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抑素对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回肠黏膜IFN-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对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后回肠黏膜IFN-γ产生及IIR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取15只健康猕猴分为正常对照、IIR、SST+IIR三组(n=5),ELISA检测回肠组织、肠上皮细胞、肠淋巴细胞、肠淋巴细胞孵育上清液、外周血、门静脉血中IFN-γ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IFN-γ、CD4、CD8、CD57的分布,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面积及IOD值。发现,IIR后回肠黏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血内IFN-γ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分别为(30.7±20.1)pg/mg和(9.4±2.4)pg/mg总蛋白;(18.1±1.1)pg/ml和(8.7±1.3)pg/ml](P<0.05),而肠淋巴细胞及其上清液的IFN-γ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7±0.02)pg/mg和(11.1±4.0)pg/mg总蛋白;(2.2±0.3)pg/mg和(5.2±1.5)pg/mg](P<0.05);预防性给予SST后,与IIR组比较,回肠上皮细胞及门静脉血内IFN-γ的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13.6±4.9)pg/mg总蛋白,P=0.055;(8.9±2.5)pg/ml,P<0.05],肠淋巴细胞及其上清液的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组织匀浆及外周血的IFN-γ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别。CD4+细胞、CD57+细胞分布与IFN-γ无关,CD8+细胞分布与IFN-γ变化趋势相反。因之,SST负性调控IIR时回肠上皮细胞IFN-γ的产生,从而可能阻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MDS来源的MSC,按照不同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共同孵育,3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ELISA法检测其表面抗原以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MDS来源的MSC能明显抑制共孵育体系中的CD8 +T细胞亚群和IFN-γ的分泌,轻度抑制IL- 4的分泌,与正常来源的MSC抑制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D8 +T细胞(CTL)和Th1细胞,轻度抑制Th2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健康捐献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来源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共培养MSC与正常对照或SLE患者来源的T淋巴细胞,检测MSC对T细胞的作用,包含T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C组)与SLE组(S组)。每一大组又分为T细胞组(C1组、S1组)、T细胞+植物血凝素组(C2组、S2组)、T细胞+植物血凝素+MSC组(C3组、S3组)。结果 MSC能抑制SLE患者来源的T淋巴细胞增殖[S2:(2 615.7±582.3)cpm;S3:(784.7±417.5)cpm;P0.05],促使SLE T细胞向调节性CD4+CD25+Foxp3+T细胞转化增加(S2:11.85%±1.99%;S3:24.17%±5.82%,P0.05)。MSC还能促使SLE T细胞分泌IFN-γ[S2:(14.13±11.16)pg/ml;S3:(39.68±26.73)pg/ml,P0.05]与IL-10[S2:(5.09±2.96)pg/ml;S3:(17.15±3.61)pg/ml,P0.05]。结论 MSC能抑制SLE患者来源的T细胞增殖,促进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转化,诱导免疫耐受,有望成为治疗SLE的细胞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3例MP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和IgM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IL-4和IL-6)水平。结果:MPP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1.45±6.75和33.52±5.81,较正常对照组68.28±7.34和38.71±6.29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和IgA均无明显差异,IgM较对照组增高(P<0.05);MPP患儿IFN-γ、IL-4、IL-6血清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紊乱,辅助性T细胞亚群(Thl/Th2)失衡,并以Thl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相对优势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同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共培养胰岛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胰岛作为刺激原,Lewis大鼠MSC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为共培养细胞,分为三组:实验组(A)20IEQ胰岛细胞、1×108 L-1 T淋巴细胞和1×107 L-1 MSCs共培养;药物对照组(B)20IEQ胰岛细胞与1×108 L-1 T淋巴细胞共培养并加入0.25μg/ml CsA;阳性对照组(C)20IEQ胰岛细胞与1×108 L-1 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共培养3天时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反应性,ELISA检测共培养3天时上清液IFN-γ、IL-2、IL-4和IL-10的含量,以及共培养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MSC与CsA均可抑制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A组T淋巴细胞增殖率(17.10±2.7)%与B组(14.65±1.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IFN-γ、IL-2含量显著高于A组及B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A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含量在A、B、C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刺激指数(2.37±0.52)显著高于B组(1.8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与CsA均可通过减少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使受者Th1/Th2平衡向Th2方向偏移,抑制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相对于CsA,MSC可以保持胰岛素高分泌水平和良好的糖刺激反应性,避免了CsA可能带来的毒性和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分离培养MSC,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从外周血分离获得T淋巴细胞,再将MSC分别以不同数量加入到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培养体系及不同浓度MSC培养上清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体系共培养后,分别收集上清,ELISA检测IFN-γ和IL-10水平,发现不同细胞数量的MSC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均有抑制,同时促进IL-10分泌,且其抑制和促进均呈剂量依赖性;MSC的不同上清浓度对IFN-γ抑制亦呈浓度依赖性,但未发现对IL-10分泌的影响。表明骨髓MSC在体外可抑制T细胞分泌IFN-γ、促进分泌IL-10,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8.
乔丹  陈慎  吴长有  王慧  李丽 《免疫学杂志》2011,(11):979-982,986
目的分析广州市0~14岁儿童卡介苗特异性Th1细胞免疫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88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健康体检的0~14岁儿童静脉抗凝血,经BCG刺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FN-γ和TNF-α的细胞来源。结果 BCG刺激可显著诱导儿童外周血细胞产生IFN-γ(median=726.37 pg/ml),TNF-α(median=934.98 pg/ml)和IL-2(median=48.25 pg/ml)。与不刺激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n=288,P<0.001)。此外,IFN-γ的产生水平与年龄呈一定的正相关(r2=0.4069,P<0.05)。流式分析结果表明,BCG刺激可诱导CD4+T细胞和非CD4CD8细胞分泌IFN-γ或TNF-α,而不诱导CD8+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经BCG刺激后,分别有35.71%和39.29%的儿童CD4+T细胞能够产生IFN-γ和TNF-α。结论广州市0~14岁儿童外周血细胞经BCG刺激后,主要是由CD4+T细胞和非CD4CD8细胞产生Th1细胞因子,但是CD4+T细胞能够产生Th1细胞因子的儿童比例较低,这可能是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 I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CTLA4 Ig-DCs)体外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CTLA4 Ig)转染至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面分子和胞内CTLA4 Ig的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ELISA法检测DC抗原提呈反应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4分泌水平。结果:CTLA4 Ig基因成功转染至DC,转染率约为80%,制备的CTLA4 Ig-DCs稳定表达CTLA4Ig,表面分子CD86呈现低表达;CTLA4 Ig-DCs可有效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抗原提呈反应上清中IFN-γ和IL-4的分泌,并增加IFN-γ/IL-4比值。结论:通过腺病毒将CTLA4 Ig转染DC并且高效表达,可有效降低DC表面CD86分子,抑制同种异体T细胞反应,并能影响体外Th1/Th2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组抗cD20scFv-Fc-CD28/ζ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在杀伤Raji细胞时T细胞活化情况和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特异基因修饰T细胞杀伤淋巴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将重组质粒转染至PA317细胞中,用转染成功的PA317培养液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用800μg/ml的G418筛选1周后杀伤Raji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Bcl-2的阳性率,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L-10、IFN-γ.结果 Raji细胞Bcl-2的阳性率在24 h内就明显下降,72 h内由98.43%下降到38.4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72 h检测IL-10发现实验组为100.3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10.88 pg/ml)和空白组(286.71 pg/ml),同时IFN-γ的分泌量(1487.23 pg/m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CD20介导的T细胞靶向杀伤Raji细胞不需要CD28的协同刺激.CD28和CD3ζ协同刺激可增强T细胞抑制Raji细胞TL-10表达使其降低Bcl-2的表达从而加速靶细胞的裂解.CD28/ζ在没有外源协同刺激分子B7/CD28时能允分激活T细胞,促进其分泌IFN-γ,增强了抗CD20修饰T细胞靶向杀伤Raji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