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对56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发发病初期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DI)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与分析,并与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相对照,其中急性脑梗塞(ACI)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患病灶侧大脑半球总供血量及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脑血管阴及临床压力升高,脑动脉群弹性下降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衰退。(2)CVDI对于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系统TIA脑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例劲动脉系统TIA进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3D-TC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DI)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结果:绝大我数患者存在严重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内循环障碍;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结论:脑血液动力学障碍是TIA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5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总异常率84%(42/50),主要表现血流速异常增高,伴频谱紊乱及高调乐音性杂音(28.5%,12/42),血流速度减低(28.5%,12/42)及单纯频谱异常(43%,18/42)。结果表明本病颅底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及明显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TCD对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判断脑缺血程度及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人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从而引起脑血充速度的改变。结论血流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0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  1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 ,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 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血液粘度增高、颅内动脉的狭窄或痉挛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导致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两种机理.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使用LH-450型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对53例脑梗塞患者,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28例正常人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1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霞  许永成 《广西医学》1995,17(6):496-497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1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1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颈内动脉(ICA)系统短暂性脑缺血(T1A)的TCD表现异常为98.4%,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系统T1A的TCD表现异常为84%,并发现低流速型、高流速型及混合型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眼动脉(OA)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NIDDM患者OA血流呈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血流动力学参数中,血管阻力指数(RI)增高,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改变更明显;糖尿病病程≥5年、合并高血压者改变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因此,RI和Vd是反映OA血流动力学的基本指标。NIDDM患者CDFI检测可动态观察OA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早期发现DR,并为DR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项分子标志物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内皮的损伤、血小板活化程度、凝血与纤溶等分子改变的临床及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方法,对70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栓塞(CI)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脑动脉硬化(CAS)22例主40例正常对照定量测定。结果 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VWF:Ag、Fn、TXB2、GMP-140、D-dm和PAI:A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6-K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ong J  Wang G  Bai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679-681
目的用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评价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脑血管功能影响,并系统观察其对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30例,每天静脉滴注尼莫地平(10mg,025~0.5μg·kg-1min),疗程14天。于治疗中不同时间分别观察CVDI、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1)尼莫地平可明显改善脑血管功能,表现在脑供血增加,脑血管阻力及临界压力下降,脑血管弹性及自动调节功能改善;(2)用药第3天血压明显下降,以后保持相对稳定;第14天心率下降(P=0.011);(3)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的时间以10天左右为宜。结论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可明显改善ACI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但用药中应加强血压及心电图监护。  相似文献   

12.
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在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TCD诊断仪对 6 4例 5 0岁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9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进行脑血流检测。 结果 糖尿病组的 PI值增高 (P<0 .0 1~ 0 .0 5 ) ;血流速度亦增高 ,其中 MCA、ACA、PCA的 Vs、Vm、Vd及 VA的 V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0 .0 5 ) ,BA的 Vs、Vm、Vd及 VA的 V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糖尿病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 PI值较椎基动脉系统血管 PI值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TCD对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较高 ,在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预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扫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5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45例脑梗塞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和颅内大脑中动脉。检测分析指标为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狭窄度、超声分型和颅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并将有症状侧和无症状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无症状侧颅外段颈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发生率(37.0%)明显高于有症状侧(11.1%,P<0.01);脑梗塞患者无症状侧重度以上狭窄发生率(17.8%),明显高于有症状侧(2.2%,P<0.01),其中1例无症状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完全闭塞。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塞组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以扁平斑和软斑最为多见,其次是硬斑和溃疡斑。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组患者无症状侧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侧(P<0.01)。③脑梗塞组无症状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缓慢有31例(68.9%),明显高于有症状侧(P<0.01)。结论:颅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对于临床上预测无症状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ombined with nimodipine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anterior cerebral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rough transcranial Doppier (TCD).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ischmi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detected i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MCA) and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CA) and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 with TCD before and two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CD examination showed dynamic changes in blood flow significantly. Ipsilateral MCA flow veloc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psilateral ACA flow velocity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ntralateral MCA flow velocity; flow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ntralateral ACA.

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ombined with nimodipine treatment can cause anterior cerebral hemodynamic changes in ipsilateral hemispher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flow.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NP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NP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浆NPY水平呈现增高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NPY水平与轻、中度狭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较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NPY明显升高(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浆NPY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关系(r=0.163、0.245、0.179,P〈0.05)。结论 NPY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且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并经超声检查颈动脉有不同程度斑块者4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晚1次,共2年。每6个月检测1次患者血脂水平,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系统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可以使TC、LDL-C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TG水平逐渐降低;HDL-C水平渐升高,但直至治疗18个月及24个月,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相比,颈动脉内径有所扩大,血流速度增加,阻力指数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并有扩大血管内径,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脑供血不足患者 ,用通心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给予 5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通心络胶囊 4粒 ,每日 3次 ,疗程为 4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颅内各血管的血流变化 ,并与 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V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或 P <0 .0 1 ) ,且多数血管搏动指数 (PI)升高 (P <0 .0 5) ;治疗后脑供血不足组各血管的Vm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5) ,且PI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5)。结论 通心络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供血 ,是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农原体(CPn)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对有CPn慢性感染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1组和有CPn急性感染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2组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并与同期非CPn感染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中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血管有3支和3支以上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1),供应梗死病灶的主要血管的平均峰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和脉动指数均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P〈0.05),尤其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结论CPn慢性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虽不如非CPn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广泛,但其梗死,区供血血管不仪血流慢,且阻力高和弹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