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4例,后路使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螺钉入钉点位于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上方,向外下方钻孔,外倾25°~30°,下倾30°~40°。钻透上下关节突,拧入3.5 mm钛合金皮质骨螺钉,螺钉长度16~20 mm。小关节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4~24个月,平均18.8个月。颈椎弧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安全性好,螺钉抗拔出强度佳,固定确实,固定节段少,植骨融合率高;使用范围广,可用于C6/7节段。但建议结合钢板使用,小关节间隙必须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并发后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岁。患者初期均在伤后3~11d内接受后路手术;就诊时后凸畸形Cobb角32°~72°,平均46°。17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结果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因素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12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9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而残留部分后凸畸形9例,内固定失败和假关节形成7例及固定节段过度撑开3例。本组术前胸腰椎后凸Cobb角46°,术后8°,纠正率为83%(38/46)。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年4个月,Cobb角11°,纠正丢失率8%(3/38)。无死亡、深部感染患者,其中12例腰痛消失。结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可以一次后路手术完成内固定取出和矫形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前方减压、植骨、空心多轴向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1例经侧前方减压、植骨、空心多轴向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后凸畸形的矫正、伤椎压缩程度的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随访期内,植骨块和固定器位置良好,骨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术前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为(24.6±8.7)°,术后为(5.4±4.3)°。术前受伤椎体压缩程度为(43.5±16.6)%,术后为(7.4±6.2)%。16例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按Frankel分级达到D级或E级。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术侧腹股沟周围皮肤麻木3例。结论侧前方减压、植骨、空心多轴向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椎管减压彻底、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中空加压螺钉与解剖型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收治45例成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中空加压螺钉(21例)及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38~60岁,平均48.7岁;左侧32例,右侧13例;骨折按Garden分型:I型7例,Ⅱ型15例,Ⅲ型13例,IV型1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20~45个月随访,平均32.4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空加压螺钉固定组中4例于术后1~3个月内固定失效,其中2例行伤肢骨牵引制动3个月后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二期行内固定翻修术;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组1例术后2个月螺钉松动,髋内翻位愈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髋关节异位骨化,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空加压螺钉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8±1.7)周,明显长于解剖钢板固定组(14.3±2.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定标准评价:中空加压螺钉组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6.2%;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组优1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rdenⅢ、IV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较中空加压螺钉疗效佳。  相似文献   

5.
微创稳定系统在膝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膝部骨折的体会。方法对11例膝部骨折行LISS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随访6~22个月,平均14.8个月。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其余10例3个月内愈合良好。伸膝功能无障碍,1例屈膝仅达90°,其余均恢复到130°。2例钢板螺钉拆除困难。结论LISS是治疗膝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理解其机械原理、熟悉局部应用解剖特点、提高其手术应用技巧和进一步探索其适用范围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解剖型钢板的结构特点及临床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结构特点。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3~54岁,平均38.7岁。结果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70°~120°,平均90.2°;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0.3°;术后半年膝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5.0°。按Merchant评分,终末随访时优18例,良12例,可4例。术后无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钢板松动及断裂。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其三维结构符合胫骨平台解剖特点,可以提供持续坚强的固定,有利术后膝关节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符史发  尹庆水 《人民军医》1998,41(9):510-512
我院1985~1995年采用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股骨下段骨折122例,现对随访的106例疗效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69例,女37例;年龄9~82岁。股骨下段骨折73例,股骨下段和髁部同时骨折33例。闭合性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5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h~12d。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106例随访9个月~10年,平均2年3个月。1.2 治疗方法及效果 根据吴岳嵩〔1〕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按不同方法治疗的106例随访结果予以评定。1.2.1 单纯骨牵引 9例,优良6例,差3例。差者分别为成角和旋转畸形愈合大于10°2例,膝关节活动差30°以上1例。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头加压螺钉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掌、指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患者88例,按就诊顺序分成无头加压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掌指骨骨折患者共88例,术后随访6~9(8.2±0.64)周。比较两组的术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患指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骨折不愈合;无头加压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P<0.01),骨折愈合时间短(P<0.01),术后6周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微型钢板组(P<0.01)。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头加压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头加压螺钉与微型钢板均可实现掌指骨斜形、螺旋形骨折的良好固定,无头加压螺钉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髋臼骨折,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手术切开复位, 9例先用钢板固定前柱,再以长拉力螺钉固定后柱, 2例单纯用加压螺钉固定, 5例用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其余全部采用髋臼钢板的内固定。结果 按髋臼骨折切开复位标准,达到解剖复位 22例,满意 8例;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优 15例,良 10例,可 3例,差 2例,优良率 83 3%。结论 髋臼骨折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加压螺丝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实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栋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32-1333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解剖复位的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1例.结果 随访1~2年股骨颈骨折41例,愈合39例,骨折愈合率95.12%,不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率4.88%.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80%.结论 使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优良,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少,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一项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创伤性Madelung样畸形合并掌、背侧成角的矫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分别以掌侧钢板或外固定支架结合植骨等技术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合并背、掌侧成角的Madelung样畸形47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经随访6~27个月(平均1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关节面塌陷及腕关节功能均获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合并背侧成角的Madelung畸形,应首选掌侧入路、截骨矫形、植骨、钢板内固定;而对于合并掌侧成角者,背侧小切口截骨矫形、植骨、动力型外支架固定当为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8例患者,头下型2例,经颈型12例,基底形14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经过平均2.5年随仿,疗效评定:优20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8%,骨折愈合27例,愈合率96.4%,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3.5%.结论: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对冶疗股骨颈骨折具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1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内固定失败的经验教训和探讨内固定治疗策略。方法总结2005—2008年间手术治疗的2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0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其中,7例重新内固定(股骨近端锁钉、解剖钢板、动力髋螺钉+空心钉),2例改行骨水泥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1例经胫骨结节下肢牵引非手术治疗6~8周。结果原手术方式动力髋螺钉内固定9例,多根空心钉内固定1例。术后6周发现内固定失败3例,术后10周发现6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钢板螺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髋拉力钉切出等。经过再次术后61~94 d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骨折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复位后剪切力的合理分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适合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病例67例,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交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3组,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标准。结果 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组的骨折延迟愈合率高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关节僵硬及畸形愈合,发生率为22.4%,其中骨不连发生率为13.4%。结论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和外固定支架;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5.
倒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倒打交锁髓内钉 (GSH钉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32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GSH钉固定 ,骨折按AO/ASIF分类 :A型 2 1例 (A110例、A2 7例、A3 4例 ) ,C型 11例 (C18例、C2 3例 )。A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 ,C型骨折采用开放复位 ,髁间先用 2枚松质骨拉力螺丝钉固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5 6分钟 ,平均手术出血量为 2 82ml;平均随访 16个月 ,30例骨折正常愈合 ,1例骨折不愈合 ,1例延迟愈合 ,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3.8个月 ;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 95°,A型骨折 98° ,C型骨折 91° ;3例钉尾外留过长 ,膝关节屈曲时撞击髌骨产生疼痛 ;1例骨折端内翻 8°,1例外翻 6°。结论 倒打交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锁定钢板是一种较新型的内固定装置,它采用了锁定螺钉孔的设计,使钢板与螺钉之间存在着成角稳定性,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模式,对一些复杂骨折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8例,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06~2011-12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6例Pilon骨折,从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率患、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等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随访4~24个月,术后3例切口皮肤边缘坏死、不愈合,经过换药等对症治疗愈合,1例切口感染、皮肤全层坏死骨外露,经清创换药及皮瓣转移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2周,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8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的手术并发症,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对1997年10月~2003年6月因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6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66例68足中。54足骨折愈合优良,14足术后发生或合并有跟骨复位不佳、畸形愈合、切口裂开、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方法,但其操作方法、内固定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手术中复位充分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空芯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Hawkins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0月,对收治的37例HawkinsⅡ、Ⅲ型距骨颈骨折患者中34例择期采用经踝关节前内、外侧入路空心加压螺钉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手术治疗,3例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清创空芯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全部病例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19.6个月).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优13例(35.1%),良18例(48.6%),可4例(10.8%),差2例(5.4%);优良率为83.7%.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5例,切口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1例,无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 使用空芯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HawkinsⅡ、Ⅲ型距骨颈骨折,骨折固定牢固,骨缺损区充分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9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和螺钉组,每组47例。微型钢板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51. 3±11. 2)岁;螺钉组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50. 0±11. 3)岁。两组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和运动损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效果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微型钢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1. 7±14. 3) min、术中出血量(56. 1±15. 2) mL均多于螺钉组[(73. 8±12. 1) min、(48. 1±12. 6) mL],住院时间(12. 5±3. 1) d、骨折愈合时间(32. 4±5. 9) d均少于螺钉组[(14. 9±3. 9) d、(37. 6±6. 1) d](P 0. 05);微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 38%,低于螺钉组的21. 28%(P 0. 05),微型钢板组手术优良率为87. 23%,高于螺钉组的66. 96%(P 0. 05)。微型钢板组患者的踝关节Kofoed功能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和总分均高于螺钉组(P 0. 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均可用于后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但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安全性更好,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手术效果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