑海马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CA1区,其胞浆被染成棕黄色,圆形的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淡紫色。胍丁胺吗啡组阳性神经元免疫荧光吸光度值较吗啡组显著降低(24.32±8.31,50.82±15.13,P<0.01),与盐水对照组基本相似(24.32±8.31,15.24±1.88,P>0.05)。结论:胍丁胺能抑制吗啡的戒断症状,降低吗啡戒断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海马一氧化氮通路参与胍丁胺抑制吗啡的戒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泸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普通级两三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h组和戒断3h组(后两组合称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动物戒断反应。具体方法为每天两次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首日10mg/kg,隔日每次增加10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mg/kg。吗啡依赖组末次注射后6h麻醉下灌注固定。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大鼠于末次注射吗啡6h后,以盐酸纳洛酮5mg/kg皮下注射激发戒断症状,1h和3h后,同吗啡依赖组处理实验动物。对照组大鼠按照同期平行对照的原则,以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在正常及实验状态下的活动状况。同时取大鼠海马CA1区分别作苏木精-伊红和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吸光度。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未出现大鼠异常死亡,吗啡注射的所有动物均成功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改变: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出现结构松散、神经元萎缩和坏死等改变。②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轻度阳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各组阳性细胞主要是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各组阳性细胞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83±3.54),(17.50±2.88),P<0.01];[(38.83±4.62),(17.50±2.88),P<0.01];[(58.17±6.62),(17.50±2.88),P<0.01]。而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3±3.54),(38.83±4.62),P>0.05]。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增加,各组阳性细胞吸光度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0.3780±0.0094),(0.3108±0.0010),P<0.01];[(0.3999±0.0120),(0.3108±0.0010),P<0.01];[(0.3855±0.0066),(0.3108±0.0010),P<0.01],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80±0.0094),(0.3855±0.0066),P>0.05]。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h组与戒断3h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0.3999±0.0120),(0.3855±0.0066),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药物依赖形成中的脑损伤初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泸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普通级两三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 h组和戒断3 h组(后两组合称戒断组),每组6只.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用纳洛酮催促吗啡依赖动物戒断反应.具体方法为每天两次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首日10 mg/kg,隔日每次增加10 mg/kg,至第6天末次注射50 mg/kg.吗啡依赖组末次注射后6 h麻醉下灌注固定.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组大鼠于末次注射吗啡6 h后,以盐酸纳洛酮5 mg/kg皮下注射激发戒断症状,1 h.和3 h后,同吗啡依赖组处理实验动物.对照组大鼠按照同期平行对照的原则,以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在正常及实验状态下的活动状况.同时取大鼠海马CA1区分别作苏木精-伊红和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测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吸光度.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未出现大鼠异常死亡,吗啡注射的所有动物均成功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改变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海马CA1区出现结构松散、神经元萎缩和坏死等改变.②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轻度阳性,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各组阳性细胞主要是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各组阳性细胞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83±3.54),(17.50±2.88),P<0.01];[(38.83±4.62),(17.50±2.88),P<0.01];[(58.17±6.62),(17.50±2.88),P<0.01].而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3±3.54),(38.83±4.62),P>0.05].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增加,各组阳性细胞吸光度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0.378 0±0.009 4),(0.310 8±0.001 0),P<0.01];[(0.399 9±0.012 0),(0.310 8±0.001 0),P<0.01];[(0.385 5±0.006 6),(0.3108±0.001 0),P<0.01],吗啡依赖组与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3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8 0±0.009 4),(0.385 5±0.006 6),P>0.05].盐酸纳洛酮催促戒断1 h组与戒断3 h组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吸光度差异有显著性[(0.399 9±0.012 0),(0.385 5±0.006 6),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药物依赖形成中的脑损伤初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激昂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海洛因成瘾大鼠戒断症状及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海洛因依赖性大鼠模型时,随机分为非运动组、一般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采用对戒断症状进行评分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 不同强度运动大鼠戒断症状均较非运动组大鼠低,不同程度地减轻了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同时不同强度运动组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运动组。结论 不同强度运动通过增加大鼠内源性β-内啡肽的表达与分泌,可以显著减轻海洛因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0.
石菖蒲水煎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石菖蒲水煎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连续递增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动物模型;给石菖蒲实验组大鼠不同剂量(2.5 g/kg、5 g/kg、7.5 g/kg)的石菖蒲水煎剂灌胃后,用纳络酮催瘾(0.5 mg/kg),观察每组大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咬牙、湿狗样抖动、扭体等六种戒断症状,评价大鼠戒断反应的强度。结果:与盐水对照组比较,石菖蒲水煎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5 g/kg剂量组的作用最为突出(P〈0.01)。结论:石菖蒲水煎剂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噻萘普汀能否影响吗啡处理大鼠脑内内源性焦虑物质-苯甲二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bindinginhibitor,DBI)mRNA的表达。方法:15只SD大鼠(四川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进入吗啡+生理盐水组、吗啡+噻萘普汀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按照剂量递增每12h给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吗啡(10~80mg/kg,共10次),每次注射吗啡前0.5h注射噻萘普汀(15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于末次吗啡注射后2h,给与腹腔注射盐酸纳洛酮2mg/kg,促发戒断,2h后处死大鼠,提取脑内总RNA,进行RT-PCR,检测DBImMRNA的表达。结果:吗啡+噻萘普汀组DBImRNA表达(0.52±0.08)明显少于吗啡+生理盐水组(0.91±0.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15.631P<0.01);艹卓与生理盐水组(0.40±0.0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992,P>0.05)。结论:噻萘普汀能够影响吗啡处理大鼠脑内DBI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吗啡依赖及其戒断症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分组: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吗啡 纳络酮组,每组10只。②干预:吗啡组:盐酸吗啡每天两次腹腔注射,起始剂量为每次10mg/kg,逐日递增,直至第7天时每次70mg/kg;吗啡 纳洛酮组:吗啡注射方式方法同吗啡组,但在每次吗啡注射前5min,皮下注射纳洛酮1mg/kg;生理盐水组:按照同期对照的原则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③进入实验程序前一天及实验处理因素终止后6h测评各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即观察30min内小鼠在位置偏爱实验箱白侧(伴药侧)的停留时间。④于末次注射吗啡后6h观察各组小鼠30min内跳跃反应次数、戒断反应前后1h内跳跃潜伏期、直立、躯体拉伸、体质量丧失量及腹泻等症状。结果:3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终止处理因素后6h时,吗啡组小鼠30min内在位置偏爱实验箱白侧的停留时间为(457±304)s,吗啡 纳洛酮组小鼠30min内在位置偏爱实验箱白侧的停留时间为穴154±118雪s,与生理盐水组穴121±111雪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②吗啡注射同时给予纳洛酮干预减轻了戒断体征:在终止处理因素后6h,吗啡组和吗啡 纳洛酮组小鼠均表现跳跃次数增加、起跳潜伏期缩短、躯体拉伸次数增加、腹泻和体质量丧失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吗啡组还出现直立次数增多。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对抗吗啡所致的小鼠吗啡依赖,并且能有效减轻吗啡撤药时戒断体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阿片肽能细胞(alginate-polylysine-alginatemicrocapsuleofopiumpeptidecell/B-1,A-PA-OPC/B-1)脊髓蛛网膜下腔移植后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的影响,证实APA-OPC/B-1对药物依赖所产生戒断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采用逐日多次增量注射吗啡的方法,造成吗啡依赖性模型大鼠,其中26只模型建立成功。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APA-OPC/B-1组(n=13),美沙酮组(n=5)和生理盐水组(n=8)。在腹腔注射纳洛酮催瘾后,观察不同药物治疗组模型大鼠的戒断症状评分,体质量下降值,大鼠血液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水平变化。结果:APA-OPC/B-1组的模型大鼠体质量下降值犤24h:(22.36±3.12)g,48h:(19.06±2.56)g,72h:(17.94±3.56)g,96h:(15.25±4.01)g犦及第2次催瘾时戒断症状评分犤(6.81±0.26)分犦明显低于与生理盐水组犤24h:(34.13±4.46)g,48h:(29.87±5.69)g,72h:(24.54±5.01)g,96h:(25.20±4.68)g,(7.63±0.48)分犦(t=-7.14~-3.54,P<0.01)。APA-OPC/B-1组的模型大鼠两次催瘾后戒断症状评分与美沙酮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4.87~8.72,P<0.01)。吗啡依赖大鼠在给予美沙酮后1,48及96h时,其血液一氧化氮和SOD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和厚朴酚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增强其肿瘤靶向性,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挤出法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通过超滤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因素,通过粒径分布和体外释放对其进行表征。结果:优化工艺和处方为磷脂与药物的重量比为60∶1,磷脂与胆固醇的重量比为20∶1,水化介质为pH 6.5磷酸盐缓冲液,超声时间为6 min。所得到的和厚朴酚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0 nm,96 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55.2%。结论:优化工艺所制备的和厚朴酚脂质体包封率高,工艺稳定,基本达到了缓释控释及靶向制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的改变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离体条件下,给予μ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可以调节阿片受体水平.但不同的实验结果差别很大.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为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0~220 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成瘾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24 h,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不同脑区μ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结果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t=11.54,17.82,15.80,8.35,13.78,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22%,49%,21%,28%,39%;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t=3.72,7.77,5.84,3.06,11.24,P<0.01),上调幅度分别为10%,38%,12%,13%,58%.但除下丘脑外(t=1.64,P>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t=6.76,11.73,10.19,5.46,P<0.01).结论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成瘾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噻萘普汀能否影响吗啡处理大鼠脑内内源性焦虑物质-苯甲二氮(艹卓)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inhibitor,DBI)mRNA的表达.方法:15只SD大鼠(四川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进入吗啡+生理盐水组、吗啡+噻萘普汀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按照剂量递增每12 h给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吗啡(10~80mg/kg,共10次),每次注射吗啡前0.5 h注射噻萘普汀(15 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于末次吗啡注射后2h,给与腹腔注射盐酸纳洛酮2mg/kg,促发戒断,2h后处死大鼠,提取脑内总RNA,进行RT-PCR,检测DBI mMRNA的表达.结果:吗啡+噻萘普汀组DBI mRNA表达(0.52±0.08)明显少于吗啡+生理盐水组(0.91±0.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15.631 P<0.01);与生理盐水组(0.40±0.0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992,P>0.05).结论:噻萘普汀能够影响吗啡处理大鼠脑内DBI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某些脑核团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阿片依赖和戒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研究观察了吗啡依赖和戒断对大鼠脑内与奖赏效应及戒断症状有关核团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1)吗啡依赖大鼠伏隔核(Ac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蓝斑核(LC)和下丘脑弓状核(ARH)的β-EP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2)吗啡戒断大鼠Acc和ARH的β-EP含量与依赖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背景阿片类药物多次用药可引起脑内有关神经部位出现形态及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这些适应性变化是导致药物渴求和戒断后复吸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阿片类药物依赖及戒断反应提供实验学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设计,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7在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近交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均为雄性,体质量200~250 g,购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依赖组、盐酸纳洛酮处理戒断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然后对戒断组大鼠皮下注射2 mg/kg的盐酸纳络酮激发戒断症状.空白对照组大鼠按同等剂量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对建立模型的各组大鼠进行生物学和行为学的观察.应用免疫组化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大鼠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平均光密度的比较;②各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定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依赖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吗啡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蓝斑、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依赖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相关脑区B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参与吗啡依赖及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半夏厚朴汤是汉代张仲景治疗情志病名方之一,一直沿用至今用以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味对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和1年复吸率的影响,并与服用红糖水模拟制剂作用结果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安慰剂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和恩施自治州公安局戒毒所。对象:选择2000-08/2002-09在湖北恩施自治州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接受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187例,男101例,女86例,年龄18~44岁。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采用随机区组双盲法将纳入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n=58),服用中药60d组(n=62)和服用中药72d组(n=67)。方法:①戒毒期间3组均给予盐酸洛啡西定片(由中美合资湖南正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619,10mg/片)脱毒治疗12d后分别隔离给药,即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不间断服半夏厚朴汤加味煎剂(主要成分:制半夏15g,姜厚朴30g,茯苓20g,紫苏10g,生姜20g,刺五加20g,陈皮6g,大腹皮20g,藿香10g,均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1剂分2d6次服用,共60d。对照组服30%红糖水模拟制剂共60d(方法同中药煎剂),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72d组从用盐酸洛啡西定开始脱毒时即服用等量的半夏厚朴汤加味煎剂共72d(为比较本药方早期和晚期给药疗效,本组在盐酸洛啡西定脱毒期间12d内即开始给药,脱毒后继续服用60d)。即3组均在从盐酸洛啡西定脱毒治疗开始至停用所有药物共72d。患者服药采用单盲法。②采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量表内容:失眠状况,疼痛症状群,卡他症状,精神情绪,性功能情况,分别按轻、中、重评1,2,3分。)评估各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轻重。③1年后尿检复查,尿检毒品代谢产物阳性者均视为复吸。④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药物干预后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结果比较。②各组1年复吸率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1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和服用半夏厚朴汤72d组的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72d组的疼痛症状和卡他症状评分与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相当(P>0.05),而失眠症状、精神情绪症状和性功能情况评分却明显低于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P<0.01)。②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72d组1年复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73%(49/67),95%(55/58),82%(51/62),P<0.05],而服用半夏厚朴汤加味60d组1年复吸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味可改善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早期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味缓解稽延性戒断症状比后期运用疗效更加明显,有降低复吸率作用。  相似文献   

20.
菊延保康冲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治疗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菊延保康冲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控制效果,旨在为戒毒康复研究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Wister种大鼠100只,雄雌兼用,体质量180~220g。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其中50只于第15天做催促戒断试验,随机分为阴性(NS)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乐定,O.2mg./kg,灌胃),菊延保康冲剂I、Ⅱ、Ⅲ组(以每kg体质量1.4g,2.4g,4.Og灌胃)后用纳洛酮(4mg/kg)催促,记录各组1h内大鼠的戒断反应。另50只大鼠于第29天早上做自然戒断试验,分成5组,每组1O只,阴性(NS)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3次/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可乐定1mg/kg灌胃),菊延保康冲剂I、Ⅱ、Ⅲ组分别给予每次O.7g/kg,1.4g/kg,2.4g/kg灌胃,给药连续1周。治疗前1d及治疗期间每天给药前称大鼠体质量。结果:菊延保康冲剂3个剂量组的戒断症状分值小于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戒断症状分值大于可乐定组,但大、中剂量组与可乐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O.05)。菊延保康冲剂3个剂量组的体质量下降百分率低于NS组和可乐定组。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试验结果显示菊延保康冲剂小剂量和中剂量组在治疗前3d对体质量下降均有显著的控制作用(P&;lt;O.05~P&;lt;O.01)。大剂量组从第3天开始体质量没有恢复,并继续下降。可乐定组完全不能控制吗啡依赖性大鼠的体质量下降。结论:菊延保康冲剂能很好地控制吗啡依赖性动物的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脱毒治疗效果肯定,疗效与药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