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面对新时代的人才竞争,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小学教育从广义上说,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基础的教育,是一种非定向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深入探讨小学教学领域的素质教育,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仅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教育,是一个求真创新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强盛,就必须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积极推进“创新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帮助、引导学生从思想品质上,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上,向着“创造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学生创造力为原则,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创新教育其本质是素质教育,与我党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条框式的教学模式中,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造成学生目前出现喜爱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转变观念,树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更高更求.方法:现代体育教学向着多元化的趋势方向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把教学的主体转向学生,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手段.结论:改进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今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学=学会"教学思想主张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现代语文教育观提倡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动起来".如果说少儿时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那么语文课就是使儿童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适时开发的重要基地.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的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方法: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以预习,唤醒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精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转化角色,重塑学生自主创新的欲望和动机--联系临床、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动力和信心几个步骤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创造的积极性,给予其创造的动力,进而增强了他们对创造的信心.结论: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晓艳 《泰山卫生》2007,31(1):27-2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层次的要求。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首要前提,创新欲望的激发使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养成获得了发展的原动力。学校图书馆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引导、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融艺术性、文学性、感染性、创新性于一体,容易激发正在成长的学生情绪,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新愿望。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技能之外,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的动力,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小开始.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学科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并谈谈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学生则是一个民族的期望所在,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也是民族发展的任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教学,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由于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数学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据学科特点,努力培养与发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强化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是当前我国医科院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该文分析了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中国梦"视域之下对医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路与途径,以期获得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为此,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在科学课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黄昕 《卫生软科学》2000,14(5):224-225
创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医学院校应倡导创造性的教学,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药理学这门学科更是突飞猛进,其发展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药理学范畴,这就要求在药理学人才培养阶段,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强化医药伦理学教育.在整个药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拓展药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在药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厉红 《中国保健》2007,15(19):6-7
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意识;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比重;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重视社会实践,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深入分析了西北民族大学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通过"开放互动式提问"、"问卷调查训练法""模拟论文答辩"等方式方法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中,实现了教学与学生的创新、科研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创新的内涵。分析了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创新面临的难题和传统诊断学实验室教学不适应创新教育变革的弊端。提出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的使命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明确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的目的。其次,确立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是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加强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用现代诊断学实验室教学科学思维理论和方法武装医学人才的头脑。  相似文献   

18.
记者:人才的培养对我省的医疗卫生建设有着怎样的重要性?郭兴华: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卫生科技创新,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的人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拥有一流的创新成果。为了提升江苏医疗技术整体实力和水平,2000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卫生厅正式启动了江苏发展医学科技力度空前的“大手笔”--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医学重点人才建设战略工程,简称“135工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能极大地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实现方式。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乃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课内课外并举,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并行,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让学生各展所长,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因此,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之后,教育界一片呼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似乎要一举打破传统而陈旧的教学方式.所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理念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