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在妊娠期对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6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为研究组,21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的水平。结果两组的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对孕妇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27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低于未感染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新生儿CD8+高于未感染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恶性血液病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CL组、LM组和MM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衡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金仿 《河北医药》2013,35(15):2252-225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提供试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40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及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对照组和SLE组CD4+T、CD8+T细胞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CD3+T、CD4+T细胞百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再激活与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EPICS XL)检测4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与35例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s、CD4/CDs)水平.结果 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CD3 、CD4及CD4/CDs均显著低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71.31±5.20)%与(68.57±6.10)%、(37.82±4.90)%与(32.12±5.93)%、(1.37±0.28)与(1.18±0.43),均P<0.05].结论 CD3、CD4低水平及CD4/CDs比例的明显下降可能是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尿毒症血透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状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用铜仿膜、聚砜膜透析前激活T细胞(表达CD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儿童与抽动障碍(TD)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探究TD患儿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并探索TD在细胞免疫方面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53例TD患儿及30例健康体检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TD组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D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患儿的YGTSS评分、发病时间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结论:TD患儿的发病与细胞免疫相关,且CD8+T淋巴细胞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但未见其与TD的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在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的住院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绝对计数)和百分数。另将观察组按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标准,分为重症组(SOFA<3分)和危重症组(SOFA≥3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_3~+淋巴细胞(简称CD_3~+)、CD_3~+CD_4~+T淋巴细胞数量(简称CD_4~+)、CD_3~+CD8~+T淋巴细胞数量(简称CD8+)、CD_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和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CD_3~+、CD_4~+细胞数量、CD_4~+%、CD_4~+/CD8+比值明显低于重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_4~+%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C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表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障碍,且免疫功能状态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尽早检测IC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对于ICU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对11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暈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 DN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 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炎肝硬化(LC)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LC组下降最显著(P<0.01).而LC组B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高(P<0.01).NK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均存在降低趋势(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在疾病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7例AHB患者(AH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和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动态检测AHB患者CD4~+/CD8~+变化,并探讨其与ALT改变及与HBVDNA清除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人院4周内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对照组,NK细胞4周内均低于其余2组(P<0.05).AHB疾病早期ALT高水平异常时CD4~+/CD8~+明显低下;随着ALT恢复正常,CD4~+/CD8~+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AHB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分布与对照组和CHB患者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多角度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HBsAg定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肝病理活检,同时检测HBsAg定量与HBV—DNA的182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从3个角度分组分析各组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线性关系:依据182例患者HBV.DNA载量结果(0.000~5.745)的分布规律,分为低载量组(0.000-1.915)、中载量组(〉1.915~3.830)和高载量组(〉3.830~5.745),即相当于原始结果的0~104、〉104~106、〉106-108U/mL;依据乙肝e抗原(HBeAg)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依据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分为无明显纤维化组(S0-S1期)、明显纤维化组(S2-S3期)和早期肝硬化组(s4期)。结果HBV.DNA低、中、高载量组间HBsAg水平差异比较:总体水平以及HBV.DNA高载量组与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线性关系: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48,P〈O.01];HBV—DNA低、中栽量或HBeAg阴性时,二者均无相关性(P〉0.05);HBV.DNA高载量、HBeAg阳性及肝纤维化病变各组二者呈高到低度负相关(r=-0.553、-0.635、-0.459,P〈O.01);随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进展,二者相关性下降(r=-0.535、-0.459、-0.218,P〈O.05),HBeAg阳性时的相关性最高(r=-0.635,P〈O.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复制的状态.实际工作中对HBsAg定量结果应依据病程和HBeAg等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HBeAg的相关性。方法以4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3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CSHB)、30例肝硬化( LC)及32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 DNA载量。结果 CHB组仅CD^4+亚群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SHB及LC组CD^3+、CD^4+亚群、CD^4+/CD^8+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CD^8+亚群呈逐渐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HBV DNA载量与CD^4+亚群、CD^4+/CD^8+比值呈负相关( r =-0.638,-0.778, P <0.05),与CD^8+亚群呈正相关( r =0.647, P <0.05),与CD^3+无关。与HBeAg阳性患者比较,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亚群显著降低( P <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加重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性降低,与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这是导致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可为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提供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抗原HLA-D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炎肝硬化患者66例分为脾未切除38例(A1组)和脾切除28例(A2组),以慢性乙型肝炎46例(B组)和健康者22例(C组)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及HLA-DR抗原.结果 A2组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分别为(41.59±6.79)%、(22.64±6.87)%和(19.16±7.28)%,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CD19~+B细胞为(27.63±9.15)%,显著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HLA-DR抗原在CD3~+、CD4~+及CD8~+T细胞上的表达为(25.42±5.51)%、(22.36±4.90)%和(28.53±8.35)%,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CD3~+、CD4~+、CD8~+T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活性下降,以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