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总结了3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狭管后行球囊扩张术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穿刺时的护理、透析中的护理、透析后的护理、以及相关健康宣教。认为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内瘘血栓形成和再次发生闭塞狭窄,可延长AVF的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人工血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60例次,按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模式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选择A穿刺模式:动一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观察组选择B穿刺模式:动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的静脉或动脉侧交替进行,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自体血管。比较两种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血管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平均透析次数、人工血管的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208±56)和(416±112)均高于观察组的(482±60)和(482±60);对照组血管瘤形成比率(25.00%)高于观察组的(15.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B穿刺模式优于选择A穿刺模式,不但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而且能降低血管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全面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TA治疗的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病人行人工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5例血液透析病人行人工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1例病人术后发生血栓,其余均使用良好,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加强血液透析病人行人工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前瞻性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BAP,balloon angioplasty)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患者24例,行BAP治疗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疗效. 结果 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8.2±10.1岁.经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CDU,color Doppler ultrasound)、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computerized topographic angiography)检查发现15例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于病变部位行BAP治疗,其中13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的中心静脉导致BAP未能完成.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平均2天症状明显缓解.13例BAP治疗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12例患者临床症状持续缓解,内瘘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于17个月后出现再狭窄. 结论 BAP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安全且有效,对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矿山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内瘘重建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对照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再狭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狭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内瘘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泵控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6%,较对照组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两组术后内瘘通畅率均为100.00%,观察组内瘘血管狭窄改善个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a的58例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内瘘狭窄组22例;非狭窄组36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的平均动脉压、透析超滤量、糖尿病例数等指标。结果内瘘狭窄组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非狭窄组(P<0.05),而透析超滤量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5);内瘘狭窄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5)。结论透析患者低血压、高超滤量及糖尿病等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对比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等数据。
结果:所有病例组均取得手术成功,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患者术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峰值流速有所减低,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的7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结果:101例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达到97.03%,临床成功率93.07%,且治疗后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平均值均显著大于术前治疗(P<0.05)。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肿胀,经弹力绑带加压包扎后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能够直观观察到动静内瘘血管血流及管腔变化情况,并实时察看导丝、球囊的行进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功能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12月,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因AVF功能不良行PTA治疗的患者行前瞻性的临床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管造影结果和PTA治疗的技术指标、临床和技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AVF通畅率.结果 12例患者AVF狭窄均发生在吻合口附近,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91.7%(11/12).7例晚期功能不良病例临床成功率85.7%(6/7).术后随访8.6(3.3~14.8)个月,AVF1级通畅率为100%.5例AVF早期功能不良患者平均随访8.2(4.1~11.3)个月.1例在PTA术后3个月发生AVF再狭窄,余4例AVF成熟,透析中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结论 PTA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功能不良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静脉压和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变化,术后3、6个月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3例(90.3%)患者B超下PTA术成功。术后患者的内瘘狭窄出内径、透析泵控血流和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65±0.47) mm、(249.5±25.4) mL/min、(986.9±191.7) mL/min,均较术前[(1.59±0.39) mm、(105.5±21.6) mL/min、(335.6±174.3) mL/min]显著增加,而术后患者的静脉压和PSV为(98.9±14.8) mmHg、(272.8±130.7) cm/s,均较术前[(179.9±15.1) mmHg、(415.6±152.4) cm/s]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B超引导下PTA术后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接管狭窄,探讨治疗内接管狭窄的新途径。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两例,均出现血液透析时内接管血流量不足。选择患者肘动脉为穿刺点,18G针头为穿刺针,0.09cm导丝,7F鞘管,优微显为造影剂。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后,选择与紧邻狭窄区上游或下游的正常血管直径相近的扩张气囊,将扩张气囊在荧屏监视下置于狭窄区,用充满50%稀释的造影剂的压力计进行充气,压力缓慢增加致狭窄在气囊作用下消失,其边缘与未狭窄部位完全平行。扩张持续时间为15秒,压力为15个大气压。结果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即感血管震颤较扩张前明显增强,第二天透析时血流量明显增加,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接管使用半年余,血流量持续维持在2Mmymjn,未发生扩张部位再狭窄。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选择适宜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SAVVY球囊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12月间采用SAVVY球囊行下肢动脉流出道血管PTA的15例共22条患肢,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88岁。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1例(18支),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4支),ABI0.1~0.3有9条,0.3以上13条。球囊直径选择2~4mm,长度10cm。术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d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监测术后7d及1个月后ABI变化情况,随访半年后复查超声,或根据症状复发情况及时复查血管造影。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0.9%(20/22)。4例伴皮肤溃疡或足趾坏疽的肢体最终单侧截肢,其中1例为感染性病变致血管闭塞病例治疗失败,扩张狭窄段后造影管腔未显示开通,再次扩张仍无效;另1例为非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高龄患者多节段狭窄,扩张后管腔狭窄无变化。术中未出现与球囊结构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dABI在14条血管中升高超过0.5,3条超过0.3,3条超过0.1。随访时间平均7.2个月,有5例复发不同程度静息痛。术后7dABI平均为0.74,1个月平均为0.66。结论使用SAVVY长球囊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缺血性病变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Yang TY Ko YS Weng HH Chang ST Chung CM Cheng HW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2,38(4):545-550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for thrombosed dialysis graft is both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that may increase radiation exposure. A predictor of PTA success and procedure time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yet. Sonography data and the PTA results of 88 graft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echogenicity of the majority of the intra-graft thrombus and the presence/absence of thrombus free space in the grafts wer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onography findings and PTA procedure success and procedure time was analyzed. The echogenicity of the intra-graft thrombus and presence/absence of thrombus free space were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procedure success and procedure time. Higher intra-graft echogenicity and lack of thrombus free space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e procedure failures (p < 0.01 vs. p = 0.04) and longer procedure times (p = 0.03 vs. p < 0.01). Thrombi from occluded dialysis grafts may differ in resistance to mechanical/pharmacological thrombolysis. Son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ra-graft thrombus may help to differentiate them.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是优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手段。经皮血管成形术手术过程中常伴有较为剧烈的疼痛,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恰当的麻醉镇静可以减轻疼痛。但由于尿毒症患者的特殊性,透析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的麻醉选择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拟综述既往经皮血管成形术的各类麻醉方式,以期得出倾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