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抑制环氧化酶-2从而调控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建立化学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双氧酚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计算两组各个阶段新生血管面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OX-2在角膜各层中的分布,测定积分光密度确定表达的蛋白量。结果正常SD大鼠角膜中表达极低的COX-2蛋白;各个时段实验组的血管生长速度和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各个时段实验组COX-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内COX-2表达和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双氯酚酸钠可以抑制碱烧伤后角膜COX-2的表达,从而调控角膜修复和炎症性新生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姜静  王德才 《中国药事》2004,18(7):455-455
双氯酚酸钠肠溶片是一种消炎镇痛药,物美价廉,临床应用广泛.<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该片含量测定需去肠溶衣,因本药片小,且外被糖衣,很难剥离,不仅费时,也极易造成误差.本实验采用水洗去糖衣,105℃干燥后直接测定含量的方法,对5个厂家的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t检验,p>0.05,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双氯酚酸钠肠溶片含量测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热患者肌注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热患者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体温超过39℃病例140例,用双氯酚酸钠25~50 mg肌注,复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患者的反应,并作相应的处理(遵医嘱)及护理.结果 高热患者使用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后除中枢性高热外,其它患者均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但用药后均出汗较多.结论 双氯酚酸钠肌肉注射降温效果好,恰当的护理可减轻患者退热过程的不适,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双氯酚酸钠滴眼液的眼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测定双氯酚酸钠点眼后兔眼组织的浓度并进行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24只家兔分为8个时间组,每组3只(6只眼),用0.1%双氯酚酸钠滴眼液点眼后于不同时间抽取房水,分离角膜,虹膜-睫状体和玻璃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眼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经双氯酚酸钠在眼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二房室模型,在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和玻璃体的峰浓度分别为18.84±4.56mg.g-1,0.30±0.12mg.L-1,3.84±2.30mg.g-1,0.03±0.01mg.L-1。达峰时分别为0.52±0.35,1.17±0.45,0.96±0.43,1.73±0.78h。结论双氯酚酸钠滴眼后能很好渗透到各眼组织中,临床上用于眼科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0.2%氟康唑注射液联合0.1%双氯酚酸钠滴眼液交替点眼为主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0.2%氟康唑注射液联合0.1%双氯酚酸钠滴眼液交替点眼为主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5例(35只眼)。结果35例患者(35只眼)中31只眼角膜溃疡愈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占88.5%,未愈4例占11.5%,未愈者都因收治时溃疡严重,前房大量积脓,角膜组织溶解,需予手术治疗。结论0.2%氟康唑注射液联合0.1%双氯酚酸钠滴眼液交替点眼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理想,而且病程明显缩短,很适合基层医院首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雯  王世刚 《淮海医药》2009,27(1):60-60
目的建立非法添加双氯酚酸钠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确定麝香风湿胶囊中非法添加了双氯酚酸钠。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双氯酚酸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眼部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考祥  王爱萍  黄丽军  梁荣才  刘珂 《药学学报》2006,41(11):1094-1098
目的研究双氯酚酸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家兔眼部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双氯酚酸钠正电荷脂质体。脂质体和滴眼液滴眼后家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膜前、角膜和房水中药物浓度。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226.5 nm,多分散度为0.214,ζ电位为+18.1 mV,经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包封率可达到63%。0.1%双氯酚酸钠脂质体和滴眼液两种制剂家兔局部滴眼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脂质体可延缓药物在角膜前的清除,增加角膜中药物的浓度,药物在房水中半衰期延长,以滴眼液为参比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1%。结论双氯酚酸钠正电荷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角膜前的滞留时间,提高角膜渗透性及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滴眼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双氯酚酸钠眼膏在家兔眼部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评价双氯酚酸钠眼膏在眼部的经 -时过程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4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其眼部分别应用0 1 %双氯酚酸钠眼膏和滴眼液 ,于不同时间抽取房水、分离虹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眼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眼膏组较滴眼液组具有较高的组织药物浓度 ,较长的消除半衰期 ,达峰时间与滴眼液相同 ;眼膏在房水和虹膜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83 33 %和205 68 %。结论 :双氯酚酸钠眼膏吸收程度较滴眼液高并具有缓释作用 ,临床上可减少用药次数 ,特别适用于手术患者或夜间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行双氯酚酸钾颗粒与双氯酚酸钾片单剂双交叉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男性健康志愿者18名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双氯酚酸钾颗粒与双氯酚酸钾片50m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酚酸钾经 -时血药浓度 ,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双氯酚酸钾颗粒与双氯酚酸钾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 β) 分别为 (3 022±0 698)h和 (2 980±0 744)h ,Tpeak 分别为 (0 972±0 188)h和 (1 000±0 000)h ,Cmax 分别为 (1 57±0 211) μg/ml和 (1 664±0 243) μg/ml,AUC0~12 分别为 (4 115±0 422) μg/(ml·h)和 (4 217±0 293) μg/(ml·h) ,AUC0~∞分别为 (4 59±0 330) μg/(ml·h)和 (4 639±0 383) μg/(ml·h)。两药各药代动力学参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双氯酚酸钾颗粒相对生物利用度 (F)为 (99 47±9 79) %。结论 :双氯酚酸钾颗粒与双氯酚酸钾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董艳  宁伟宏 《中国药业》2004,13(10):68-69
目的:评价美洛昔康与双氯酚酸钠治疗骨关节炎(O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试验组(40例)给予口服美洛昔康7.5 mg,1次/d;对照组(41例)给予口服双氯酚酸钠0.1 g,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体疗效试验组为90.00%,对照组为90.2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0.00%,对照组为29.2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洛昔康与双氯酚酸钠对OA都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但美洛昔康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正常角膜无血管,系赖于抗血管生成因素的存在和角膜基质形成的一层有抗血管穿透性质的屏障。在感染、外伤、排斥反应和其它原因诱导下,破坏了角膜无血管的平衡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旭  蓝平 《沈阳部队医药》2003,16(2):117-118
为探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建立家兔角膜碱烧模型后3天,7天、11天,14天处死动物,分别观察与测量新生血管数量与长度,VEGF表达,微血管数量,结果表明,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内,VEGF蛋白染色强度与宏观观察新生儿血管长度及镜下测量微血管数量是同表变化;VEGF表达与新生血管发生位置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表达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CO_2激光照射兔眼角膜诱生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原始新生血管芽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在角膜新生血管芽增生前有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的不断增殖与分化。原始新生血管芽超微结构特征为:管腔较小,内皮细胞核较大,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及颗粒,外周有基底膜及周细胞包绕,其周围可见有多形核白细胞及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32只)及对照组(32只),采用碱烧伤法进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CNV)造模,实验组给予角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角膜下注射,观察角膜水肿程度、CNV面积及长度,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IL-8及PIGF在角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角膜水肿程度:在造模2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1 d后,实验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3、7、14及21 d时,实验组CNV面积、平均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显示,VEGF在角膜中蛋白水平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组(t=11.516,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PI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IL-8在对照组中表达高于实验组(t=4.49,P<0.05)。结论贝伐单抗可通过降低角膜中VEGF及IL-8表达有效抑制角膜水肿及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13)表达的影响.方法 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裂隙灯照相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观察Tet组与其他对照组模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每天的生长状况及榆测各组模型大鼠角膜中VEGF和TGF-β在各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 Tet组模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VEGF和TGF-B的表达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变化.结论 Tet能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发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同时降低新生血管中VEGF和TGF-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张栋梅  陈苏杭 《安徽医药》2005,9(11):814-814
人工流产中部分病人疼痛严重,不能配合手术,对人流产生恐惧感.本文将双氯酚酸钠肛塞用于人工流产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氯酚酸钠直肠内上药治疗妇科术后疼痛500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氯酚酸钠直肠内上药治疗妇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药品,药量为50ml 1枚,应用剂量1~2枚,可反复应用,患者感觉疼痛不能忍耐时即用,可同时用2枚,应用部位由肛门推入直肠内约5em处。结果:500例直肠上药双氯酚酸钠栓80%,为1次上2枚,术后止痛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双氯酚酸钠栓用于妇产科临床手术患者的术后止痛、排气退热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感冒通薄膜片中双氯酚酸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YWG-C18H37为色谱柱,甲醇-四氢呋喃-水-36%(v/v)醋酸(450∶50∶20∶1)为流动相,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物,检测波长230nm.结果双氯酚酸钠线性范围为0.02~0.22mg  相似文献   

19.
杨正铭  李志敏 《贵州医药》1997,21(5):285-286
观察了300例588例眼戴SCL并发症患者,其中10例19眼并发角膜新生血管占总数的3.24%,日戴组3例6眼占1.43%;周戴组7例眼占7.4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戴SCL后角膜缺氧、创伤、炎症水肿、免疫反应及SCL不匹配等相关因素有关,周戴组较日戴组上述相关因素加重。使用优质的水量高的超薄镜片,长戴型SCL当日戴镜使用,尽量缩短戴镜时间等是防止并发角膜新生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ombretastatin A4磷酸酯二钠(CA4P)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及兔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评价CA4P对两种模型中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A4P高、中剂量具有明显的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P<0.01或P<0.05);CA4P各剂量对CNV也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结论 CA4P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