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针刺伤发生高危时间段、危险环节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4年4月至12月和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3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情况,回收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34份.结果 针刺伤发生率60.8%;其中实习前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实习后期,白班多于夜班;取下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环节刺伤率最高,占24.3%;受教育程度、职业暴露是否上报、是否经常学习护理知识、定期血液学检查、是否接受相关培训对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有统计学意义;61.7%的护生表示担心针刺伤从而影响操作.结论 实习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实习前期尤为突出,应前移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强化岗前培训,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针刺伤的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方法于2015年6月20—23日调查某院2015年6月准备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习护生针刺伤知识和态度。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57%。男生40名(12.35%),女生284名(87.65%);本科学历34名(10.49%);平均年龄(20.83±1.24)岁。实习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各条目中回套针帽、戴手套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最低,均为60%左右;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针刺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问题及针刺伤后的用药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70%左右。实习护生针刺伤态度部分部分条目得分≤3分,主要为针刺伤所致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易感性以及回套针帽的问题。结论实习护生的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存在薄弱的方面,如回套针帽、及时报告、传染病易感性等问题。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业防护的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专护生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急诊科实习大专护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大专护生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不足,护生在实习中担心自身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比率达84.46%,对职业暴露及防护相关知识的需求达97.97%,而接受过系统职业防护教育的比率只占学生总教的39.18%.[结论]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对策对实习护生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针刺伤发生率从干预前的年人均7.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5.8%;护理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干预前的32.4%和36.2%上升到干预后的87.8%和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生护理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5.
506名实习护士针刺伤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118-2120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实习护生506人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生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8.7%,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为62.3%。77.9%的护生对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实习护生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要注意影响针刺伤发生状况的因素,防治针刺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雪娇 《中国校医》2015,29(3):186-187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探讨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因素,以便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南京某医院实习的护生共计113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4%的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过针刺伤。其中66.1%的护生在整理用物及处理废弃物的时候发生针刺伤。43.1%的护生违规操作,回套针头发生针刺伤。仅9.2%的护生能正确对伤口进行处理。27.5%的护生对针刺伤可能引起的严重的感染不了解。57.8%的护生进入临床前没有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淡薄。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降低供应室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的风险、提高她们的自我防护能力、健全实习护生安全防护教学管理体系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新课题.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009年7月-2010年4月对84名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的认知、需求调查,年龄20~23岁.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职业暴露防护难点及防护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时间段进入供应室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1)性别、年龄、学校、学制、已实习科室和时间.(2)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置、评估上报情况.(3)职业防护教育需求状况,调查问卷采用统一解释语,当场发给实习护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好收回,发放问卷84份,收回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现状,寻找针刺伤发生的规律和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20名实习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16份,回收率98.75%;实习护士防护意识差,接触患者前后洗手占3.16%;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中每次戴手套的占11.08%;静脉输液、静脉采血每次戴手套的为0;对防护知识完全不知晓的占18.35%;发生针刺伤1~3次的比例最高,占45.89%;在实习的第2个月内发生针刺伤的实习护士最多,占45.89%;针刺伤发生环节中双手回套针帽最高,占18.49%;316人中有213人发生过针刺伤,但上报率较低,占41.78%.结论 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是护理操作不规范,加强实习护士岗前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带教质量,规范操作,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确保实习护士的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对策,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方法从2013年1~12月对12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调查实习护生锐器伤的情况。结果有108名实习护生发生过锐器伤,占91%,其中忙碌时被针刺伤占90%,安瓶刺伤占69%,曾2次以上被刺伤占22%。结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很高,加强对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建立规范的职业防护制度,相关科室推进锐器伤防护措施的落实,建立规范的职业防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后的焦虑程度、持续时间及认知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某院41名发生过针刺伤护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41名护生发生针刺伤后以轻度焦虑为主(68.29%);焦虑状态持续时间多为3 d 以内(87.80%);护生担心感染的疾病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疾病,其中以担心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最多(80.49%)。结论医院应建立心理支持团队,减轻护生针刺伤造成的心理影响,并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evel of knowledge regarding and attitudes toward standard and isolation precaution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hospital. METHOD: A confidential,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a random sample of 1500 nurses and 500 physicians in a large teaching hospital. RESULTS: A total of 1,241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response rate, 62%). The median age of respondents was 39 years; 71.9% were women and 21.2% had senior staff status. One-fourth had previously participated in specific training regarding transmission precautions for pathogens conducted by the infection control team. More than half (55.9%) gave correct answers to 10 or more of the 13 knowledge-type questions. The following reasons for noncompliance with guidelines were judged as "very important": lack of knowledge (47%); lack of time (42%); forgetfulness (39%); and lack of means (28%). For physicians and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senior position, lack of time and lack of mean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mportant (P < .0005). On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knowledge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training sessions (coefficient, 0.3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8 to 0.57; P = .009) and les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coefficient per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0.02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35 to -0.012; P < .0005). CONCLUSIONS: Despite a training effort targeting opinion leaders, knowledge of transmission precautions for pathogens remained insufficient. Nevertheless, specific training proved to be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good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问题的循证知识、态度、行为及培训状况,探索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方便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护士150名,采用术前禁食禁饮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知识评分为(52.95±11.59)分,态度评分为(88.34±12.74)分,行为评分为(78.66±10.86)分;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相关循证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知识得分为良者仅占3.27%;学历、技术职称、工龄等因素影响术前禁食知识、态度、行为(P〈0.05)。结论:临床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和技能仍有欠缺,对开展循证护理培训需求迫切,应改变观念,加强对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护士对临床常见问题的循证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ICU岗位培训期间,将新护士长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管理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护士长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实施多种培训方式,系统培训专科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实践临床护理管理。结果本科片内新护士长上岗12名,均能较好地适应护士长角色,得到科室主任的认可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在ICU开展有效而规范的培训是促进新护士长角色转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手术室锐器意外伤的发生状况及上报处理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为提出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4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泰安市5家医院手术室176名护士的锐器意外伤的情况及锐器伤后的上报制度执行及处理情况和原因。结果锐器意外伤发生率100%,针刺伤占66.48%,主要是手术缝针和注射器针头刺伤;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的占76.14%,被污染后采取正确处理方式的仅有46人(34.33%);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遭受锐器意外伤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锐器伤后上报医院的例数仅占38.64%,不愿上报的主要原因是报告程序繁琐,其次是太忙没有时间报告;85.23%的护士认为获得防护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临床工作实践。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意外伤害率高,发生伤害后上报情况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情况不容乐观,防护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是临床实践。提示医院应建立完善有效的锐器伤报告反馈系统,加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培训,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学习与掌握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情况与水平。方法查阅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相关资料,现场对医护人员进行询问,利用A、B两种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试卷对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的医院为69.2%,未培训的医院为30.8%;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知测试及格的医院为53.8%,不及格医院为46.2%;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晓率达标医院为15.4%,不达标医院为84.6%;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及格率为66.7%,知晓率为64.1%;健康教育专业知识错题率最高的为基础知识。结论医院领导对开展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的认识不足;负责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自觉学习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很少;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检查不到位等,是医护人员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吴娟  杨萍  招坤兰  谢月霞 《现代医院》2013,13(5):121-124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11年起采取定计划、定导师、定时间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以及《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的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对本区护士进行分组个性化、全员化多种形式的有效培训及分组培训交叉考核,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手术配合质量。结果分组层级培训交叉考核使培训的周期缩短,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氛围在逐步形成。手术科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2012年比2011年满意度提高15%。结论分组层级培训的有效落实能有效提高专业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使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陈敏珊  冯玉珍 《现代医院》2009,9(11):149-150
目的通过对部分医师、护士的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及从中寻找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向医院6个科室的医师、护士发放调查表。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回收进行统计。结果大部分人员表示对职业暴露的概念有了解,但仅小部分能真正掌握。同时医生护士均表示需增加培训及防护用品,并要求医院加强管理。结论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掌握有欠缺,需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加相应的防护用品、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李仙菊 《中国卫生产业》2020,(8):188-189,192
目的了解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探讨艾滋病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该院14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结果所有护士基本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79.2%的护士未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专题培训,21.5%的护士曾经接诊过艾滋病患者;35.6%的护士在职业暴露后未采取正确处理方法;23.5%的护士有护理艾滋病患者意愿;14.2%的护士表示身边有人发生过艾滋病职业暴露。结论护士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了解不全面,防护行为不够正确,需要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一次性耗材伤口护理专项培训考核",研究伤口护理学组护士安全使用医用一次性耗材的效果。方法:由耗材供应商和医院伤口护理组专家共同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采用理论考核、实际操作和安全管理相结合进行伤口护理效果的统计评价。结果:通过对全院35名护士培训前后的考评对比,伤口护理效果明显,尤其是护龄<5年的护士其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进步更显著。结论:进行"一次性耗材伤口护理专项培训考核",提高了护士对医用一次性耗材的安全使用认识和管理效能,有利于在医院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Compliance of different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nurses, physicians, laboratory technicians and cleaners) with protocols to prevent exposure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BBF) was studie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assess perception of risks, familiarity with protocols, motivation and actual behaviour. Performance of the protocols in practice was also tested. The practical test provided more reliable results than the questionnaire. HCWs overestimated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compliance was influenced by risk perception. HCWs encountered problems with comprehension, accep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protocols, especially for post-exposure precautions. Protocols are not tailor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risk percep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groups, probably because HCWs have rarely been involved in writing them and they are governed more by legal considerations than applicability. Most HCWs experienced a lack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to aid compliance. To improve compliance, we recommend information and training on risk management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 regarding the safety of coworkers and patients, participation of HCWs in protoco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of management to avoid reversion to previous habitual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