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本院2011-2013年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前后,妇科手术用血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和自身贮血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妇科手术台次,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及贮存式自体血液的使用人数、量及比例分别进行统计。结果:最近3年妇科手术台次逐年上升,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用量从463.5U下降至320.5U,自体输血量上升至161U。异体输血比例由手术人次的33.61%下降至19.80%,自体输血比例由0上升至22.61%。人均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使用量由0.783U下降至0.450U,人均自体全血用量由0上升至0.226U。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使妇科手术用血结构得到优化,其对临床节约用血的影响,得到了规模性,量化体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ICU收治需输血治疗危重患者354例,其中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184例,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共170例。对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院内感染率为26.1%,悬浮去自细胞红细胞输血组院内感染率为9.4%,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Х^2=16.59,P〈0.01)。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的输血量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Х^2=28.71,P〈0.01)。结论危重患者院内感染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以便探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十堰市太和医院2001~2006年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逐年明显减少,血小板、冷沉淀用量逐步增加,白细胞输注趋于淘汰,人均用血量无明显变化,血浆用量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临床成分输血比例呈逐年上升,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4.
自体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8-09-08收稿1自身输血的概念自身输血即将自己的血预先储备,以后在需要输血的各种手术中进行自身回输。2临床意义自身输血在国外已开展了许多年,许多国家普遍认识到HIV感染的危险,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对与输血相关的疾病的了解也在增加,医生和病员都知道了输血可能带来的危险或威胁,它除了可能引起溶血反应、白细胞抗体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癌症复发等副作用外,还可能传播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疟疾、梅毒、黑热病等。目前输同种血液给受血者带来的最大危险,在国外是艾滋病,在国内则是丙…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01-2013-06各种血液制品输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4 559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发生发热反应31例,占40.79%,发生过敏反应45例,占59.21%,没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②在各种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83%,以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72%。各种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1,P0.01)。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χ2=22.16,P0.01)。结论: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以及应用滤除白细胞的技术等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临床输血病历管理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工作管理中,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办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9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为2650例,检查了输血病历2321例,占总输血病历的87.6%,合格输血病历2109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0.9%,不合格输血病历21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1%。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检查,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风险意识有所增加,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起到了防范临床用血管理不善及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珍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1):782-784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李明珍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分输血逐渐发展起来,90年代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是当代输血疗法的重大发展,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先进国家成分输血的比例已超过90%。成分输血是将人血液中各有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疗期间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2组:A组59例接受去白细胞输血;B组61例接受常规输血。2组每次的输血量、输血次数及化疗方案基本相同。对2组治疗前后的T细胞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B2组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③B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明显抑制;与常规的输血治疗方法相比,去白细胞输血能明显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并能有效预防NHFTR。  相似文献   

9.
输血传播的病毒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输血技术不断发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浓缩凝血因子、血浆、清蛋白和球蛋白等多种血液制品,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01~2006年十堰市太和医院临床输血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以便探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十堰市太和医院2001~2006年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比例逐年上升,全血用量逐年明显减少,血小板、冷沉淀用量逐步增加,白细胞输注趋于淘汰,人均用血量无明显变化,血浆用量逐年增加,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临床成分输血比例呈逐年上升,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与对比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去白细胞异体输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储存式自体输血组(组Ⅰ)和去白细胞异体输血组(组Ⅱ),各30例。组Ⅰ患者于术前1周采血400ml,组Ⅱ患者术前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00ml,两组均在术中完成全部血液输入。两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10天采静脉血,测定CD4+、CD8+、NK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IL-2与IL-6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第1天CD4+、CD8+、NK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IL-2浓度均出现明显下降且组Ⅱ下降较为明显,而两组细胞因子IL-6均出现显著上升且组Ⅰ上升较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均基本回至术前水平,术后第10天组ⅠCD4+与NK细胞均较术前水平高且较组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可显著恢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促进自体输血,节约临床用血。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总结分析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手术例数与自体输血的关系,不断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结果:对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负增长10.62%、手术用血例数负增长13.86%、手术人次增长14.7%、自体输血率增长36.36%。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提高了自体输血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等手术大量开展,因同种异体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保护受血者的身体健康,防止艾滋病病毒(HIV)经输血的传播,了解医院患者HIV是术前还是术后、输血前还是输血后感染。从1999年开始,医院对所有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抗HIV初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在我国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输血观念。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自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1916年创立血液抗凝保存液以来,输血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近10余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输血比例近几年来几乎为100%,外科手术平均每例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构成比中,全血占2%,红细胞占24%,血浆占52%,血小板占9%,冷沉淀占13%。结论: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在成分输血中,要降低血浆应用比例,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16.
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王守义,郎永秀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丙型肝炎、(丙肝)133例,其中输血引起者99例,占74.4%,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9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均为各科手术、外伤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疗效及手术前血液成分的准备,总结成分输血经验,降低用血量,减少输血反应。方法:44例肝移植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1例来自韩国的患者,1例蒙古族患者;2例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患者。部分受体与供体之间有血缘关系,ABO、RH血型相合。将44例肝移植患者按照病情诊断,分为肝硬化组18例(40.1%),男13例、女5例;肝恶性肿瘤组26例(59.1%),男24例、女2例。根据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不同出血情况,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治疗,所用红细胞悬液均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肝硬化组成分用血量大于肝恶性肿瘤组(肝癌)。不同病情的肝移植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差异很大。讨论:术前明确患者的诊断及病程,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成分输血治疗,应用白细胞过滤技术,减少输血反应,降低输血总量是保障原位肝移植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的手段,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作为输血的重要科室输血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满足临床需要,同时指导临床科室合理,有效,安全用血。输血科为保证血液安全,输血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输血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对血液制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控追踪。现对2004年2月我科建科以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的甚至是致命的。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规范输血科建设与管理,是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新蝶呤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及血液制品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过输血传播是导致“输血不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从发现多种病原体可通过输血传播以后,“输血安全性”一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输血安全性”也是现代输血医学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各种保证和提高输血安全性的途径,比如,从低危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采用更加先进的检测方法、不断增加常规血液筛查指标等。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开展的一系列血液新蝶呤水平与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状况关系的研究,探索新蝶呤与输血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