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I3K/Akt传导路径在细胞放射敏感性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主要作用于细胞核DNA,也可作用于细胞膜或细胞浆而启动一些信号传导路径,调整细胞的放射反应,导致细胞内和(或)细胞间传导信号网络的改变,使肿瘤细胞或阻滞在某一细胞周期启动DNA放射损伤修复或死亡。从图1可看出细胞放射生物效应不仅和DNA直接损伤相关,而且也和放射损伤胞膜、胞浆引起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有一定联系引。PBK/Akt被发现广泛涉及肿瘤各种异常生物学特征如无限制复制能力、维持细胞在恶性环境下的生存、肿瘤易于向周边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彗星”分析法(CometAssay)检测鼻咽癌细胞DNA放射与修复反应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碱性“彗星”分析法的微胶电泳技术,定量检测评价人高、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2Z细胞在接受X射线照射后,其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Breaks,SSBs)的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和DNA的SSBs在不同检测时间的自身修复情况。 结果 用碱性“彗星”分析法可准确地检测出2Gy单一放射剂量所诱导的两系细胞DNA的SSBs;可见DNA损伤程度在不同照射剂量其结果不同,随剂量递增DNA的损伤加重,与放射剂量呈良好线性相关。15Gy诱导两系细胞的DNA损伤后,10min即可定量检测出受损DNA的确切恢复变化,在照射30min内,其修复较迅速,其损伤程度可降至初时的一半以下,其后修复缓慢,约需持续2h才能复至无照射细胞水平。 结论 “彗星”分析法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人鼻咽癌细胞DNA的定量损伤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以及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在受测时间中的定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细胞核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现已公认遗传信息寓于DNA分子中。因此。DNA与细胞分裂,增殖有直接关系。静止的细胞DNA量是非常稳定的。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几无变化。细胞核DNA量是由一组染色体所决定。不同物种细胞核DNA量有别,但同一物种细胞内DNA量是不受生理条件影响的。只有有丝分裂的DNA合成期出现整倍增加。细胞的异  相似文献   

4.
“彗星” 法分析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彗星”分析法 (CA)在检测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与修复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碱性CA检测鼻咽高分化鳞癌上皮细胞系 (CNE 1)、食管鳞癌上皮细胞系 (Ec 10 9)、肺腺癌细胞系 (GLC)和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 (BGC 82 3)经 6MVX射线照射后单细胞内DNA单链断裂 (SSB)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以及CNE 1和GLC细胞系在分别接受了 16GyX射线照射后的自身修复情况 ,同时与相应的细胞存活曲线比较。结果 碱性CA可以检测出 4个细胞系DNA的SSB ,并与放射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6Gy剂量下各细胞系的SSB程度依次为CNE 1>Ec 10 9>GLC >BGC 82 3。CNE 1,Ec 10 9,GLC和BGC 82 3细胞系的Do值分别为 1.2 5 ,1.2 7,1.88和 1.5 6。 16Gy诱导CNE 1和GLC细胞系的DNA损伤后 ,其半修复时间分别为 7.4,17.8min。结论 采用碱性CA能确切反映 4种人肿瘤细胞系DNA的定量损伤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并能确切反映辐射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 (CNE 1和GLC)在受测时间中的定量变化情况。自身修复能力的大小在鳞癌和腺癌细胞系间与放射敏感性的大小 (Do值 )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和转移潜能之间的关系LewisAMetal.IntJRadOncolBiolPhys1996,34:103分子生物学新进展引起了对基因决定细胞放射敏感性、致瘤性及转移潜能的研究。基因内在不稳定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使肿瘤形成不同的恶性...  相似文献   

6.
人鼻咽癌细胞CNE潜在性倍增时间(Tpot)与其放射后再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对肿瘤细胞再增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通过不同剂量的放射作用、以BrdUrd/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放疗后不同时间人鼻咽癌细胞株CNE的增殖动力学变化 ;同时以极限稀释法检测其克隆源性细胞存活比率。结果 :(1 )在 0~ 8Gy剂量范围内 ,CNB细胞群整体Tpot的缩短与其中克隆源性细胞的减少密切相关 ,同时随着剂量增大 ,提示DNA合成增加 ;和 (2 )离体培养中、放射后 48小时内CNB细胞群中克隆源性细胞的增殖状况变化与整体一致。结论 :(1 )放射后CNE细胞的加速再增殖可能与其自身调节有关 ;和 (2 )Tpot可能作为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已发表论文33篇,内容有6项: 一、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的改进。本改进法以~(14)C-胸苷预标记的同步化培养细胞为测试细胞,从而在测量非程序性DNA合成的~3H-胸苷掺入的比放射活性时可省略繁复的DNA定量测定,而以~3H/~(14)C放射活性比代替,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和材料消耗。二、创建一个以ADP-核糖基转移酶介导的细胞NAD含量降低为DNA损伤检测终点的试验法。研究证明该酶活性和它的唯一底物(细胞NAD)含量由于在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小片段DNA的刺激而呈细胞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在电离辐射引起的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影响组织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检测DNA—PKcs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及DNA—PK活性分析法检测NSCLC细胞株A549、H1299、L78、PGCL3和H460中DNA—PKcs的含量与活性。成克隆实验分别测定各细胞株照射后的剂量一存活曲线,并分析放射敏感性与DNA—PKcs的关系。结果:成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不同NSCLC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不同,A549细胞2Gy剂量照射下的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 at 2Gy,SF2)为0.74,H1299细胞为0.25,H460细胞为0.21,PGCL3细胞为0.48.L78细胞为0.58。Western blot显示各NSCLC细胞株中DNA-PKcs的表达有差异.A549细胞的DNA—PKcs表达水平为3.26±0.98,L78细胞为0.51±0.07,H1299细胞为0.51±0.11,H460细胞为0.86±0.23,PGCL3细胞为2.60±0.76。A549细胞的DNA—PKcs活性为8.30±1.03,H1299细胞为2.45±0.52,H460细胞为0.11±0.02。PGCL3细胞为4.13±0.87.L78细胞为0.42±0.07。在腺癌及大细胞癌中SF2与DNA—PKcs含量(P〈0.05,r=0.95)及活性(P=0.03,r=0.98)呈线性相关。结论:在腺癌及大细胞癌中.DNA-PKcs是判断细胞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细胞内HOTAIR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4种食管鳞癌细胞(K150、K450、TE-1、Eca10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检测细胞中HOTAIR mRNA表达水平,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下的存活分数(SF)。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差异,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种细胞均呈现HOTAIR mRNA高表达及放射抵抗性,其中Eca109细胞表达水平最低,每个剂量点SF也最低,D0、Dq值也均最低。HOTAIR mRNA表达水平和放射敏感性从低至高依次为K1502、D0值呈正相关(r=0.643、0.777,P<0.05)。结论 HOTAIR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放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是预测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鼻咽癌细胞形态、DNA含量及倍体与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之间的关系 ,探讨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方法。方法 应用 2种放射敏感性不同的鼻咽癌细胞系CNE 2Z亚克隆株F1、S1,通过细胞培养及裸鼠体内实验 ,用HE染色法、Feulgen染色法和图像分析仪 ,观察这 2株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形态学参数、DNA含量及倍体分布。 结果 形态参数测定表明 ,F1细胞面积、细胞体积等参数小于S1(P <0 .0 1) ,核周长、核直径大于S1(P <0 .0 1) ,核质比大于S1(P <0 .0 1)。F1细胞及裸鼠移植瘤DNA含量、DI值、5C及 >5C比例均高于S1组 (P <0 .0 1)。结论 F1、S1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与细胞分化程度、DNA含量及 >5C比例有关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定量分析 ,可以预测鼻咽癌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HPV—18 DNA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PCR张Southern Blot杂交方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1991年建立)细胞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基因组DNA上的不完整HPV-18DNA。结论 HPV-18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PCMC-91细胞系是研究这一关系的良好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认为大多数致癌物均可损伤DNA并由此导致细胞的突变和癌变。但是,正常细胞内也存在着消除这种DNA损伤以维护DNA正确结构的修复系统。不同个体或不同细胞,DNA修复效率各异,因而不难想象DNA修复功能与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也直接有关。DNA修复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覃吉超  龚建平 《癌症》2001,20(1):102-104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性疾病[1,2],从而使细胞周期分析在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领域显得格外重要。对于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分析,就是对细胞内周期性变化的物质进行检测,以达到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周期性变化分析;②细胞内DNA同位素标记并逐渐与流式细胞仪结合的分析;③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中合成的蛋白质进行细胞周期分析。本文着重阐述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DNA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同步检测的新一代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1 初级的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早些年通过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发现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而进行增殖的,从而将细胞周期分为细胞间期和有丝分裂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凝聚[3]。在两次有丝分裂之间的时间内除可以看到细胞体积增大外对细胞内其他变化知之很少,此为从细胞形态上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通过显微镜进行的细胞周期分析是极为粗略的,直到发现染色体中的DNA里携带有遗传信息才对间期有一定的了解。在细胞间期一个很短时间内通过在细胞培养液中掺入同位素标记的核苷,只在有DNA合成的细胞中才有被标记上同位素标记的核苷,从而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复制,由此把间期分为3个期,即G1期(有丝分裂期与DNA复制开始的时间段),S期(即DNA合成的时间段),G2期(即S期与M期的时间段)。但是这两种方法因耗材、粗糙、效率低而无法大规模地进行应用[4]。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与DNA损伤反应/修复基因表达、放射方式和剂量有关。鉴于DNA损伤反应/修复基因表达谱对放射效应的作用和影响,探索新的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模式对改善放射抗拒肿瘤的放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基于DNA损伤反应基因表达谱的肿瘤放射剂量分割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Feng YD  Xie DX  Qin JC  Zhong YS  Li XL  Xiao W  Wu JH  Tao DD  Hu JB  Gong JP 《癌症》2004,23(9):1011-1015
背景与目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位于细胞浆中的Caspase-3酶原是由什么方式引起细胞形态序贯性变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诱导的MOLT-4细胞凋亡不同阶段活性Caspase-3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10GyX射线照射诱导MOUF-4细胞。亚G2峰法和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中DNA变化。膜联蛋白V标记细胞膜,带荧光素的Caspase抑制剂(fluorochrome inhibitor of caspase,FLlCA)标记活性Caspase,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OLT-4细胞凋亡形态及活性Caspase-3在细胞内的分布。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X射线10Gy照射后,MOLT-4细胞出现细胞膜翻转、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其凋亡过程中Caspase-3激活,4h其活性明显增加。在细胞内,活性Caspase-3由靠近细胞膜的胞浆面向细胞浆、胞核移行,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吻合,在时间上早于细胞膜翻转。结论:X线照射后MOLT-4细胞中Caspase-3激活,且其亚细胞分布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相吻合。活性Caspase-3在凋亡细胞中空间位相的移行是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0引言GemOx方案即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目前已涉及三十余项Ⅱ、Ⅲ期临床研究,十余种肿瘤的治疗。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嘧啶核苷类似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在细胞内代谢为有活性的二磷酸盐,竞争性掺入DNA双链,使DNA链复制终止,引发细胞凋亡。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化合物,与DNA结合的速率比顺铂快10倍以上,故抑制DNA的作用更强,且无肾毒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均较轻,最普遍的毒性反应是神经感觉异常。GEM与L-OHP均为广谱高活性细胞毒药物,两者机制不同,毒副反应非叠加,为两者联合治疗各种肿瘤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鼠乳腺癌放射敏感细胞SX 9照射前、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其 p5 3基因状态等研究 ,初步探讨其放射敏感性与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方法 利用克隆形成法比较SX 9与SR 1细胞照射后细胞存活份数及流式细胞术研究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 ;RT PCR克隆并鉴定p5 3基因 ;DNA电泳、流式细胞术和苔盼蓝染色研究细胞死亡方式。 结果 SX 9细胞对γ射线高度敏感 ,照射后G1 期阻滞消失 ,但仍存在G2 期阻滞 ;其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存在突变 ,DNA电泳检测不到DNAladder;苔盼蓝染色检测到的细胞死亡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γ射线照射放射敏感细胞SX 9细胞周期改变与其亲本细胞SR 1明显不同。SX 9亲本细胞SR 1细胞存在G1 ,G2 期阻滞。DNA电泳及苔盼蓝染色检测结果与SX 9细胞相同。结果表明SX 9细胞对放射敏感不是由于照射后细胞凋亡所致 ,而是由于其失去增殖能力引起增殖死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通过AO染色,DNA微电泳及电镜观察顺铂作用下结肠癌细胞凋亡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SW1116细胞在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2小时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电镜观察到凋亡的细胞表现为细胞核皱缩,核内染色质结块状,趋边缘性分布;DNA微电泳呈拖尾现象,提示凋亡细胞内DNA片断化;凋亡细胞AO染色呈阳性反应,其阳性率随顺铂的浓度增高而递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因此认为顺铂可诱导和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这一现象可能是顺铂抗癌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9.
DNA的损伤和修复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在致瘤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UDS)作为反映DNA损伤与修复的指标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用UDS和S期DNA合成为指标,比较胃癌患者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对化学致癌物盐酸氮芥和物理诱变剂紫外线诱发DNA损伤的反应,测定胃癌患者与正常人DNA的修复能力和S期DNA合成,初步探讨胃癌患者DNA修复功能和  相似文献   

20.
中药绿舒筋对癌细胞DNA合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平戎  曾凡波 《癌症》1990,9(6):475-477
本文以荷艾氏腹水癌小鼠为对象,研究卫矛科植物绿舒筋对癌细胞DNA合成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绿舒筋注射液治疗后,明显抑制~3H-TdR掺入癌细胞的DNA,放射自显影像显示用药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期细胞核内银粒中位数也明显降低,显示此药液对癌细胞DNA合成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