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产科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高龄孕产妇的增多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生逐渐增多。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术268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术后康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其中左下肢43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21例.男55例,女33例,平均年龄40.5岁.98例患者术后均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护理并用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结果 75例患者治疗4~7 d,23例患者治疗8~15 d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栓消失,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表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取3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设作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设作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0%,与对照组11.76%相比,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更低,护理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外科病人中抽取98例作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n=49)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9)则加用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负面心理出现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是4.08%,同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18.37%相比较低(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自卑、抑郁、烦躁、疑虑四种负面心理的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病人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避免患者出现负面心理上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6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4.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的对骨科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疾病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医院骨科住院部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个体化全方位护理,统计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评价护理干预的临床预防价值.结果:观察组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低于的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创伤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本华  张秀华 《工企医刊》2013,26(2):128-129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6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知识指导,同时给予术前、术后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69例下肢骨折患者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肺栓塞早期症状,其余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危害。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护理、加强病情的观察、合理饮食,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全面有效地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科共收治1754例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其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8例,对18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15例临床治愈,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护理办法.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46例,选择常规护理方法,二组为50例,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结果 :一组46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为26.09%,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为12.00%,二组护理效果明显由于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3.91%,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压力.  相似文献   

14.
王冉 《现代保健》2011,(23):70-7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前列腺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 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全部治愈.结论 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和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是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观察组共发生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发生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骨科患者479例,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1例,发生率为10.64%.本组51例患者中,经过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治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31%.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与体位护理;溶栓护理以及加强出院指导.结论:做好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8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将所有纳入研究讨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照组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是2人(5.00%),比对照组低2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的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术前确定高危人群,做好术前准备和干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必要时药物治疗.结果:3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患肢肿胀,经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应用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做好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520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260例和常规护理组260例,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护理10d内,早期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4例(1.54%),常规护理组发生7例(2.69%),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38%),对照组发生3例(1.15%),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