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入治疗配合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近年文献报道小于5cm小肝癌切除的5年生存率稳定在50%左右,且能获手术治疗的病例仅占20%左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近期疗效好,被认为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远期疗效不够理想,综合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必由之路。本研究探讨TACE配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90例肝癌患者采用同期配对法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45例,采用3-DCRT+TACE;对照组45例,单纯采用TACE。TACE方案先选择顺铂(DDP)80—120mg,羟基喜树碱(HCPT)30mg或氟尿嘧啶(5-FU)1000mg。再将多柔比星(阿霉素,ADM)或表柔比星(表阿霉素,EPI—ADM)50—100mg,或丝裂霉素(MMC)16mg,与超液化碘油10—30ml充分混合成乳剂缓缓注入,然后用1—2mm的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两组均行TACE1—3次.3-DCRT采用6MVX射线,计划靶体积(PTV)〈512cm^3者单次剂量4.5—7Gy,5次/周,总DE45—56Gy;PTV≥512cm^3者单次剂量2.5—4.5Gy,5次/周,总DT 45—60Gy。结果:综合组近期疗效91.1%,对照组60%,两组差5辛有非常显著性(x^2=11.79,P〈0.01),1、2、3、5年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88.9%,55.6%、33.3%、20.0%,对照组分别为51.1%、37.80k、20.0%、0(x^2=6.65,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3个月、16,7个月(x^2=4.75,P〈0.05)。综合组3-DCRT前PTV〈512cm^3者与PTV≥512cm^3者相比,前者3、5年生存率均大于后者(50%:20%,x:=4.5,P〈0.05;35%:8%,x^2=5.06,P〈0.05),肝功能A级和B级3年、5年生存分别为(48.3%:6.25%,x^2=8.195,P〈0.01;31%:0,x^2=4.42P〈0.05)PTV〈125cm^3者10例,其中6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达60%。结论:TACE+3-DCRT对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疗效好,影响预后的因素有PTV总剂量,肿瘤大小,以及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56例PHC患者分为2个组,A组28例(3DcRT加TACE,先TACE1次~3次,3DCRT45Gy-60Gy),B组28例(TACE2次~3次)。介入化疗选用顺铂60mg~100mg、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20mg或5-FU1000mg~1500mg,顺铂60mg-80mg,ADM40mg(或MMC10mg-20mg)。结果:A组CR+PR27例,总有效率为96%;B组CR+PR17例,总有效率有60.7%(P〈0.01)。癌灶体积与疗效有关,PTV(计划靶体积)≤216cm^3者CR7/8,HV〉216cm^3者CR1/8(P〈0.01)。结论:PHC疗效3DCRT加TACE组优于单纯TACE绢。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合理的TACE与3DCRT的结合方式、剂量分割方式和总剂量,为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和标准模式。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3DCRT+TACE(治疗组30例)和单纯TACE(对照组30例),TACE先用顺铂(DDP)100mg、5氟脲嘧啶(5-Fu)1000mg,再将表阿霉素(EPI-ADM)50~100mg与超液化碘油10~30ml充分混合成乳剂缓慢注入,然后用1~2mm的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对照组TACE2次,每次间隔4周,治疗组在TACE1次后1~3周行3DCRT。3DCRT采用6MVX射线,计划靶体积(PTV)单次剂量5Gy,5次/w,总DT55Gy。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90%(27/30),对照组63.3%(19/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963P=0.01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治疗组86.7%(26/30)、53.3%(16/30)、33.3%(10/30);对照组53.3%(16/30)、36.7%(11/30)、16.7%(5/3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治疗组26.5个月(5.4~59.3个月)、对照组15.8个月(6.3~40.7个月),χ^2=7.68P〈0.01。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综合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9%(9/13)、7.7%(1/13);对照组12.5%(1/8)、0%(0/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综合组13个月(5.4~25.5个月)、对照组8个月(6.3~12.6个月),P=0.0237。结论:TACE+3DCRT对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疗效好,计划靶体积单次剂量为5Gy,5次/w,总DT55Gy是可行的。当PTV〉1000cm^3合并肝功能为Child—PughB级时,总剂量控制在50Gy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身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6例行全身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综合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MMC)10—20mg,氟尿嘧啶(5-Fu)1000—150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40%超液态碘化油5—20ml。经TACE1—2次治疗后,应用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旋转聚焦全身放射治疗系统放疗,40%-60%等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剂量3—6Gy,3—5次/wk,照射总量30—50Gy。16例单行全身伽玛刀治疗(观察组)。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CR+PR)75.0%(12/16),观察组为56.3%(9/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综合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0.2%和41.6%,观察组为58.6%和27.3%,1年、2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到放射诱发的肝病。结论: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并能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无转移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药物碘油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综合治疗和单纯TACE的疗效。方法对92例不能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TACE+3DCRT综合治疗组47例,TACE单纯治疗组45例(对照组)。TACE采用40%碘化油10。20mg+顺铂40-60mg、羟喜树碱20-40mg、多柔比星40-60mg、5-氯尿嘧啶750.1250mg肝动脉灌注以及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栓塞。3DCRT为常规分割放疗D,每天1.8-2.0Gy/次,5次/每周,总剂量D,50-64Gy,中位剂量D,58Gy。结果1、2、3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0.9%(38/47)、61.7%(29/47)、38.3%(18/47),对照组分别为62.2%(28/45)、31.1%(14/45)、20.0%(9/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14.9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对于非手术切除治疗的Ⅰ、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3DCRT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而且由善不自再内不增加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50例肝癌中25例TACE+3DCRT(综合组),25例单纯TACE(对照组)。2个组均行TACE 1~3次,3-DCRT 采用6/15MVX线,3Gy/次,1次/天,总剂量45~54Gy。结果综合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84.0%,对照组为56.0%(χ^2=4.67,P〈0.05)。其中1、2年生存率综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0%、56.0%和48.0%、24.0%(χ^2=4.16、5.33,P〈0.05)。结论 TACE+3DCRT是治疗不宜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56例PHC患者分为2个组,A组28例(3DCRT加TACE,先TACE 1次~3次,3DCRT 45Gy~60Gy),B组28例(TACE 2次~3次).介入化疗选用顺铂60mg~100mg、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20mg或5-FU1000mg~1500mg,顺铂60mg~80mg,ADM 40mg(或MMC 10mg~20mg).结果:A组CR+PR27例,总有效率为96%;B组CR+PR 17例,总有效率有60.7%(P<0.01).癌灶体积与疗效有关,PTV(计划靶体积)≤216cm3者CR 7/8,PTV>216cm3者CR 1/8(P<0.01).结论:PHC疗效3DCRT加TACE组优于单纯TACE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的疗效。方法34例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1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GTV为105~2097cm^3,中位值773cm^3。分割剂量4~8Gy/次(中位值5Gy),照射次数7~15次(中位值11次),肿瘤剂量38~63Gy(中位值50Gy),3次/周,隔日1次。结果有效率为76%(26/3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6%、19%、13%。结论大分割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临床价值。1995年1-1995年12月将10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综合组)、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51例。6MV X线外照射,综合组外照射剂量60Gy 6周,补充腔内治疗2次,剂量10-12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65-70Gy 6-7周。结果:综合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2.0%、28.5%、20.4%、14.2%,对照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3.3%、21.5%、15.6%、11.7%,仅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者综合组为50.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24例患者采用TACE+3DCRT(综合组)治疗。24例患者单纯TACE(对照组)治疗。TACE采用肝动脉灌注5-FU、DDP、ADM加碘油栓塞治疗。3DCRT采用6MV-X线,PTV 40-66 Gy/20-33 F,分割次剂量2-2.5 Gy。结果综合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82.6%,对照组为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1、3年生存率综合组74.0%、30.0%,对照组50.0%、1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一定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肝脏术中超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ao Y  Niu L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89-390
目的总结肝脏术中超声的优越性,准确诊断病变,提高原发性肝肿瘤的手术切除率。方法采用高频率5.0MHz探头,探头置于肝表面,观察肿物大小、数量、部位与血管的关系。结果42例原发性肝肿瘤,29例经术中超声定位后切除肿瘤;4例术中超声发现肿物与大血管关系密切,无法切除;6例术中发现多发病灶。结论术中超声较经腹超声和术中探查敏感,其优越性为:(1)定位准确,能提高手术切除率;(2)可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3)弥补术前影像检查的不足;(4)术中可进行肝脓肿开窗术及肝囊肿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术中超声对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术中超声对176例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术中肝脏超声检查,并与术前经腹壁超声、CT肝脏扫描以及外科手术探查等进行对比观察,所有肝内转移病灶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组织学确诊。全部病例于术后随访。结果176例消化道肿瘤于手术时发现肝内转移43例(24.4%),计81个结节。其中术中超声诊断率为97.7%,显著高于术前经腹壁超声的86.0%、CT扫描的79.1%和外科直接探查的69.8%(P<0.05,P<0.01),尤其是对24个直径<2cm的结节,术中超声、术前超声、CT扫描和外科探查的诊断率分别为95.8%、58.3%、41.7%和25.0%,术中超声显著优于其他方法(P<0.01)。结论术中超声对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肝内转移有极高的敏感性,对提高消化道肿瘤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50%,5年复发率可达60%~70%。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明确最佳的辅助治疗手段是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的关键。然而,目前尚未明确术后标准治疗模式,多种术后治疗手段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放疗、靶向治疗等均在研究和探讨中。本文就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行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 对9例患者施行肝移植,其中4例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5例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甲基泼尼松龙、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同时采用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拉米夫定预防乙肝病毒复发。结果 9例肝癌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2例术前情况差的患者术后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余6例全部生存至今。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肝移植,手术在肝癌转移前进行疗效较好,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甲基泼尼松龙、他克莫司及吗替麦考酚酯可以有效控制免疫排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及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改变。[方法]SD大鼠以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瑞粒醇和总RNA的表达与改变;并收集人肝癌组织,匀浆后以PCR-ELISA法定量分析了癌和远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鼠肝癌模型证实: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随组织学改变端粒酶表达逐步增加,并与总RNA浓度是正相关(r=0.59,P<0.01);人肝癌组和远癌组间的端粒酶表达水平,若以△A/mgP表示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以△A/RNA计算结果,则肝癌组酶活性明显高于远癌组(P<0.05)。[结论]分析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助于监测肝细胞癌变和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治疗原发性大肝癌(附191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191例,其中行各类肝切除术121例,行深度冷冻治疗70例。术中配合全植入式输药器(IDDS)植入,手术前后配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无水酒精注射(PEI)、生物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以CT动脉造影CTA)、动脉期CT门脉造影(CTAP)作为早期发现卫星灶的方法,并以外周血AFP mRNA监测肿瘤的转移复发。术前肝功能评价采用Child分级配合BCAA/AAA。结果 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45.6%和30.4%。冷冻组1,3年生存 率分别为63.2%和37.0%。手术死亡率为1.6%。AFPmRNA阳性者复发率为69.2%,阴性者复发率为33.3%,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死亡者BCAA/AAA均<1.5。结论 以手术为主的系列疗法对原发性大肝癌有良好疗效,应成为大肝癌治疗的主要策略。外周血AFPmRNA与肝癌复发有关,有望成为新的临床指标。BCAA/AAA加Child分级可更为准确地评价术前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原发性肝癌放疗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技术进步,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在不断提高,但国内至今仍无相关共识。因此,肝癌放疗的相关协会,包括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分会肝癌学组与消化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原发性肝癌放疗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对早中期肝癌患者,如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可考虑局部放疗,特别是SBRT;对中晚期肝癌患者,放疗可以和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全身药物治疗联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晚期伴有远处转移的肝癌患者,放疗可以作为姑息减征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虽然放疗是肝癌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仍需前瞻、随机、对照的Ⅲ期研究,以获得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进一步确立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动脉介入加外放射与单纯外放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介入加外放射与单纯外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采用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加外放射进行治疗,方法为先行1~3次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结束后休息1~4个月,再行外放射治疗。另60例原发性肝癌采用单纯外放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肿块大小、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可比性。结果介入加外放射组患者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4%,54.1%,33.4%,23.9%,21.9%,中位生存期25个月。单纯外放射治疗组患者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3%、33.2%、20.1%、11.7%及10.1%,中位生存期16个月。前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后者(Log-Rank检验,P<0.05)。结论介入加外放射对部分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外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癌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比较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单纯外照射放射治疗 (RT)、TACE RT对原发性肝癌 (PHC)的疗效。方法  10 7例PHC患者随机分为 3个组 ,A组 39例 (TACE 1~ 5次 ,平均 3 .2次 ) ,B组 32例 (RT 45~ 6 0Gy ,平均 5 0Gy) ,C组 36例 (TACE RT ,先行TACE 1~ 4次 ,平均 3次 ,休息 4~ 8周后RT ;TACE和RT方法与A ,B组相同 )。介入化疗选用顺铂 6 0~ 12 0mg、阿霉素或吡喃阿霉素 5 0~ 10 0mg、丝裂霉素 16~ 2 0mg、氟尿嘧啶 1~ 2 g、环磷酰胺 1.2g中的两种药。三联栓塞化疗选用顺铂或阿霉素类或丝裂霉素与 40 %碘化油 10~ 30mL混悬 ,再用 1~ 2mm明胶海棉颗粒栓塞肝动脉。放射源为6 0 Co,采用超分割加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 6 1.3%、34.0 %、19.8% ;B组分别为 5 3.1%、31.3%、18.8% ;C组分别为 74.8%、5 7.0 %、40 .4%。C组 >A组和B组 (Logrank检验 ,PABC 、PAC、PBC<0 .0 5 ,PAB>0 .0 5 )。并发症主要为发热 ,C组 >A组 >B组 (χ2 检验 ,P <0 .0 1) ;白细胞下降 ,C组 >A组 >B组 (t检验和方差分析 ,P <0 .0 1) ;肝功能不全 ,C组 >B组 >A组 (χ2 检验 ,P <0 .0 1)。结论 PHC疗效TACE RT优于单纯TACE和RT ,TACE与RT相近。并发症主要是发热、白细胞下降 (TA CE RT >TACE >  相似文献   

20.
转移性肝癌组织间置管后装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移性肝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射治疗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探讨其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对25 例结、直肠癌术后确诊肝转移患者行组织间插植后装放射治疗。剖腹探查术中置管18 例, B 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7 例。放射源为高剂量率1 9 2 Ir ,每次照射8 ~10 Gy ,总量30 ~40 Gy ,3 ~5 次,1 ~2 周内完成。结果 25 例无明显毒副反应,1 ,3 ,5 年生存率( 按寿命表法) 分别为81 .8 % ,34 .5 % ,10 .2 % 。瘤胚抗原( C E A) 滴度变化可作为肿瘤控制与否及有无肝内、外隐匿病灶的重要指标。结论 术中、 B 超引导肝穿刺2 种置管法安全、可靠;作为局部根治性治疗手段,对原发于结、直肠的肝转移癌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