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报告现状,探索改进乙肝病例报告质量的措施。 方法 对2008-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湖北省乙肝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乙肝报告病例数中县级医疗机构报告最多,占40%左右,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按医疗机构类型分析,综合医院报告最多,超过50%,其次是乡卫生院,占12%~14%。乙肝报告病例在全部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的比例最高,占86.66%。其中实验室诊断占80.68%,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乙肝报告病例以慢性乙肝为主,占56.54%,急性乙肝病例占3.91%。 结论 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和确诊病例报告方面有很大改进,但需进一步提高乙肝病例的报告质量,增强乙肝病例报告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近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科学评价乙肝流行状况,为今后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历年内蒙古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5年后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79.41/10万,最高发病率为140.58/10万;散发为主;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和地域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农民发病最多;15~54岁组的发病人数最多,占81.52%;0~4岁组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对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研究对流动人口和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提高住院分娩率和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宋育麟  骆田斌 《疾病监测》2010,25(4):273-274,278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04-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年报现状。方法对全区2004-2008年乙肝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嘉兴市秀洲区2004-2008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0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71/10万,分别低于2004年全国报告乙肝发病率低水平的50/10万和2006年乙肝监测点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乙肝发病率的78.44/10万。结论 2004-2008年乙肝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存在乙肝报告"虚高"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监测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复核,掌握乙肝的真实发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宁波市国家乙肝病例监测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监测的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血和实验室检测,经核实诊断确定乙肝发病水平。结果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监测点共监测1500例乙肝病例,其中男性1109例,女性392例,性别比为2.83∶1。监测病例平均年龄36.8岁,发病主要为15~54岁人群,占87.00%。监测病例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急性乙肝病例可能与理发店修面或刮胡须、足浴店修脚、口腔诊疗史、家庭接触史等有关,此外,女性乙肝发病还可能与手术治疗史和美容院创伤性治疗有关。根据乙肝确诊病例推算2006-2008年上半年监测点乙肝发病率为79.06/10万,其中急性乙肝14.89/10万、慢性乙肝56.50/10万。结论宁波市乙肝监测病例以慢性病例居多,乙肝发病率低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乙肝报告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林丹  山若青  陈晟  周祖木 《疾病监测》2008,23(9):536-538
目的 了解2006年浙江省温州地区医疗机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报告现状以及报告质量情况。方法 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开展调查。利用2005年不同县(市、区)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3个层次,选取3个县(市、区)内18家医疗单位,按国家诊断标准对报告的乙肝病例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选取18家医疗单位内从事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1名接受有关乙肝病例诊断分类、报告等问题的访谈。结果 调查共抽取1017例乙肝病例进行核实,其中符合乙肝病例诊断的有598例,符合率为58.80%;乙肝诊断符合率以县(市、区)级医院最高,省级医院次之,乡镇卫生院最低。导致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最主要原因是乙肝病原携带者判定为乙肝病例,占81.38%。结论 受访的临床医生对乙肝病例诊断分类、报告等知识的掌握不理想。乙肝诊断符合率过低,尤其在乡镇卫生院,加强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传染病诊疗水平及报告培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慢性乙型肝炎跨年度重复报告数量及对报告发病率的影响,以规范慢性肝炎报告标准.方法 应用Microsoft Excel程序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天津市乙型肝炎疫情数据库作前期处理,根据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3个主要字段进行查重,其要求是姓名、性别完全相同,年龄3岁,姓名同音不同字.运用函数提取姓名的1、2、3字分别放在3个单元格内,同时把每个汉字转成拼音附后单元格内,年龄转成数值型,运用Access查询功能汇总分析.用卡方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2007年1-4月份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与2004、2005、2006年比较累计重卡率为28.76%(700/2434),分年度重卡率分别为6.57%、11.79%和17.09%;其中姓名、性别相同,年龄基本一致的累计重卡率为24.24%;姓名同音不同字累计重卡率为4.52%,二字姓名重卡率(10.65%)高于三字姓名(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27,P<0.01).由于重卡(跨年度重复报告)致2007年报告发病率上升幅度较2006年同期增加32个百分点.结论 制订慢性肝炎报告标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周绍英  边国林  马瑞 《疾病监测》2010,25(4):267-269
目的分析1990-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规律。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8年宁波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1990-2008年报告乙肝424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05/10万,发病率最高为53.99/10万,最低为24.46/10万。乙肝患者20~44岁占乙肝发病总数的67.38%,0~7岁儿童乙肝的发病构成比从1990-1991年的6.40%下降到2002-2008年的0.96%。男女性别比为2.73:1。职业分类中,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64%和18.56%。结论宁波市1990-2008年报告乙肝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农村发病高于城市;乙肝多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高峰;乙肝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0~7岁儿童乙肝的发病构成比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宁波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1999-2008年甲肝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8年甲肝发病率波动在20.53/10万~4.1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9.90/10万,1999年最高,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宁波市所辖11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个别县(区)发病率较高,县(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肝发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8.87%;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构成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0.58%。结论近年来宁波市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维持在较低水平,甲肝防控工作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控制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尤其是青壮年和农民,并需加强食品和水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浙江省湖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情动态,预测甲肝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06年甲肝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06年间,湖州市甲肝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59.4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60/10万,于1996年出现流行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从1996的54.22%下降到2006年的4.89%;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并呈现主要感染年龄组逐渐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现象;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结论 湖州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发生暴发疫情的潜在危险,应继续实行以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品津 《新医学》2003,34(1):52-53
1引言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通过清除或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改善肝脏的炎症坏死,阻止病情向进行性肝病犤包括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犦发展。我国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修改了“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为了帮助临床医师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案,本文参考2000年制定的“亚太地区乙型和丙型肝炎防治共识报告”,就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的原则问题阐述如下。2抗病毒治疗策略制定的依据2.1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自然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湖州市按农村山区、农村平原水乡、城镇,随机抽取1666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结果 湖州市自然人群HBV标化流行率为36.47%,乙肝流行率<10岁组儿童最低,为4.93%;HBsAg携带率为4.14%,10岁以下携带率为0;低于全国和全省人群乙肝流行率.结论 湖州市乙肝流行率已从高流行区进入中流行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吴晓虹  庞志峰 《疾病监测》2008,23(8):496-498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2000-2007年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情况,探索NT高发的原因。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全市共报告NT病例524例, 发病率波动在0.07%~0.18%之间;病例分布在除磐安县以外的8个县(市、区);发病年龄以出生5~8 d发病最多(占66.60%);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省外流动儿童为主,主要原因为在家土法接生引起。结论 2000-2007年金华市NT总体水平呈逐年增高态势;必须进一步加强NT监测;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实行新法接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4-2007年福建省病毒性乙型肝炎重复报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4-2007年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重复报告情况并提出控制建议。 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乙肝报告卡运用 SAS 9.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查重时应以患者姓名、性别、病种、现住地址国标编码信息且重卡间年龄相差2岁为重卡判定条件;福建省2004-2007年各年度分别有重卡70张(占该年度总报告卡数的0.18%),149张(占0.45%),515张(占1.22%),716张(占1.24%);2007年有3513张(占6.07%),2006年有2300张(占5.43%),2005年有868张(占2.64%)跨年度重复报告。 结论福建省乙肝各年度内重复报告卡逐年增多,跨年度重复报告严重影响了报告发病率。应优化查重功能,修订重卡判断标准,建立跨年度个案化管理制度,并强化报告卡信息的填写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东莞地区各区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及病毒基因型进行抽样调查,为东莞地区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采集和入户采集相组合的方法,分别在东莞东、南、西、北4个区域共收集1041例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组进行志愿者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结果1041例志愿者共诊断出乙肝病毒(HBV )感染318例(30.5%),31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HBV基因分型为B型229例(72.0%),C型79例(24.8%),D型5例(1.6%),B、C混合型5例(1.6%)。乙肝血清亚型分析结果显示,B型基因中Ba亚型占91.0%,adw 2血清型占93.6%;C型基因中C2亚型占92.0%,adrq+血清型占85.0%;东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以 B型基因为主,其次是C型基因。B型基因样本中,以Ba亚型、adw2血清型为主;C型基因样本中,以C2亚型、adrq+血清型为主。结论东莞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分布有年龄和地域差异性,自疫苗接种开展以来,HBV感染率得到了明显控制,对其基因分型和流行现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东莞地区乙肝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浙江省江山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慧仙 《疾病监测》2008,23(12):757-759
目的 了解浙江省江山市近年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山市2004-2007年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共报告法定肠道传染病8种1639例,年平均发病率82.77/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6.97%,无死亡病例。其中菌痢、副伤寒发病率波动较大,甲型肝炎(甲肝)、戊型肝炎(戊肝)、肝炎(未分型)、阿米巴性痢疾、伤寒等发病率相对稳定,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报告发病1075例,女性564例,性别比为1.91∶1,0~5岁(691)和15~49岁(559)年龄组发病分别占42.16%、34.11%。职业以散居及幼托儿童(44.91%)、农民(26.85%)、学生(12.08%)为主,季节以夏秋季多发。结论 江山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高度散发,时有点状暴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防制工作,并密切关注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6.
17.
2007年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态势和疫情发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全省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的职业人群进行检测。结果 全省12个地市56个县(市、区)共监测重点人群5713人,检出血清学阳性87例,阳性率为1.52%,其中新发病例13例,疫情涉及22个县区。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发病年龄为30~59岁劳动力人群,发病与接触病牛羊或羊肉制品有关,医院误诊率为6/13。结论 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得到有效检疫,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和疫情通报工作,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8.
张行钦 《疾病监测》2009,24(4):250-251
目的探索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果2004-2007年乙肝累计报告发病114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03/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逐年递增,订正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39/10万。病例报告分类以慢性乙肝为主,占74.66%,年度丢失病例数为2%~3%。结论报告发病以15~54岁的中青年为主,15岁以下儿童一直处于低水平,55岁以上老年人有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较集中在工人、家务及待业、农民、公务人员及职员等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