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青  张英 《海峡药学》2009,21(11):246-247
对我院8例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分别从病人状况、用法用量、临床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中药注射剂药物成分、工艺的复杂性,在临床使用中医护人员要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推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几年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29例不良反应病例。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浅议如何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利  王艳 《安徽医药》2008,12(11):1106-1107
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床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中药注射剂同丸散膏丹等口服中药制剂相比,临床应用的历史较短,加之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组成较为复杂,其中未知成分更是占有相当比例,有些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这些质量不安全因素,关系到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年增多,笔者从原药材、生产、质量、和临床使用等方面探讨如何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晖 《海峡药学》2007,19(7):112-113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材质量、制剂质量、配伍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规范临床用药的对策。方法:纳入注射中药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观察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用药情况,总结不良反应特点,制定规范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普遍性、不可预知性、发病部位多样性,最易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双黄连。临床应制定严格的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制度,用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到针对性、个体化给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规范临床用药,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中国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例,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独有的制剂类型,是由传统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经提取、精制而成,该剂型与中药其他剂型相比具有作用迅速等优点[1],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由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液含有多种成分,由于个体差异往往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因此,中药注射液的规范使用也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吴文理  郑东 《海峡药学》2009,21(11):249-250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多的的应用与临床治疗,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药成分复杂等原因,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中药成分以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为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也呈逐年增加趋势[1],分析其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中药注射剂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方铁  黄宗雯 《黑龙江医药》2012,25(2):208-20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宣城市2011年收集的2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在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60岁比例达66.04%;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92%。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及说明书的规范,全面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进行综述,结合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使用原则和再评价,对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燕  胡莲  罗宏丽  张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73-1678
目的: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5中药注射剂使用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稳中有降,从2013年的36种降至2015年的33种,而DDDs、销售金额、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中多为活血祛瘀类,其次为抗肿瘤辅助用药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DDDs 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与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的品种基本一致,主要涉及活血祛瘀类、抗肿瘤辅助用药和清热解毒类。抗肿瘤辅助用药普遍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类中药注射剂的DDC高,但该类药物DDDs普遍较低,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各品种DDC差距较大。结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呈上升趋势,销售和使用同步性较好,价格适中且疗效确切的品种占有较大份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宁省2011-201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舒血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为例,发现与不良反应相关的药品说明书中的不完善之处,为完善说明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品,随着我国药品监管机制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也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角度提出相关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从而为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及严重程度)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经综合评价,确定为重点监测品种;在给药途径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发现,静脉注射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7.
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7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不良反应/事件中,中药注射剂59例(占49.6%);祛瘀剂31例(占24.8%),涉及15个药品品种。结论辩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控,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尤其是针对过敏反应的评价方法的阐述,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回顾中成药不良反应,结合我国中成药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探讨中成药风险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促进我国中成药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