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加速超分割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对二组病例数均为35例的病人进行以下治疗,加速超分割组:大野的总剂量为50Gy/25Fx/5周,小野的总剂量为25Gy/25Fx/5周,原发肿瘤病灶剂量75Gy/50Fx/5周。常规组:剂量为66Gy/33Fx/6.6周。二组均每周治疗5d。 结果随访5年以上,在放疗3个月后,加速超分割组的肿瘤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放射性食道炎及肺炎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1、2、3年的生存率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4、5年的生存率二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加速超分割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率和1-3年的生存率,而其并发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2.
黄河澄  刘庆深 《吉林医学》2006,27(3):246-247
目的:比较超分割放疗合并化疗与常规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ⅢA~ⅢB期患者(排除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先行EP-CP方案化疗1疗程,再行超分割放疗,放疗剂量:超分割放疗1.1Gy/次,2次/d,总剂量66~70.4Gy/60 ̄62Fx/(6~6.5w)。对照组采用60Co常规放疗,放疗剂量:60~64Gy/30~32Fx/(6~6.5w)。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74.2%(26/35),48.5%(17/35),P<0.05,1年存活率分别是60.0%(21/35),48.6%(17/35),P>0.05,3年存活率分别是31.4%(11/35),14.4%(4/35),P<0.05。两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毒副反应相似。结论:化疗结合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3例。5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95%以上的肿瘤体积,靶周边剂量25~40Gy,中位剂量35Gy,分割剂量2.5—4.0Gy,疗程8~15次。1次/d,每周连续治疗5次。结果所有忠者均随访3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9/123)、46.3%(44/95)和19.4%(12/62)。结论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2008新分期下初治鼻咽癌应用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按2008年广州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25例,Ⅳa期19例,所有患者全程均接受IMRT治疗,部分患者接受放化综合治疗。根据ICRU52号和60号定义,鼻咽及颈部靶体积定义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各靶区处方剂量均以其计划靶体积(PTV)定义给予,即PGTVnx、PGTVnd、PTV1、PTV2,处方剂量分别为68 Gy、64~68 Gy、60 Gy、54 Gy,分次数30~33次,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IMRT给予照射。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面膜固定,行CT模拟定位,数据传至Viran eclipse 10.0调强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及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全组患者有2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96.7%。60例患者中,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骨、肝、肺,远处转移率为5%,2例分别于治疗后第12个月和第14个月局部复发,且均为鼻咽野内复发,1年局部控制率为96.7%。大部分患者为1~2级急性反应,有2例患者因发生3度放射性口腔炎,未完成全程放疗,全组未出现4级以上放射性反应者。PGTVnx、PGTVnd、PTV1、PTV2的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72.3 Gy、69.3 Gy、66.5 Gy、58.3 Gy,PGTVnx、PTVnd、PTV1、PTV2的V95平均剂量覆盖分别为99.8%、99.9%、99.7%、99.5%。结论2008新分期下初治鼻咽癌获得较好的近期局部控制率,各靶区剂量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同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体积下降,从而较好的保护了周围危及器官,但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及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NS预防或治疗方案,头颅三维适形放疗的方法、剂量以及疗效随访情况。结亲7例CSF(-)者中枢预防放疗剂量12.6~18Gy/7~10Fx,诊断CNS白血病者放疗剂量18~23.4Gy/10~13Fx,脑实质占位性病变者全颅放疗21.6~24Gy后局部加量4~8Gy/2~4Fx。剂量偏差〈10%,摆位误差范围3~5mm。随访6~55个月,所有患者存活,放疗中枢控制率82.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以准确地针对整个脑膜,不产生低剂量区,便于临床医生对放疗的副作用进行明确的剂量观察。头颅放疗控制和治疗发生最小副反应的剂量点在18Gy。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段食管鳞癌在调强放疗过程中,食管原发肿瘤在三维方向上的退缩和位移情况,探讨食管癌放疗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因肿瘤靶区退缩和位移而重新定位修改放疗靶区。方法随机选择首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33例,放疗总剂量63Gy/30次,6周完成。在治疗前、21Gy/10次、42Gy/20次和63Gy/30次分别进行食管CT检查,测量肿瘤放疗不同时段在左右界、前后界、上下界3个方向上的退缩和位移。结果肿瘤退缩从大到小顺序在放疗不同时段依次为放疗20次、前10次和后10次,在三维方向依次为上下长度、前后长度和左右长度;肿瘤中心位移从大到小顺序在放疗不同时段依次为放疗20次、30次和前10次,在三维方向依次为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肿瘤中心位移与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不同放疗次数时肿瘤在三维方向上均有缩小和左右及前后方向的肿瘤中心位移,其中放疗20次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杉醇单药同步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10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60例进入调强放疗+紫杉醇组(放化组),43例进入单纯调强放疗组(单放组)。单放组采用调强放疗,95%PTV:66GY/30~33次,每周5次;放化组放疗从第1天即开始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时化疗(紫杉醇30mg),第1、8、15、22、29、36天静脉滴注。结果局部近期疗效放化组好于单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与单放组1、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5.8%(24/43)、32.5%(14/43),同步放化组为86.6%(52/60)、68.3%(4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放化组稍高于单放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能提高远期生存率,虽不良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马绍峰  王鹏 《安徽医学》2010,31(10):1164-116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常规分割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89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常规分割照射40Gy/20Fx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5.0Gy/次,5~6次,照射总剂量65~70Gy。评价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和生存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达CR41例,PR46例,SD2例,有效率97.8%(87/8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2.7%,18.0%%。主要毒副作用可以耐受。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常规分割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董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60-1662
目的: 通过观察2种体外照射在宫颈癌放疗中的不良反应,获取宫颈癌最佳的放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60例Ⅱb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每周 5 次,每日每野肿瘤量(DT)1.0 Gy,每日照射两野;对照组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体外照射,每周5次,每日每野 DT 1.8~2.0 Gy,每日两野轮流照射,盆腔外照射DT 50 Gy,腔内后装治疗3~7次,每周1次,每次A点 DT 6.0~7.0 Gy.比较2组患者因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引起的消化系统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2组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同中心体外照射可相对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失去手术机会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的IMRT,1.8~2.2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Gy,中位剂量为53.5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Gy。同时拟设计该3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姚春梅  肖克源  马淑盟  赵军 《重庆医学》2016,(17):2348-2351
目的:对比分析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及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接受卡培他滨1000 mg/m2(每天2次),第1~14天联合奥沙利铂130 mg/m2,联合方案化疗4周期后,给予卡培他滨825 mg/m2(每天2次),第1~35天联合三维适形(3DCRT )同步放化疗(总剂量45 Gy ,共25次,5周完成);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6周期。同期观察疾病进展时间,1年和2年生存率和毒性反应。结果64例患者随访率100%,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比较:1+2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7.50%、62.50%(P <0.05),其余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1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63%、87.50%( P >0.05)和84.38%、62.50%(P<0.05);2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4.38%、59.38%(P<0.05)和75.00%、50.00%(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4周期后采用3DCRT 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所提高,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全晋  王阁  杨镇洲  刘岩海  杨晓霞  李晓莹 《重庆医学》2007,36(19):1958-1959,2024
目的 回顾性比较恶性肿瘤椎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本肿瘤中心40例肿瘤椎体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普通放疗治疗肿瘤椎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3DCRT)采用42~45Gy/14~15次、5次/周的分割方式进行减症放疗,普通放疗采用30~36Gy/10~12次、5次/周的分割方式进行减症放疗.分别有12例15处病灶;28例37处病灶.结果 全组病例有效率(CR PR)为90.4%,两组的有效率依次为93.3%(14/15)、89.2%(33/37).两组之间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进行局部减症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三维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维适形放疗可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在保护脊髓及周围正常组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局部剂量提升的有效方法.但对生存的影响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中的优缺点.方法:1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模拟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术后照射中IM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模拟机放疗,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意红 《安徽医学》2005,26(5):369-371
目的比较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F组(32例)1次/d,2Gy/次,5次/周,总剂量60~68Gy,30~34次,6~7周完成;LCAF组(32例)前36Gy照射常规分割完成,36Gy后缩野改加速超分割,1.5Gy/次,2次/d,照射剂量24~30Gy,总剂量60~66Gy,34~38次,5.2~5.6周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疗程,两个组急性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CF组分别为46.9%,21.9%,12.5%,LCAF组分别为53.1%,28.1%,15.6%,两个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3、5年局部控制率CF组分别为40.6%,25%,21.9%,LCAF组分别为62.5%,53.1%,43.8%,LCAF组优于CF组。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分割放射治疗的局控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组,生存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毒性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不同剂量分割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41例Ⅱ~Ⅲb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3DCRT,A组22例,剂量分割为2.0~2.4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66~72Gy。B组19例,剂量分割为4.0~4.4Gy/次,1次/天,5天/周,总剂量44~48Gy。结果A组和B组即期有效率分别为81.8%和94.7%,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7.9%,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6%和26.3%,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1.8%和47.4%。骨髓抑制A组13.6%,B组15.8%。两组疗效和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2.0~2.4Gv/次和4.0~4.4Gy/次的剂量分割近期疗效相似,副作用均较轻,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临床靶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靶区照射体积,减少食管和肺的放射损伤.方法 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按照传统原则给予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B组患者根据术后的淋巴结分期,病理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作预防性照射,临床靶体积明显小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放射剂量相同.随访超过2年,分析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淋巴引流区局部控制率、肺和食管的放射性损伤.结果 全部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58.5%,A、B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统计学差异不显著.A、B两组患者的淋巴引流区失败率和靶区外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8%、16.7%和3.4%、8.3%(P=1和P=0.571).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局限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A、B两组患者分别为6.9%、0%和62.1%、58.3%(P=0.459和P=0.782);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远期食管狭窄的发生率A、B两组患者分别为27.6%、12.5%和6.9%、4.2%(P=0.039和P=1).结论 缩小临床靶区后并未引起纵隔淋巴引流区的控制率下降,而急性放射食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不能手术治疗的肝癌实行大分割、高剂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DT50Gy,分10次,22天内完成。结果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CT或MR I检查证实:肿瘤完全缓解20.7%(6/29),部分缓解51.7%(15/29),稳定17.3%(5/29),进展6.8%(2/29)。甲胎蛋白(AFP)不同程度下降。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8.3%(14/29)和17.2%(5/29)。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疗程短、局部控制率高、毒副作用小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Ⅰ、Ⅱ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MRT治疗的210例T1-2N0-1期NPC患者,其中Ⅰ期35例(16.7%)、Ⅱ期175例(83.3%)。Ⅱ期中113例(64.6%)接受了放化疗,余行单纯放疗。鼻咽和区域淋巴结肿瘤靶区剂量为66 Gy/30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91个月,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97.1%、87.8%。5年、10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是95.7%、92.8%,98.6%、98.6%和96.2%、94.1%。Ⅱ期113例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5,0.942,0.754)。放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比单纯放疗组高(P=0.009)。无4度晚期反应,3度晚期反应发生率低,主要是听力下降、龋齿、口干,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和颞叶损伤的发生率为1.4%和3.3%。第2肿瘤发生率为6.7%。结论 接受IMRT治疗的Ⅰ、Ⅱ期NPC患者在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方面均有明显获益,不良反应低。Ⅱ期患者加用化疗未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自2010年8月-2011年7月共收治83例骨转移患者,对83例患者122处骨转移病灶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分割组(52例73处):给予2 Gy/次,5 d/周,总量40 Gy/4周;大分割组(31例49处):给予3 Gy/次,5d/周,总量30 Gy/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为90.2%,常规剂量与大剂量分割组有效率分别为91.8%、87.8%,两种不同的剂量分割方式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既快又好,两种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疗效和副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的34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均采用6 MV-X线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常规剂量照射2 Gy/次,每周5次,共17例,设为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照射3 Gy/次,每周5次,共17例,设为大剂量照射组。总剂量为DT 35~40 Gy。观察两组止痛效果及治疗后病灶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照射组疼痛缓解率为88.2%(15/17),大剂量照射组为100.0%(17/17);常规剂量照射组有效率为17.6%(3/17),大剂量照射组为23.5%(4/17)。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变化及治疗后病灶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常规剂量照射治疗和大剂量照射治疗效果相当,但大剂量放疗比常规放疗次数减少、起效快,特别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甚至瘫痪的患者,避免了每日放疗的移动和工作人员摆位难度,减少了工作量,对此类患者应采用大剂量放疗治疗,见效快,且同样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