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方法 按照国家<2008年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要求,选择16个县,每个县选择3个村,测定饮用水含氟量,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和>16岁人群氟骨症,并抽查尿氟含量.水、尿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氟骨症诊断执行<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调查26个改水村,其中水氟均值≤1.00mg/L的村19个(73.08%),>1.00 mg/L的村7个(26.92%);水氟最大值为3.73 mg/L.调查22个未改水村,其中水氟均值≤1.00 mg/L的村5个(22.73%),>1.00 mg/L的村17个(77.27%);水氟最大值为3.38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52.18%(1042/1997),氟斑牙指数为1.17,缺损率为8.01%(160/1997);儿童尿氟均值>1.40mg/L的人数占65.00%(845/1300),最高值为18.53mg/L;>16岁人群氟骨症临床和X线检出率分别为4.35%(1121/25 781)和11.36%(5/44).成年人尿氟均值>1.60mg/L的人数占63.92%(606/948),最高值为21.35 mg/L.结论 山东省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地方性氟中毒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根据1986年至1989年对南江县关坝乡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内外环境的调查结果,报道引起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原因:与当地居民长年食用烟熏猪肉、猪油和煎煮茶水拌食的生活习惯密切有关。氟源调查结果证实:病区类型属混合型。为地方性氟中毒提供了新的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4年调查结果,我县共有水源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44个,占全县338个行政村的13%。由于当时仅据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确定病区,未曾开展人体内、外环境含氟量调查,对病区的划定较为粗糙。为进一步查明我县水源型地氟病区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我站从1994年后对原定的病区村进行了流行病学凋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由本站地防科专业人员对原定44个病区村8~12岁中小学生全部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氟斑牙的分型、分度按照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部分地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点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降氟效果,为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1998—2005年4、9月,对吴坡村和巴邑村两监测点8~12周岁所有在校儿童采用Deans'法进行氟斑牙检查。随机抽取8~12周岁儿童各10名,采集50名儿童尿样,按照WS/T89—1996《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氟含量,依据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1991)进行评价。在监测点按东、西、南、北、中随机采集至少5件水样,按照GB/T5750一2006和GB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含量,依据GB 5749—2006和GB 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改水后,吴坡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1998年的66.67%降至2005年的31.79%,氟斑牙指数由1.49降为0.65,巴邑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1998年的33.15%降至2005年的为13.10%,氟斑牙指数由0.50降为0.24。吴坡村和巴邑村水氟含量和儿童尿氟含量基本稳定。结论本次调查的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后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取得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葫芦岛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不同程度氟病区居民饮用水含氟量,检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防氟井使用状况。[结果] 384 份居民生活饮用水中有82 6%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8~12岁学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57 3%,防氟井报废率占79 2%。地方性氟中毒患病率随饮用水含氟量的增高而上升,两者呈正相关( r =0 926, P <0 01)。[结论] 地方性氟中毒仍然是葫芦岛地区的一种严重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搞清本溪市现阶段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进一步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自然状况、基本情况、所有防氟井使用情况、居民饮水氟含量进行调查,采用Dean方法调查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尿氟含量检测。16岁以上居民临床氟骨症症状与体征调查。结果病区县共有改水井6眼井,停用1眼,5眼井正常使用,其中有1眼井水氟含量超标,分散式供水1个屯,平均水氟含量为0.81mg/L。饮用高氟水的人群儿童尿氟含量G±SG为(0.81±0.99)mg/L,儿童氟斑牙指数为0.3,成人氟骨症患病率为11.83%。结论经过20多年的防氟改水,虽然高氟病区的居民摆脱了高氟水的危害,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区水氟含量超标,说明病区仍有部分群众受高氟水的危害,病情仍在继续发展,有关部门应把防氟改水工程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了解我县地方性氟中毒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方案对全县饮用水源进行抽样调查,测定饮水氟含量。结果经对全县1127个自然村3356份饮用水氟含量测定,饮水氟含量最高值为0.76mg/L,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结论我县饮用水氟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且并非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县发生及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氟含量为≤1.0mg/L.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洋头村居民饮用氟含量1.02mg/L的机井水长达11年.1994年发现地方性氟病中毒病人,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氟牙的诊断 按Dean法分度.1.2 尿氟的检测 按氟电极法测无机氟.1.3 水氟 按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1.4 水样 机井水.1.5 诊断小组 龙岩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1.6 考核办法《福建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考核方案》.2 结果查水氟含量为1.02mg/L,尿氟含量(中位数)1.59mg/L,8~14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30.09%(68/226),其中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31.55%(53/168),>20岁人群氟斑牙患病率为8.19%,未发现氟骨症临床病人,属地方性氟中毒轻病区.3 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氟中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4):8-9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地区的环境中,包括水土和食物中氟元素含量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人群长期摄人过量氟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由于该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因此称为地方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沧县范围内水氟含量状况以及长期饮用高氟水对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普查检测2009年沧县辖区水源含氟量和抽样调查人群氟中毒状况。结果全县517个自然村中,有501处饮用水源氟化物含量超标,覆盖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5%。重度高氟地区8~12岁人群氟斑牙患病率为80.94%,其中极轻度3.88%,轻度32.4%,中度39.5%,重度5.18%;尿氟检测正常者仅占0.85%,99%的儿童尿氟水平严重超标;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患病率为51.49%,其中轻度41.7%,中度7.7%,重度1.82%。结论沧县水氟含量超标严重,地方性氟中毒表现明显,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明我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我们于1990年12月对罗平县(海拔1800m,年均温度15℃,日照时数1677.4h)病区与非病区的饮用水、粮食、土壤、原煤进行实验室含氟量对照分析。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16.
栖霞地处胶东半岛东部,为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境内山峦起伏,素有胶东屋脊之称。北部的松山镇分布有温泉,寨里与其紧邻,而西北部的苏家店地势相对较洼。早在1979年的普查过程中就明确了以上3个乡镇5个行政村为饮水型地氟病村,经过多年的改水降氟防治,于1987年达到了基本控制标准。为了解我市地氟中毒病情现状,笔者于2004年5月对达到基本控制的地氟病村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 4年我区进行了地方性氟中毒 (地氟病 )调查 ,对转塘镇双流村附近的 4口高氟深井 ,进行了多次测定 ,其含氟量 2~ 3mg/L。双流村的 2个自然村 (象山新村 ,郑家畈村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在 30 %以上 ,为了及时掌握儿童、居民地氟病的发病动态 ,我们于 2 0 0 1年又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调查以饮用 4口含氟量在 2~ 3mg/L的高氟井周围的 5个小学及 2个病区自然村 (其中双流村小学在病区所在地 )。调查点内的 8~ 15岁儿童及居民。2 调查方法 氟斑牙调查按DEAN氏法进行诊断 ,病区划分按卫生部地病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清新乡市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区分布和危害程度。方法按照河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全市10个县(市、区)自然村水氟含量和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全市共调查乡(镇)153个,自然村4 226个,发现水氟超标自然村582个,占13.77%;儿童氟斑牙检出率28.16%;发现氟骨症患者57例。结论地方性氟中毒分布与既往资料对比已发生明显变化,氟危害仍然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龙川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川县地处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全县人口85万,辖区内30个镇。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为20.5℃,年平均降雨量为1695mm。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火成岩与变质岩相互交错。北半部为山地,南半部多为丘陵地带,土地面积3089km^2。地氟病区分布在3个镇的22个自然村,人口8572人。全县饮用水源是浅层井水、河水和山泉水,饮用人口比例分别为60.9%,35.6%,3.5%。全县有3处温泉,分布于上坪、贝岭、佗城3个镇内,温泉水水氟范围7.6~12.5mg/L。 相似文献
20.
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黄河冲积平原。全县25个乡镇,569个行政村,总人口109万,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为了解该县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情况,自1982年以来对全县25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土壤、粮食、蔬菜和重点人群尿含氟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82年以来全县地氟病抽样调查及普查资料,其中抽样调查按照“五·五”布点法进行设点采样;普查方法按省统一要求进行。1.2调查内容对饮水含氟量、总硬度、钙、镁和pH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粮食、蔬菜和尿氟含量进行测定。同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