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腰椎骨折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腰椎骨折患者,可因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而致大小便失禁,对于有尿潴溜的患者常采取热敷下腹部,会阴部,增加腹压,针炙理疗及听流水声诱导等方法解除。若均无效时,临床上采取导尿术,长期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导尿管留置时间〉48h以上)。由于患者体质虚弱,长期卧床,进食,饮水明显减少,长期留置尿管,可出现泌尿系感染及尿结石等并发症,造成患者痛苦。我科自2001年以来,有针对性地制订了留置尿管护理常规,对每例颈椎骨折瘫痪、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  相似文献   

2.
据资料统计,留置尿管患者中有50%以上在拔除尿管后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表现为首次排尿延迟、排尿费力,严重者发生尿潴留.常用的对策为按摩、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对患者进行诱导排尿.虽然少数尿潴留患者诱导排尿成功,但仍有20%左右患者需要再次导尿[1].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为此我们针对2008~2009年神经内科149例留置尿管患者对照观察,以寻求拔除尿管后能自行排尿的最佳时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79-81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对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感染的影响及感染与病原菌分布、构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妇科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与构成。结果: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100 m L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感染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留置尿管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感染的发生与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无关,但妇科护理有效降低了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留置尿管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的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 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唐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12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流率及膀胱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尿残留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减少留置尿管导致的术后感染,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拔除尿管不同时机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50例,A、B、C、D四组患者均于术后48h停镇痛泵,A组患者于镇痛泵应用期间停保留导尿;B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后0-8h停保留导尿;C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后8-24h停保留导尿;D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24h以后停保留导尿。比较4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排尿成功7例,需再次导尿15例;B组患者自然排尿成功37例,诱导排尿成功5例,需再次导尿8例;C组自然排尿成功43例,诱导排尿成功4例,3例需再次导尿;D组自然排尿成功45例,诱导排尿成功3例,2例需再次导尿。4组尿潴留的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泵停止使用后8-24h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8.
谢燕崧  曹素玲  张民勤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53-154,156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管狭窄术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尿潴留的处理流程:采用诱导排尿术,无效患者予重新留置尿管;观察组在运用诱导排尿术无效后,加用间歇性导尿处理,以上措施无效患者,予重置尿管。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各组实施尿潴留处理流程后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及尿路感染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重置尿管例数、尿路感染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17.72和8.10,P〈0.01);两组患者尿道损伤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率,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牵拉导尿管和膀胱痉挛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225例患者,以2012年12月为界分为两组,2014年12月前的患者术后常规对导尿管进行牵拉,其后的患者术后则不予牵拉导尿管,其中免牵拉组105例(A组),牵拉组120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肛门坠胀感、是否应用解痉止痛药、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症状的相关资料。结果免牵拉尿管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明显差异性,术后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和出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免牵拉尿管在前列腺电切术后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术后过度牵拉尿管是引起膀胱痉挛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种方法在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拔除留置尿管的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8月~2009年2月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采用膀胱充盈后拔除留置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实验组首次排尿的时间比对照组时间短。结果患者膀胱充盈后拔除留置尿管,首次排尿时间缩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结论脊柱外科手术后50例采用传统方法拔除留置尿管,观察2组拔除留置尿管后患者首次排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91-95
目的 探讨常规留置导尿失败后处理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的不同方法,以期提高患者一次性留置导尿成功率,尽早解除尿路梗阻并减少尿道损伤。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我院20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尿道扩张后留置导尿组(尿扩组)和内镜下导丝引导留置组(内镜组),分析两组留置导尿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尿扩组中所有女性患者、无尿道手术史患者及尿道外口狭窄患者经尿道扩张扩后均能成功留置导尿;内镜组中TUR及TURP患者均可成功留置导尿管。TUR及SP患者两组留置尿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URP(P0.001)及RP(P=0.008)患者内镜组留置尿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尿扩组。内镜组留置尿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尿扩组(95.7%vs 80.9%,P=0.001);内镜组术中VAS疼痛评分(2.2±0.3 vs 5.7±0.9,P0.001)及术中明显肉眼血尿发生率(5.4%vs 23.5%,P0.001)均显著低于尿扩组;术后3个月拔除尿管后,内镜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扩组(15.1%vs 28.7%,P=0.02)。结论 女性及无尿道手术史的男性患者大多可经尿道扩张后即可成功留置导尿;而对于合并尿道手术史,尤其合并前列腺手术史的男性患者,内镜下留置导尿管优于单纯尿道扩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患者常规进行膀胱冲洗是否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方法 随机将98例留置尿管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常规行膀胱冲洗)和对照组48例(非膀胱冲洗).所有留置尿管患者均排除泌尿系感染,治疗组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每日2次,对照组不进行膀胱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液及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治疗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3例(6%),阴性47例(94%);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2例(4%),阴性46例(96%),两组患者比较X2=1.38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留置尿管,常规给予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 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至重度下尿路症状[1].需要手术的患者又占一定比例,目前TURP仍是BPH治疗的"金标准"[2,3].但术后留置尿管困难又是棘手的问题,笔者回顾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 4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TURP术后出现留置尿管困难57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TURP术后留置尿管困难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后给予常规组50例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给予治疗组50例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排尿时间、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腺体切除量及术后再次留置尿管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及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效果均较高,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量及术后再次留置尿管等方面优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前后两种留置尿管时机对苏醒期尿道刺激症状的影响.方法:全麻患者随意分组,选择全麻前留置尿管200例为A组(观察组),全麻后留置尿管200例为B组(对照组).A组插尿管前心理干预,告知留置尿管的必要性及尿道刺激症状,2 %的利多卡因胶浆尿道表面麻醉再插尿管.B组全麻后常规插入留置尿管.观察两组患者苏醒后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麻醉前留置尿管的患者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轻于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P<0.05).结论:全麻前留置尿管,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清醒时尿道刺激症状的耐受性,利于患者平稳过渡,避免了手术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陈燕 《中华实用医学》2004,6(17):125-126
为了探讨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问题。本文选择5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留置尿管24-48h,针对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可行的护理措施,即重视留置尿管前的心理护理、预防尿道感染、预防尿道损伤、正确地诱导排尿。结果580例患者无1例尿道感染及尿道损伤。并发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以降低留置尿管对排尿功能的影响,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2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0例当膀胱呈空虚状态时将留置尿管拔除,观察组100例当膀胱呈充盈状态时将留置尿管拔除,观察拔除后首次的尿量、时间、是否需诱导排尿、是否尿潴留、是否有泌尿系感染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1次自行排尿成功率及时间显著缩短,排尿量显著增加,尿潴留、泌尿系症状及尿常规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当产妇膀胱充盈有尿意时自行排尿过程顺利,尿路感染、尿潴留等的发生率降低,基本不需要物理方法协助或诱导排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自 1990年~2 0 0 1年共收治 5 3例产后、术后及骨盆骨折非尿道断裂的女性顽固性尿潴留 ,经扩张尿道、按压充盈膀胱、诱发“扳机点”排尿[1] ,疗效满意 ,现将资料、治疗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 3例全部为女性 ,年龄 3岁~ 75岁 ,平均年龄 31.5岁 ,其中产后 42例 ,术后 8例 ,骨盆骨折 3例 ,尿潴留时间 3d~ 35d,平均 5 .6d ,经诱导、热敷、针炙、药物、间歇导尿、留置尿管等处理均不能自主排尿。1 2 治疗方法平卧、屈膝、暴露外阴 ,常规用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外口。依次用 2 0、2 2、2 4、2 6号尿道探子或相应扩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号尿管减少青年男性患者导尿后发生溢尿现象的作用.方法 将非泌尿系手术前需留置尿管的青年男性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78例,实验组76例,常规组选择16~18号导尿管,实验组选用12~14号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溢尿情况.结果 术后≤24小时常规组溢尿率17.95%(14/78)、实验组1.32%(1/76),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两组溢尿发生率相差1.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留置小号尿管有利于减少青年男性溢尿,其效果在术后≤24小时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16例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三组,常规组(65例),冲洗组(76例),注药组(75例)。常规组患者拔尿管时按医嘱予常规操作拔除尿管;冲洗组拔尿管前排空膀胱,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注药组拔尿管前注入甲泼尼龙、利多卡因、丁胺卡那。比较常规组与注药组、冲洗组与注药组患者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尿痛、排尿困难及排尿障碍发生率。结果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时尿痛、排尿困难及排尿障碍发生率比较,常规组与注药组、冲洗组与注药组,差异匀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注入甲泼尼龙、利多卡因、丁胺卡那能改善拔管后排尿自觉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