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在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中的应用 ;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方法 :8例确诊食管破裂后 ,均急诊在全麻下行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 +大网膜移植 ;食管粘膜、肌层分别间断缝合 ,将修剪好的大网膜固定于食管破裂口周围。结果 :7例治愈。 1例食管再次破裂、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吴根社 《华夏医学》2008,21(1):98-99
目的:探讨胸外手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胸外手术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至胸腔、胸壁相应部位进行包裹、填塞及缝合固定。结果:2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食管胃吻合口大网膜包裹病例均在术后第7天进食流质,无吻合口瘘发生,1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21例慢性脓胸,3例支气管胸膜瘘,5例胸壁结核性脓肿并慢性窦道形成,2例胸骨正中切口术后纵隔感染等病例术中均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诊3个月至3年,无吻合口异常或复发。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应用于胸外科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治疗部分难治性胸外疾病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导致终生残废,甚至死亡。尽管对脊髓损伤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但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骨科的一项重要课题。Goldsmith 等在1973~1978年多次用犬  相似文献   

4.
带蒂大网膜移植在胸外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难治性胸科疾病手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胸外科手术应用了带蒂大网膜移植在胸部、胸腔相应部位或脏器进行包裹、填塞、插入等不同术式.结果:本组11例食管癌胃代食管、胃食管吻合术病例均在术后第7天进食流质,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肝破裂和3例脾破裂术后无出血,无感染,恢复快;5例支气管胸膜瘘病例术后随诊6月~2年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复发;7例慢性脓胸病例术后恢复顺利,3例慢性结核性胸壁脓肿并窦道形成病例术后继续规则抗痨治疗6~12个月,均痊愈出院,随诊9月~3年无复发.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少,应用于外科治疗胸部软组织缺损等部分胸科疾病及预防手术后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网膜应用于外科手术日益广泛,我院于1983年5月~1989年5月将带蒂大网膜移植应用在神经外科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2岁,平均34岁.(1)脑缺血性疾病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脑动脉造影均有颅内动脉栓塞,术后偏瘫明显好转,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网膜对自体支气管修复气管缺损的作用.方法 取10只杂种犬切除其左主支气管,埋入自体大网膜中,2周后2次开腹开胸,用带蒂网膜的左主支气管段替代一段气管,观察移植物及吻合口愈合情况,确定大网膜对自体支气管修复气管缺损的作用.结果 除2犬于Ⅱ期手术时死亡外,其余8只均存活至观察期满3个月.气管镜及组织学检查,见吻合口愈合良好,移植物血供丰富.结论 大网膜在自体支气管修复气管缺损时可提供必要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
移位后24h,大网膜粘连于骨表面,随着时间的延长粘连愈牢固。移位后1周大网膜自股骨颈骨孔长入,新生毛细血管仅限于骨孔近端。2周后长入的毛细血管逐渐增粗,分支增多,通过骨孔延伸到股骨头中部,管腔内可见墨汁沉积,形成不规则的新生骨小梁排列在原骨小梁边缘。移位4周后,毛细血管已从骨孔伸入到整个股骨头骨髓腔,取代了原来的坏死组织,成骨过程更为活跃。移位1~24周,毛细血管增生,骨髓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增殖,坏死组织的清除,移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大网膜移位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微血管外科需要,对57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大网膜血管作了观察,并按手术剪裁最大利用范围设计测量点,以装有测微器的手术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进行测量。仍按Alday和Goldsmith以及宁夏医学院解剖教研组分型标准,将大网膜血管分为五种类型,Ⅰ型(50.88%)和Ⅱ型(24.56%)属常见型;对大网膜血管弓的组成和层次进行了观察,大网膜两层融合或两层可辨但不能分离占70.18%,故临床应用进行延长剪裁,应循其主要血管走行按一整层对待。各动脉外径均值大小依次为胃网膜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大网膜左动脉、大网膜右动脉和大网膜中动脉,后者最小;检测结果动脉外径均>0.5mm,故均可供显微外科吻合使用。静脉外径均值大于相应动脉,并发现9例静脉外观酷似动脉,值得临床应用时注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60例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麻醉处理。应用冬眠合剂1号或小儿冬眠1号与γ羟基丁酸钠诱导,并间断辅以氯胺酮或英诺佛合剂,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或贝英回路吸O_2的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但存在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较大,术中部分病人血液动力学不够稳定、肌松差、苏醒慢等缺点;应用安定-硫贲妥钠-阿曲可林-芬太尼快速诱导,0.15‰阿曲可林与1%普鲁卡因复合液静脉点滴。本法不仅效果确切,镇痛完善,而且肌松良好,术中血压平稳,术后苏醒快。术中辅助吸入低浓度(0.5~1%)异氟醚或氨氟醚。术中经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起效及恢复时间与正常人无多大差别。本组病虽少,但不失为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今后继续应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后的结果。方法选择240例已经做过1次以上椎板减压术后没有或已经停止改善的晚期截瘫患者,通过CT或MRI、肌电图、临床表现等综合指标确定为手术适应症。再次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术,参照最新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对手术前后脊髓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手术后脊髓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76%。结论认为“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为晚期截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对直接威胁病人生存能力的排尿功能的恢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45人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其静脉血进行分离、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进行比较。结果:在AMI早期,心肌酶谱和cTn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TnT升高的幅度较心肌酶谱显著,病例组cTnT检测阳性率较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心肌酶谱与cTnT,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对AMI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包括入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4—2009年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 mmol/L,B组7.0~11.0mmol/L,C组>11.0 mmol/L,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率呈增加趋势,血糖增高组射血分数均低于血糖<7.0 mmol/L组。结论:入院血糖<7.0 mmol/L、HbAlc<7%的AMI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例较低,故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对AMI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60例AMI患者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专人护理、及时调整药物及液体输入速度,特别重视溶栓抗凝治疗等护理。结果 18例(30.0%)高龄严重患者救治无效死亡;42例(70.0%)经住院28.98d(平均56.5d)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精心治疗和周密的护理,抢救成功率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5例临床确定为心肌梗塞(心梗)的病人~(99m)Tc-MIBI 心肌断层显象表明急性心梗心肌放射性分布呈缺损改变,陈旧性心梗80%呈缺损改变,其余表现稀疏。心电图对心梗病灶的检出率仅为核素心肌断层的58.8%。心血池显象表明心梗病人的各项心功能参数、室壁运动、相位图和相位直方图,与正常人比较呈现明显异常。两项检测结果的结合可明确心梗的部位、程度、范围,病人的心脏功能状态,以及由此估计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周新杰 《黑龙江医学》2010,34(5):377-3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 I)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对60例AMI组血清cTn I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AMI组的cTn I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cTn I水平检测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病情检测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苗苗  刘怡希  李为民 《医学综述》2014,(24):4438-4440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 Tn)检测较常规心肌肌钙蛋白检测诊断敏感性和分析精密度均较高,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参考范围和诊断界值确定、检测结果判读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该文阐述了近年来hs-c Tn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IthasbeenknownthatSalviaMiltior-rhizacanprotecttheischemicmyocardia.SalviaMiltiorrhizamightachievesuchpro-tectionbydecreasing...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Lp(a)水平及其相关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心肌梗塞 (AMI)组5 4例 ,脑梗塞 (HBI)组 46例 ,健康对照组 80例 ,分别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与HBI组TC、TG、LDL C、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 C明显低于对照组 ,ApoA1、ApoB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AMI组和HBI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Lp(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弱相关性 ,但统计学意义不大。结论 :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血脂指标的改变 ,对预防及监控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 ,预防再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和移植组(心肌梗死+细胞移植)各3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羟乙基淀粉沉淀加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制备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并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细胞.移植组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即在梗死区周边注射经分离并标记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混悬液(2×10^5/μL),在对照组相同位置注入等量达尔伯克必需培养基(DMEM).移植4周后用左心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取心脏组织行抗第Ⅷ因子(vWF)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密度、移植细胞成活情况.并分别在移植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取梗死周边区组织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T-PCR的半定量研究.[结果]移植组移植的单个核细胞可在梗死心肌内存活.移植组比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降低(21.08±8.10)mmHg vs(30.82±9.59)mmHg,P<0.05;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明显增快(4.29±1.27)mmHg/ms vs(3.24±0.75)mmHg/ms,P<0.05;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亦显著提高(3.71±0.79)mmHg/ms vs(3.00±0.49)mmHg/ms,P<0.05.移植组梗死区周边毛细血管数显著增加(5.7±0.3)/HP vs(2.3±0.4)/HP,P<0.01.VEGF mRNA表达在移植组于第7天明显增加,并持续至第28天,对照组于第4天及第7天可见少量表达,第14天与第28天明显减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脐血干细胞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可成功移植到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