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乳胶层析法对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比,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种方法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sAg、HBeAg、HBeAb三项结果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bsAb、HBcAb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及时对标本做出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对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ELISA的检出率。结论:ELISA法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方法,规范检测操作、加强质控,可有效排除影响因素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检出率。方法:对102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HB—sAg浓度介于(0~5)μg/L之间的血清标本以及定值质控血清分别运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进行HBsAg浓度的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方面,ME1A、TRFIA、ELISA及GICA四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0.125μg/L、0.25μg/L、0.5μg/L和2.5μg/L。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方面,MEIA为75.5%,TRFIA为69.6%,ELISA为62.7%,GICA为21.6%。结论:对于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方面不同方法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较大,5μg/L浓度以下的血清标本HBsAg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MEIA、TRIFA、ELISA、GICA。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梅毒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方法:8953例体检者均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以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为判断标准。结果: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20%,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61%,TPP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14%;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TPPAfL-(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与TPPA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结论:应用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较ELISA法高,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定性法与定量法检测HBsAb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定性法与定量法检测HBsAb,观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在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结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弱阳性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HBsAg高低值质控血清和 86例患者血清标本作为检测对象 ,用加样时间和试剂平衡时间 2个条件进行实验。结果 立即加样与 30min ,4 5min ,6 0min后加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试剂平衡 37℃ 30min与室温 (2 2℃ ) 0min ,30mi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加样时间影响弱阳性HBsAg检测的重复性 ,试剂平衡时间影响ELISA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性能,为在今后工作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对323例体检标本同步进行HBsAg检测,以ELISA法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方法的检测时间。结果:323例标本中,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出HBsAg阳性分别为17例和16例;两法均法阳性16例,均阴性306例,两法符合率为99.7%。胶体金法漏检1例,漏检率为0.3%;胶体金法单个样本的检测时间为30分钟,较ELISA法的1小时快。结论:胶体金法测HBsAg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的漏检率,适合急诊或健康体检筛查,用于临床诊治则以ELISA法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行自愿体检的患者10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两种方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ELISA检测,共检出49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79%,经GICA检测共检出45例阳性,检测阳性率为4.39%,两种方法阳性检测率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O.05);以ELISA检测结果为标准,可见GICA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1.84%;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9.61%;结论:ELISA与GIC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均比较可靠,但GICA灵敏度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需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胶体金标检测(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 5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两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检测。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5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标快速检测板对乙肝五项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金标快速板法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100份血浆样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方法检验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患者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标快速检测法操作简单快速,检测符合率达到90%,对初步筛查乙肝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100份2009年1~5月本院收治患者血清标本的HBVM,同时与ELISA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0例血清标本中,除HBsAg和抗-HBe检测结果MEIA法和ELISA法差异有显著性(P <0.05)外,其它单个HBV-M项目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免疫放射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血清标本进行TSH含量测定。均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免疫放射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嬉果:两种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3.P〈0.01);化学发光免疫法对甲亢、甲减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97%。明显高于免疫放射法95%、93%;其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均明显比免疫放射法小;其对TSH检测的回收率比免疫放射法回收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螬论: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比免疫放射法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法进行改革,为高温浸泡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种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分别采用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煮,以水中溶出物干重和有效成分含量为检测指标,比较两种煎煮中药方法的差异。结果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水中溶出物干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汤剂总的煎出物基本一致。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液(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温浸泡法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法,可进一步推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比较。方法:利用2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CA199、CA125、CA153、AFP、CEA,并进行患者灵敏度、结果可报告范围、准确度等方面的比较。结果: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患者灵敏度、结果可报告范围、准确度试验方面均强于放射免疫法。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能替代放射免疫法,且还具有报告范围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胶体金试纸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全分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eG)的异同。方法:采用胶体金试纸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67例血清标本中全分子HCG。结果:167例血清标本用胶体金试纸法检测阴性54例f其中假阴性例1例),弱阳性24例,阳性37例,强阳性52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IU/L者44例、〉15~1830271IU/L者123例。两种方法经配对X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8.1,P〈0.005)。结论:胶体金试纸法较化学发光免疫法简便快速,但有假阴性。化学发光免疫法灵敏度、精密度较胶体金试纸法高,但线性范围稍窄。胶体金试纸法测定结果结合临床可用于估计化学发光免疫法血清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微粒子(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反应进行检测,分析在不同的离心条件下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I临床患者的3ml静脉血置采血管(分离胶促凝)中,将其均分呈2管,并分别以每分钟3600r(2898g)共10分钟,以及每分钟8819r(10000g)共10分钟,将血清分离,之后分别对上清液中其HBsAg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HBsAg在两种条件下离心,其检测差异显著(P〈0.001);当HBsAg的浓度在每毫升0.05至0.44IU范围内,将弱阳性的标本置于不同条件下离心,其检测差异显著(P〈0.05),而余下浓度范围标本,其检测不具差异(P〉0.05)。结论: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临床实验得出准确的结果。而对于HBsAg其低值弱阳性的标本,则需予以高速离心的复核,而抗体的中和试验则能够作为对HBsAg呈弱阳性的标本予以详细确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活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正天丸治疗,均治疗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及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随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指数及伴随症状积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组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结论:疏肝活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法多琳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法多琳注射液每次0.3g,每日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mg,2次/d静滴。两组均治疗15天。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6.0%,痊愈率分别为66.0%和43.0%,经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和5.0%,甲磺酸帕珠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左旋氧氟沙星相当,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多琳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前血站系统检测HBsAg有2种方法,一种为血清金标法,另一种为ELISA法.金标法操作简单,但在低浓度时有漏检的可能;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但实验时间长.笔者采用2种方法检测了508份献血者的HBsAg,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补肾法和清肝法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补肾组和清肝组,各20例;补肾组给予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清肝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6、IL-8、IL-10、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补肾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补肾组积分降低幅度较清肝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补肾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清肝组(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而清肝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IL-8水平降低(P〈0.05),清肝组IL.6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IL-2、IL-6、IL-8、IFN-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和清肝法均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但补肾法免疫调控作用显著优于清肝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状况。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患者2320人,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健康体检者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对HBsAg和抗-HBs双阴性的人给予0、1、6个月的乙肝疫苗免疫后作抗-HBs检测。结果男性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女性,年龄在1—15岁之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年龄〉15岁,来源地为城市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来源地位农村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脏阳性率为2.46%,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年龄〉15岁的高于1—15岁,农村阳性率高于城市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63.66%,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年龄1-15岁的高于〉15岁,城市阳性率高于农村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O.05);全程免疫1.5年后、2.5年后及3.5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为82.90%、71.98%、35.06%。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管理,乙肝疫苗可阻断乙肝传播,有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