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眼眶炎性假瘤的CT资料.结果:肿块型,占15.6%(5/32),CT表现为眶内软组织肿块:弥漫型,占34.4%(11/32),CT表现为充满眶内球后区软组织影,眶内结构分界不清;肌炎型,占37.5%(12/32),CT表现为眼外肌受累增粗,肌腱肥大;泪腺型,占12.5%(4/32),CT表现为泪腺肿大.结论:CT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1993年-2006年经我院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资料完整的17例眼眶炎性假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突出伴眶内软组织肿块占77.8%,眼外肌增粗占83.3%,眼球壁增厚占55.6%,眶内脂肪密度增高占88.9%,造影增强可强化,CT值平均增加38Hu。结论眼球突出、眶内软组织肿块、眼外肌增粗、眼球壁增厚、眶内脂肪密度增高是眼眶炎性假瘤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多可作出诊断,但对病变充满眼眶和泪腺型炎性假瘤CT表现不具特征性,需活检方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42例眼眶炎性假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眼眶炎性假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观察确诊的眼眶炎性假瘤4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及CT、MRI表现.结果42例中,以突眼(占73.8%)及眼球运动障碍(占52.4%)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缘触及肿块(占40.5%);其中单眼发病33例,双侧发病9例.CT分型:浅层巩膜型2例,浸润型4例,肿块型13例,肌炎型11例,泪腺型12例;MRI检查11例,其分型及表现基本同CT扫描.结论CT、MRI能明确眼眶炎性假瘤的部位及侵犯范围,其分型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6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征象有眼球突出21例,眼环增厚7例,泪腺肿大5例,眼外肌增粗16例,眶内脂肪密度增高1 2例,视神经增粗3例,合并鼻窦炎5例.本组可分为①弥漫型10例,表现为病变范围弥漫无明确肿块;②肿块型2例,表现为可见到边界清楚的肿块;③泪腺炎型3例,表现为仅见泪腺肿大;④肌炎型11例,表现为1条或数条眼外肌增粗、肥大.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裴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640-64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眶内特发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眶内特发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征象主要有:眼球突出16例,眼环增厚9例,泪腺肿大8例,眼外肌增粗14例,眶内脂肪密度增高6例,合并鼻窦炎4例。可分为:弥散型、肿块型、泪腺炎型和肌炎型。结论CT扫描对眶内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眼眶炎性假瘤50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为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资料完整的眼眶假瘤50例,结果:根据假瘤在眶内的侵及的主要部 为4型:肌炎型20例、肿块型13例,泪腺7我,弥漫型10例。CT特征表现为:病变眼肌全程肥大(涉及肌腱);眶内不规则高密度块影;泪腺弥漫性增大,球后充满高密度影,正常结构消失。结论:CT能明确眼眶假瘤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分型,对诊断和治疗很有价值,疑难病例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必要时经活检手术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24-1625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47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4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CT表现为肿块型7例,椭圆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病灶。泪腺炎型9例,泪腺区肿大,椭圆形或扁平,密度较均匀,边界不清。肌炎型16例,眼外肌增粗,边缘毛糙,密度较低。弥漫型6例,球后脂肪弥漫性病变,密度增高,呈团片状,无实质性肿块。混合型9例,CT表现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在辅助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需要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确保诊断。  相似文献   

8.
眼眶炎性假瘤25例行CT平扫20例,增强扫描14例,CT表现肿块14例,眼球突出20例,眼眶扩大10例,肌肉肥大9例,泪腺肿大10例,手术10例,临床确诊炎性假瘤作了CT扫描15例,炎性假瘤在CT上呈肿块型,弥漫型,肌炎型和泪腺型表现。CT是诊断炎性假瘤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眶内炎性假瘤的CT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对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眼内炎性假瘤的CT扫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眶内炎性假瘤之CT表现主要有眶内局限软组织肿块,眼外肌增粉和眼环增厚,并有球后脂肪间隙模糊和视神经增组等辅助征象。多数病例为几种征象并存。本文对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泪腺窝肿块的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泪腺窝肿块的CT表现。结果良性泪腺混合瘤8例,其中1例为双侧;恶性混合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炎性假瘤3例;炎性肉芽肿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CT可清楚显示泪腺窝肿块的形态、大小和强化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晓丽  杨本涛  王振常 《当代医学》2009,15(20):115-117
目的探讨鼻、眶、耳部腺样囊性癌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昕获得的16例CT和11例MRI表现。结果19例中起源于鼻腔6例、鼻窦4例、外耳道7例、泪腺2例,肿块呈不规则形8例、分叶状2例、椭圆形6例、圆形5例,大小为1cm~3cm者11例、〉3cm者6例、〈1cm者2例,边界不清14例、边界清楚5例。平扫CT显示密度欠均匀9例、密度均匀7例,肿瘤周围骨质以受压为主,局部呈“虫蚀状”破坏10例、溶骨性破坏4例;仅为骨质受压1例;无骨质改变1例。MR T2WI上肿瘤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呈低信号,增强T1WI为不均匀“筛状”强化。结论鼻、眶、耳部腺样囊性癌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T2WI和增强T1WI上“筛状”改变、相邻骨质以受压膨胀为主、局部虫蚀样骨质破坏,CT显示骨质改变优于MRI,MRI显示“筛状”改变及病变范围更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80例(89只眼)IOIP患者CT及MR/资料,总结IOIP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肌炎型IOIP:多条眼外肌受累18只眼,单条7只眼,16只眼(66.7%),同时累及肌腹和肌腱。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下、内、上直肌。MRI检查呈等T1、略高T2信号。眶内其它组织受累17例,眶外侵犯4例。②肿块型IOIP: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18/21),边界不清楚(15/21)。5例“铸型”征阳性,7例眶尖脂肪影消失。MRI检查呈等T1、等或略高T2信号,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受累18例,眶外侵犯3例。③泪腺炎型IOIP:泪腺扁长形肿胀,“铸型”征阳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呈略高T1,T2信号。邻近组织受累7例。④巩膜炎及视神经炎型IOIP:4例眼环增厚,边缘模糊。其中3例累及视神经眶内段,2例增强后眼环明显强化。1例仅视神经边缘毛糙。邻近组织受累4例。⑤混合型IOIP:融合以上几型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结论IOIP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炎性特征,眶内多种组织同时受累而以某一种组织为主。CT扫描可作为IOIP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MRI对IOIP有无颅内受累的显示比CT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Graves病眼眶的CT特征,评估CT诊断Graves眼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0例(200个眼眶)Graves病的眼眶CT,在CT图像上测定了眼外肌的密度和大小,眼球位置,并与正常值比较,与临床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61例(61%)患者至少有一条增粗的眼外肌:l7例(17%)患者有眼外肌密度减低,显示有脂肪浸润;56例(56%)患者有突眼。75例(75%)患者有突眼或眼外肌异常。75例(75%)患者CT诊断为Graves眼病,临床检查诊断69例(69%),二者联合应用使Graves眼病诊断率提高至84%。结论 Graves眼病的CT特征为眼外肌增粗,密度减低,突眼,泪腺肿大前移,上眼静脉增粗。眼眶CT扫描特别是眼眶的定量CT,评价眼外肌的大小和密度,眼球的位置对诊断Graves眼病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杨影  陈力  樊映川 《四川医学》2011,32(12):1914-1916
目的探讨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①B细胞淋巴瘤为多,T细胞淋巴瘤〈1/3,②B淋巴细胞型,临床表现通常为上下睑的内、外侧,眼眶前部或泪腺区可扪及边界清楚,周围不光滑、质地中等无痛性包块;T淋巴细胞型病情发展可以非常急,与眼眶蜂窝织炎难以鉴别;亦可表现为慢性,似炎性假瘤;(3)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CT密度和MRI信号表现无特异性;(多非何杰金B小淋巴细胞型弥漫性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结论对于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来说,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要尽早病理活检做鉴别诊断,尽量避免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张小妮  杨亚非  王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40-1641
目的:探讨泪腺窝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切除、穿刺后病检或保守治疗好转的泪腺窝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资料。结果:87例中,泪腺上皮性肿瘤58例,其中良性混合瘤49例,恶性上皮性肿瘤9例;非泪腺上皮性肿瘤29例,其中恶性淋巴瘤3例,泪腺囊肿5例,炎性假瘤21例。上皮性肿瘤表现为泪腺窝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密度块影,良性混合瘤边缘光整,泪腺窝骨质受压;恶性肿瘤边缘不整,眼球受侵,泪腺窝骨质破坏;非上皮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炎性假瘤)表现为长扁形软组织影,向后延伸;泪腺囊肿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CT值可至负值。结论:螺旋CT(SSCT)扫描,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准确显示泪腺窝占位特征,以及邻近结构的改变,从而做出CT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Graves眼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经临床证实的Graves眼病轴位及冠状位CT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3 7例Graves眼病CT观察 ,Ⅰ度突眼 3 1例 (83 .78% ) ,Ⅱ度突眼 2例 (5 .41% ) ,无突眼 4例 (10 .81% )。双侧眼外肌受累 3 0例 (81.0 8% ) ,单侧眼外肌受累 3例 (8.11% ) ,无眼外肌受累 4例(10 .81% )。其中内直肌增粗 63条 ,下直肌增粗 5 3条 ,上直肌增粗 44条 ,外直肌增粗 3 4条。眶尖密度增高 7侧 ,泪腺增大 5侧 ,视神经增粗 5侧 ,眼睑肿胀 6侧。CT增强检查 2 6例 ,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可作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并能判断突眼程度及眼外肌受累程度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对34例患者眼眶肿块进行检查。结果34例眼眶肿块患者中,良性肿块29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血管瘤8例,皮样囊肿5例,炎性假瘤5例,脂肪瘤3例,泪腺混合瘤3例,血肿3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腺癌2例,转移性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肿瘤检出率为100%,良恶性符合率为88%,与手术病理组织符合率为64.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眼眶肿瘤及区别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