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脑血栓 俗称“脑中风”,好发于夜半熟睡时,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人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血液易凝聚形成血栓。易于粘附在“硬化”的脑血管中、从而发生脑血栓。患者眩晕、头痛、失语、偏身麻木或瘫痪。故中老年人,平时应稳定情绪,即使在夜间也应适当喝些水、奶等,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脑血栓形  相似文献   

2.
刘松屹 《中国保健》2006,14(10):52-52
目的通过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与非糖尿病并脑血栓形成的对照分析,提示糖尿病病人应及早有效的控制血糖,以预防脑血管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998~2003年住院病人中确诊为脑血栓形成144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组发病平均年龄提前,并发症多而凶险,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脑血栓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医学专家指出,可能是夜间缺乏饮水所致.  相似文献   

4.
马春丽 《中国保健》2005,13(16):63-63
目的通过应用尼莫地平与葛根素联用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观察其效果.方法对168例脑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两个疗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与葛根素联用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脑血栓 夜间睡眠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小板聚积,故容易发生脑血栓。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半夜起来小便突然跌倒,或凌晨醒后发现肢体偏瘫、口眼歪斜等。一般在发病之前有头痛、口齿不清、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手足动作不能随意等先兆,此时即应提高警惕,请医生诊治。一旦发病应立即向急救中心或  相似文献   

6.
于滨 《医药与保健》2002,10(6):15-15
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习惯上的服药方法均是采用一日三次。近年来研究表明,这种服药方法并不恰当,应根据生物钟节律采取“时辰服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正常人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都有昼夜波动规律,大多数人的血压在凌晨2~3时最低,上午8~10时及下午4~6时最高,从晚上6时起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这种“日高夜低”更为显著,有明显的低谷与高峰。所以白天易发生出血性中风,夜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传统服药是一日三次平均服药,这样白天血压高峰虽降低,但夜间血…  相似文献   

7.
张鑫 《自我保健》2008,(2):53-53
第1件事:夜间喝250毫升白开水 据统计,脑血栓形成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猝发时间多在半夜。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等各种因素,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韩绍安 《长寿》2003,(2):22-23
对于每一位老年人来说,每天24小时,每时每刻都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不过,自我保健最为重要的时间应是在晚间。这是为什么呢? 夜深人不静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医院夜间急诊的病人比白天急诊的还要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晚六时至半夜零时来院就诊竟占全天总病例数的35%;脑血栓在睡眠中发病的  相似文献   

9.
夜幕降临,人体的生物钟也调拨到适应休息和睡眠的钟点上。然而,当人们休息的时刻,某些疾病却容易发作,而且比白天发病的症状严重。一些年老体弱或罹患严重疾病的人,也常在夜间离开人世。支气管哮喘、心绞痛、胆绞痛、痛风常在夜间发作;脑血栓形成也常在夜间光临……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脑血栓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医学专家指出,可能是夜间缺乏饮水所致。  相似文献   

11.
睡前饮水     
睡前饮水和睡前不饮水的老年人,夜间血液黏稠度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血栓易形成的清晨,血液黏稠度的差异更加明显。所以,老年人睡前饮点水,能有效地预防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群血压以120/80mmHg(毫米汞柱)以下最理想。高血压病人都应将血压控制到140/70mmHg以下,包括已患心肌梗塞的病人,老年高血压病人,单纯收缩压增高的病人,脑血栓后病情稳定的病人。控制在138/83mmHg以下更佳。糖尿病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压并已有肾损害(24小时尿蛋白超过1克)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以下,  相似文献   

13.
夜间失眠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及身心的康复。在克服失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消除不良心态,做好心理调节,睡  相似文献   

14.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脑血栓可引起脑部缺氧、脑部组织软化、组织受损或者会坏死等,其危害有轻重之分,偏瘫是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脑血栓原因通常有二:一是在血管硬化的基础之上,合并突发性的血粘稠度低、血流慢,这在老年人占多数;二是心源性栓塞,主要是由心脏里面产生的栓子脱落,通过血循环流到大脑动脉造成栓塞.心脏栓子多见于房颤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保健除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外,老年人还要重视"3个半分钟"和"3个半小时".由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夜间突然起床时常伴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并与心脏意外密切相关.因此,有人提出"3个半分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然后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坐半分钟;再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了."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可降低30%.  相似文献   

16.
"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就诊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病人挂号、交费、取药时间长而实际看病时间很短的所谓"三长一短"现象.究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医院的工作开展大多"以医院为中心",而非"以病人为中心",由此形成的医院固有就诊流程繁琐,病人就医难的矛盾突出.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积极优化门诊就诊流程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当前医院就诊流程存在的主要弊端,对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作了一些思考,指出了医院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就诊流程的必要性以及在优化就诊流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变化.方法 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56例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栓形成组)双侧手心、手背及足心、足背四个部位的SSR.结果 对照组全部可以引出SSR波形,而脑血栓形成组在224条被检肢体中有21条肢体未能引出SSR波形,占9.4%,脑血栓形成组SSR异常肢体数为80条,异常率为35.7%,脑血栓形成组的SSR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脑血栓形成3d至2个月SSR即有明显的异常.结论 SSR是诊断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血栓形成静脉溶栓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7月到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的脑血栓形成病人中,随机选取6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3)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所选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病人,其护理疗效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脑血栓形成静脉溶栓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其不但能够确保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人患脑血栓形成成脑出血后,常常落下偏瘫后遗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位老编辑,因患脑血栓形成而偏瘫。但他通过科学锻炼而战胜之,重新走上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敬美 《职业与健康》2006,22(3):236-237
脑血管意外病人经过积极抢救,虽保住了生命,但大多数都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使病人心身受到极大的创伤。为使病人获得最大程度的身体及心理自理,除合理用药外,加强基础护理和早期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1基础护理1.1绝对卧床休息脑血管意外病人发病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及不必要的搬动,床头抬高15°~30°病室保持安静。脑血栓形成时,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脑出血时,头置冰袋或冷水袋,以降低脑代谢。1.2加强巡视,保持输液管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意识、瞳孔、及T、P、R、BP的变化,大部分病人开始即有昏迷,少数病人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