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说明,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数”、“形”、“序”等结构关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其数学学习主要是在操作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教师投放的数学操作材料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经验,又要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动手“玩一玩”,在对材料的摆弄中习得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2.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指导.我园的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欢,每天要进区角时幼儿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3.
沈霞  冯越 《儿童与健康》2021,(11):34-35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能通过与变化多、功能多、低结构的材料互动探究,在观察、比较、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教师在分享交流环节通过师幼交流、幼儿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梳理经验、积累方法.笔者通过自己的日常实践,梳理了科学活动交流分享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操作、学习的机会.区域结合课程主题活动、节日、幼儿兴趣,以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以及丰富多样的内容、材料吸引幼儿探索、操作、发现、学习.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进行多方面学习、探索,获得多方面发展.那么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场地、环境?如何促进小班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提高区域游戏这块小天地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有趣的桥面"是一节充满童真、童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认识、了解了不同桥面带来的速度变化,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最终答案。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科学活动是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是幼儿自主获取知识的方式,是最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也最能体现科学活动的本质。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区域这一活动模式,创设科学活动区域,开展好科学区域活动。但目前,由于受传统狭隘课程观的影响,致使许多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仍然只注重集中活动,即使设置了科学活动区,也由于材料匮乏、缺乏有效的指导而形同虚设。如何能更有效的开展科学区域活动呢?我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深刻感悟到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要立足幼儿的发展为目标,创设符合幼儿认知、满足幼儿兴趣的活动区,并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活动的含义及创设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材料作为一种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是指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一起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利用多层次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通过模仿、经验分享、相互帮助等,以"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形式在"幼儿影响幼儿"中使其自然、轻松地获取经验和新知。※提供层次性混龄区域材料,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需要常规性区域活动通常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混龄班级因为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来确定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一个区域中制定两层或三层活动目标,这样才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也更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在设计混龄区域活动目标时,我们尝试以层次目标替代年龄目标,并通过调节活动中问题的深浅、材料的难易程度、活动要求的高低等方式来设定不同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9.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而科学素质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木工坊是幼儿园通过创设木质环境、提供木工创意空间,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木工课程,幼儿亲身实践体验的场所。参与木工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小手精细动作,培养其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意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专注力、耐力、合作意识等学习品质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木工活动则是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体验环境,让幼儿对木工艺术、材料及作品产生兴趣,同时利用大自然中的自然物如木块、木屑、树皮、树枝等进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使幼儿在身体、知识、技能、精神、创造性、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1.
<正>材料一直是实现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在投放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时,教师应以丰富的材料为基础,在持续聚焦观察幼儿使用材料开展游戏情况后,不断完善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层次性、科学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邹培 《家庭育儿》2020,(1):0079-0079
科学活动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活动通过一定的材料投放,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获得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环境的积极创建和对幼儿的科学引导,实现良好的科学教育目的,为幼儿长远的科学素养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探索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难度是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幼儿区域游戏是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合理、科学、均衡地加以拓展,吸引幼儿的参与的游戏活动,区域材料的目标性、丰富性、科学性、指导性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我园把目光聚焦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与开发利用中来,通过探索各年龄段主题课程生成路径、主题式区域活动材料研发及利用案例、材料的年龄适宜性,推动主题区域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让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学习品质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数学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数学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数学环境、投放数学操作材料,  相似文献   

16.
区域活动是适宜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是否受小朋友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材料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幼儿表现、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柱.材料的多样性、多变特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各种探索行为.适宜的材料提供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真正为他们提供适宜每个幼儿发展的材料,并积极鼓励,支持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才能更好地丰富区域内容,有助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早期STEM学习过程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问题解决意识等行为,对幼儿学会如何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学前STEM教育研究者莎莉·穆莫指出:“幼儿STEM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科学与数学为核心,关注幼儿的兴趣、有意义的材料与活动,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内容,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历科学探究、体验工程设计过程,提升幼儿的STEM综合素养(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思维认知),理解STEM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区域活动首先作为一种思想,发源于西方,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后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如今,区域活动已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是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活动.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想大班幼儿在一个一个点数的基础上,进行两个两个一点数的学习是可行的,但如果用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进行就不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数群概念,我设计大班数学活动一一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景游戏、操作活动,运用插板教具,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让孩子在玩中学、体验生活中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似文献   

20.
顾艳 《家庭育儿》2020,(1):0104-0104
本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尝试用一些数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当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产生了对大树的粗细探究兴趣后,我根据幼儿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尝试通过自然测量解决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