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诸多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创伤及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完成,对象为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体质量175~200g,雌雄不拘,由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提供。干预:实验动物背部造创制作动物皮肤创伤模型,用免疫酶联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创缘皮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IL-2,TNF-α在造创后0.5h即升高,并分别在造创后3h和1h到达峰值,在造创后48h均有反弹,在72和168h持续升高。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在创口修复中的蛋白水平表达呈时间相关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诸多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创伤及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完成,对象为清洁级Wistar大鼠20只,体质量175~200 g,雌雄不拘,由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提供.干预实验动物背部造创制作动物皮肤创伤模型,用免疫酶联吸附方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创缘皮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IL-2,TNF-α在造创后0.5 h即升高,并分别在造创后3 h和1 h到达峰值,在造创后48 h均有反弹,在72和168 h持续升高.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在创口修复中的蛋白水平表达呈时间相关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组织创伤修复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大鼠皮肤瘢痕性创伤愈合过程中表达量及表达部位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皮肤全层切伤模型,长度1.5-2.0 cm,深及筋膜层.于伤后0 h,12 h,1 d,2 d,3 d,4 d,5 d,6 d,7 d处死大鼠,取损伤部位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创伤愈合的早期阶段(伤后1-5 d),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3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胞浆、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胞浆及肉芽组织中;随着创伤修复时间的持续,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中.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在创伤后1-5 d最强,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创伤后六七天时开始明显表达.可见在大鼠皮肤瘢痕性创伤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先于转化生长因子β3,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胶原形成及创伤修复关系密切,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在愈合后期表达量有升高趋势,其可能与创伤后期的组织改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 ,肠源性介质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及内皮细胞损害有关。最近 ,Osband等对其相关细胞途径进行了研究 ,他们搜集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后 1~ 3h大鼠肠系膜淋巴液 ,并测定了该淋巴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的毒性作用。同时他们应用 30余种药物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诱导的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文献报道这些药物能通过阻断氧化剂、钙离子以及花生四烯酸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途径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研究者用这些药物预处理 HU VECs1h或与上述淋巴液同时作用于 HUVECs并孵育 18h后 ,应用线粒体四唑盐 (MT…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长因子和中枢神经系统创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和素其型的神经营养因子,其生教学效应可以分为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两大奥,有促进神经元分化、保护效应神经元、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再生等多种效应。NGF生理作用的发生与其高素和受体密切相关,NGF释放后和细胞膜受体结合形成NGF—NGF受体复合物,通过细胞内蛋白激酶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许多研究表明中根神经系统(CNS)的损伤能触发损伤组织中多种营养因子的表达,其中NGF能被多种损伤因素养所诱导表达。脑损伤可使NGF及其受体水平发生变化,在CNS创伤后表达增高对创伤修复有重要意义。本对NGF及其受体、基因转录及调控、生物学效应和NGF在CNS创伤中作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和中枢神经系统创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和最典型的神经营养因子,其生物学效应可以分为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两大类,有促进神经元分化、保护效应神经元、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再生等多种效应。NGF生理作用的发生与其高亲和受体密切相关,NGF释放后和细胞膜受体结合形成NGF-NGF受体复合物,通过细胞内蛋白激酶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物效应。许多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能触发损伤组织中多种营养因子的表达,其中NGF能被多种损伤因素所诱导表达。脑损伤可使NGF及其受体水平发生变化,在CNS创伤后表达增高对创伤修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GF及其受体、基因转录及调控、生物学效应和NGF在CNS创伤中作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坛医院应用分子吸附剂再循环 (MARS)系统对 2 4例严重肝衰竭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治疗后发现 ,MARS治疗后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及细胞因子 ,如白介素 6 (IL 6 )、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γ 干扰素 (INFγ)等水平明显降低 ,同时伴有水溶性毒素及非水溶性白蛋白结合毒素含量的显著降低。与此相对应 ,患者肝性脑病、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肾功能和呼吸功能等均明显好转 ,连续性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也显著降低 ,其中 9例患者好转出院或成功接受了肝移植手术 ,2 4例患者存活率为 37.5 %。应用分子吸附剂再循环系统清…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以往针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些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失衡、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紊乱等方面。而近几年,随着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克隆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 (Endostatin)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剂 ,它具有特异性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的增殖和血管形成的活性 ,进而抑制肿瘤生长[1] ,在肿瘤的抗血管治疗中颇受关注。对其体外活性的检测 ,国际普遍承认的方法是采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MTT酶染色法 ) ,以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细胞。随着对内皮抑素研究的增加 ,为了检测其活性 ,需要建立一种在体外能够繁殖、传代、生物特性稳定的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长期培养方法。本研究利用新生小牛肾上腺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皮肤深度创伤皮肤移植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40例皮肤深度创伤进行皮肤移植患者随机抽取2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皮肤移植封闭创面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皮肤深度创伤皮肤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与创伤后脏器功能损害高建川,安静综述杨宗城审阅(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重庆630038)TheEndothelialCellsandOrganInjuryafterTraumaGaoJianchuan,AnJing(BurnRes...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纽约举行的研究人类皮肤功能的学术会上,各位专家讨论了他们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主要是:人类表皮细胞可以和肝细胞一样,分泌能够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血管瘤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结合差速贴壁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 培养48h后可见组织块周围游离出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清晰,72h去除组织块,2w后细胞长满培养板底形成单层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显示CD34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染色证实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结论 组织块法结合差速贴壁可获得高纯度的血管瘤内皮细胞,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皮肤发育与再生修复过程中Wnt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岗  陈伟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72-6473
皮肤的形成与再生修复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是来自两个不同胚层组织中的信号因子相互调控的结果。Wnt信号途径是参与控制胚胎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大量资料证明Wnt信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的存在于各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中。Wnt途径也参与了外胚层组织器官的生物学过程,具有调控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发育,诱导皮肤附件的形态发生,调节毛囊的周期生长,促进创面修复等功能,因此,系统的研究Wnt基因在皮肤组织中时空表达和功能定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就Wnt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性,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和促进皮肤发育及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皮肤的形成与再生修复是一个复杂的三维过程,是来自两个不同胚层组织中的信号因子相互调控的结果。Wnt信号途径是参与控制胚胎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大量资料证明Wnt信号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的存在于各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中。W途径也参与了外胚层组织器官的生物学过程,具有调控nt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发育,诱导皮肤附件的形态发生,调节毛囊的周期生长,促进创面修复等功能,因此,系统的研究Wnt基因在皮肤组织中时空表达和功能定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就Wnt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性,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的相互作用和促进皮肤发育及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因面部或全身皮肤色素沉着加重引起注意而求治的病人,在临床实践中是较多见的。问题是由于一般临床工作人员大都知道阿狄森氏病就是以皮肤、粘膜的异常色素沉着为突出特征的疾病,因而遇有皮肤粘膜色素异常的病人,就过多地考虑阿狄森氏病,让病人到大医院进行内分泌专科检查,这样做并非都对。像面部有典型的黄褐斑,甚至一般的雀斑病人,按照有的医生建议而到处辗转就诊就是非常不当的。既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又增加思想压力,在临床上应当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生毛细血管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新生毛细血管在扩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用50mL/L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24h,然后加入不同的培养基,对照组为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EC组为EC培养基+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H]-TDR掺入法反映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经内皮细胞培养基孵育48h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3H-TDR掺入量EC组[(758.31&;#177;124.09)计数/min]高于对照组[(586.20&;#177;60.53)计数/min](t=4.318,P&;lt;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C组S期细胞比例[(21.10&;#17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11.88&;#177;3.97)%](t=2.728,P&;lt;0.05),提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是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皮肤面积增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毛细血管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新生毛细血管在扩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用50mL/L的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24h,然后加入不同的培养基,对照组为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EC组为EC培养基+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犤3H犦-TDR掺入法反映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经内皮细胞培养基孵育48h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3H-TDR掺入量EC组犤(758.31±124.09)计数/min犦高于对照组犤(586.20±60.53)计数/min犦(t=4.318,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C组S期细胞比例犤(21.10±7.27)%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1.88±3.97)%犦(t=2.728,P<0.05),提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旺盛。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是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皮肤面积增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的网络式相互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的再生与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或普遍性的调控。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物质等细胞因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关于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相关章,检索词为“伤口愈合、细胞因子”,并限定章语种为中;同时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关于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相关章,检索词为“wound healing,cytokines”,并限定章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含有创伤愈合相关细胞因子的章,然后进一步提取与皮肤愈合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查找全。根据相关性大小排序,选取最相关的6种细胞因子作为资料收集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82篇关于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的章,2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5篇章。资料综合:27篇章中包括了6种参与创伤愈合细胞因子,这些因子的分布与作用均有其特点。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形成网络式的相互调节。结论: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形成网络式的相互调节,机制复杂,虽然其含量变化及分布已有报道,但是精确的阐述作用机制的却不多。另外瘢痕的形成和及特殊情况下创伤难愈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所以无瘢痕愈合以及糖尿病患促伤口愈合等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的再生与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或普遍性的调控。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物质等细胞因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关于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伤口愈合、细胞因子”,并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06期间关于皮肤创伤修复与细胞因子相关文章,检索词为“woundhealing,cytokines”,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含有创伤愈合相关细胞因子的文章,然后进一步提取与皮肤愈合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并查找全文。根据相关性大小排序,选取最相关的6种细胞因子作为资料收集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82篇关于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的文章,2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5篇文章。资料综合:27篇文章中包括了6种参与创伤愈合细胞因子,这些因子的分布与作用均有其特点。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形成网络式的相互调节。结论:伤口愈合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形成网络式的相互调节,机制复杂,虽然其含量变化及分布已有报道,但是精确的阐述作用机制的却不多。另外瘢痕的形成和及特殊情况下创伤难愈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所以无瘢痕愈合以及糖尿病患者促伤口愈合等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