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涛 《山东医药》2013,53(10):83-8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常出现免疫平衡失调,因此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风险很高.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及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等[1].研究显示,CLL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比例为4.3%~9.7%[2],其中以AIHA最常见,约7%左右;另外有7%~14%的CLL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但不出现溶血的临床表现;ITP发生率为2% ~5%,而粒细胞减少症和PRCA的发生率极低(<1%)[3].因CLL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系恶性B-CLL细胞、异常的T细胞、微环境及免疫失衡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故其诊断和治疗均较棘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提高对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7例CLL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为Evans综合征。3例患者在诊断CLL的同时发现有溶血发作,另4例患者在CLL诊断后中位20.5个月出现溶血。5例患者用瘤可宁加激素的方案治疗,1例患者单用激素治疗,1例患者用单克隆抗体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有效6例,无效1例。3例在随访中溶血复发,再次治疗仍有效。1例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需输血维持。随访至2008年4月,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6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是CLL较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激素加烷化剂的常规治疗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无明显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冠心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临床发生率逐年增加。虽然,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是其共性病理改变,但是,发生在冠状动脉与静脉部位的不同、血栓机制不同,导致抗栓治疗的药物选择与方法不同,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增加出血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VTE患者的综合抗栓治疗研究取得一些临床证据。为此,本研究就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合并VTE患者抗栓治疗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矽肺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矽肺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疑似患者行Wells量表评分,对低、中、高度可能性的患者进一步行CTPA检查,经CTPA确诊15例.确诊患者予抗凝及中药血栓通治疗,经治疗14 d后15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重视矽肺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在基层医院Wells量表临床预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价值可能性大,经CTPA诊断后,进行相应正规的抗凝及中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以及临床工作中如何早期识别。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报道过的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病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65岁,14岁以下儿童10例。血栓形成多在肺部感染后1~21d不等。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死亡患者4例,3例尸检证实死因为肺血栓栓塞症。19例患者均无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其中3例合并有蛋白C水平的降低,1例合并有蛋白S水平的降低,1例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7例患者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支原体感染直接或者间接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可以解释那些没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患者出现的PE这一临床现象。需要临床加以警惕,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选择为1997年 9月~ 2 0 0 1年 5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140例 (男 79例 ,女 6 1例 ) ,平均年龄为 39± 18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显像。其中 2 6例患者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 ,11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36例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18例行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结果  14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有下肢静脉病变者为 12 0例 ,占 85 7%。近端病变 113例(80 0 % )。下肢深静脉显像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下肢容积阻抗图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 90 9% ,72 2 % ,80 0 %。结论 研究证实下肢静脉病变和血栓形成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栓子主要来源于近端静脉血栓。放射性核素肺灌注 /肺通气、下肢静脉显像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及时更新,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抗栓治疗指南或共识。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相关原因。方法总结4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分析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8例患者中死亡4例,未愈7例,好转37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倾向3例,药物减少剂量后消失;血小板减少2例,停用低分子肝素后复查正常。结论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病死率高,需要紧急处理;抗凝治疗对大部分肺血栓栓塞治疗有效,效果不佳可能与血栓机化、合并癌栓、未规范治疗及合并严重基础病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例肺结核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提出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关键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密切监测凝血指标;改善呼吸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本组2例病人经治疗护理,症状体征消失,痰菌阴转出院。1例确诊后转院,1例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