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宗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1):187-188,190
目的:探析手术前超声检查是否影响接受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尿毒症患者48例进行本次研究.分别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和物理检查(束臂)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18例).在术后1~6个月利用超声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测患者血管走行、内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危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实践。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4月在本科室规律进行血液透析大于1年、每周透析2~3次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21名高危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实施高危内瘘管理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内瘘穿刺时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高危内瘘管理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内瘘穿刺时疼痛评分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危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能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内瘘穿刺时的疼痛,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
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82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9例内瘘血栓形成,6例形成假性动脉瘤,4例血流量不足.结论:应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宣教,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从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指通过手术将自体临近动脉与静脉吻合用于血液透析的一种血管通路。与其它类型透析用血管通路(如人工血管或静脉插管)相比,AVF一旦成熟后其使用寿命最长且并发症最少。因此,AVF是目前永久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然而,有文献报道大约20%-50%的AVF不能成熟。本文对近期AVF成熟的机制、病理生理学影响因素及监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全程规范化护理的可实施性及优势。方法制定自体动静脉内瘘全程规范化护理工作流程及标准,将2011年6月-8月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15例),分别予以全程规范化护理和普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认同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和21.0%,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4%和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对本组护理模式认同度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全程规范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手术病房行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经肾内科或肾移植科确诊终末期肾病,愿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转诊至血透通路专病门诊。完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后,在日间手术住院系统内登记预约手术。当日日间病房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日间病房观察1 h,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师确认患者可以出院后,安排患者出院。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日间病房住院时间(进入日间病房至离开日间病房),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成熟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 6 min。患者日间病房住院时间为199. 0 min。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初次内瘘患者共2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术后2周闭塞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未能成熟3例,初次成熟率为79. 2%(19/24)。再次内瘘手术修复患者4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4)。结论前臂自体动静内瘘日间手术模式是安全的,无严重并发症,且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改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2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比较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建立的临床方法。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19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患儿,其中男12例,女7例,制作内瘘时平均年龄为12.21±3.17岁(7~17),平均体质量为31.16±9.85Kg。有16例是以血液透析作为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3例为腹膜透析转为血液透析。观察患儿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成熟时间、内瘘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19例患儿共行31次手术(包括初始手术和再次手术),动静脉内瘘平均成熟时间9.84±5.6(4~25)周,内瘘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8.95±17.32(3~64)个月。其中左前臂手术21例次(67.7%),右前臂手术7例次1(22.6%),上臂手术3例次(9.6%)。初始失败率22.6%(7/31),24例次(77.4%)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血栓形成4例次(16.7%),狭窄、假性动脉瘤、高输出量和静脉输出道高压各1例次(4.2%),需要血管重建或缩窄术。结论良好的团队协作及适时的显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儿童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及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老年和青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2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中,老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04例(44.8%),青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28例(55.2%);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1个月、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和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影响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瘘手术后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内瘘成熟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390例患者内瘘手术动静脉直径和动脉开窗长度、动脉增厚、原发病等因素对内瘘成熟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90例患者共计413例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其中370次初次瘘,再次瘘43例次。手术共有43例次(10.4%)内瘘失败。包括术后未成熟的共34例次,另外有8例次是在使用一定时间(6~12个月)后失功能。其中22例是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血栓形成。内瘘失败与年龄、性别、动静脉内径、以及吻合部位和术后是否抗凝无关,与糖尿病和动脉增厚,动脉吻合口大小有关。糖尿病(OR=2.72,95%CI:1.18-6.28,P=0.019)及吻合口大小(OR=0.12,95%CI:0.02-0.62,P=0.011)是内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发生率为10.4%。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内瘘吻合口直径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前臂血管转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前臂血管转位术在非常规动静脉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建立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转位、桡动脉与贵要静脉转位会师三种方法建立非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 93例手术无1例失败,其穿刺使用率为97.8%,透析血流量达180~250ml/min,1~3年通畅率桡动脉转位术略高于其他两种转位术,血管转位内瘘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1.1%、血栓形成4.3%、吻合口狭窄1.1%和瘤样扩张5.4%,1~3年通畅率分别为84.9%、73.1%和62.4%。结论 前臂血管转位内瘘对大多数的病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用于前期经多次血管通路操作的患者,在常规内瘘不能建立时优先于肘窝内瘘、上臂内瘘和血管移植内瘘被考虑,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多普勒超声对创伤性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动静脉瘘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动静脉瘘患者,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瘘口处血流情况,受累血管的内径、形态、血流性质及方向,对瘘口处及受累血管血流频谱进行分析,并与健侧对照。结果 8例可直接显示瘘口,显示受累血管管壁连续性中断,瘘口处五彩镶嵌样血流自动脉流向扩张的静脉腔,脉冲多普勒示瘘口处呈双期单向连续性频谱,血流速度300~390cm/s,受累动脉近心端血流为高速低阻型,受累静脉出现脉动样血流,近心端静脉呈高速低阻型频谱;4例患者远心端静脉内出现逆向离心性血流。结论 瘘口处双期单向分流,静脉出现高速、动脉样血流频谱是动静脉瘘的特征性表现,多普勒超声对创伤性动静脉瘘能够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维持性透析病人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单纯热敷组(27例)和单纯药物组(28例),分别应用密闭式药物湿热敷,单纯热敷和单纯药物涂抹方法护理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3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种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纯热敷组和单纯药物涂抹组(P〈0.01),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明显单纯热敷组和单纯药物涂抹组(P〈0.05)。结论密闭式湿热敷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于需要依靠透析为生的病人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维持性透析病人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单纯热敷组(27例)和单纯药物组(28例),分别应用密闭式药物湿热敷,单纯热敷和单纯药物涂抹方法护理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3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种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纯热敷组和单纯药物涂抹组(P〈0.01),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明显单纯热敷组和单纯药物涂抹组(P〈0.05)。结论密闭式湿热敷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对于需要依靠透析为生的病人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