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盐酸吡格列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理作用] 本品为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与磺酰脲类不同,本品不是一个胰岛素促分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1],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家族的表达及转录活性的变化,探讨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3层滤网法分离HMC,3~7代细胞用于实验。HMC分为正常对照组(5mmol.L-1葡萄糖,NG)、渗透浓度对照组(5mmo.lL-1葡萄糖+25mmol.L-1甘露醇,MG)和高糖组(30mmol.L-1葡萄糖,HG)。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结果NG组HMC中PPARα,PPARγ及PPARδ mRNA均有表达,PPARγ蛋白亦有表达。MG组上述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高糖刺激后,PPAR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MG组,PPARγ和PPARδmRNA表达减少,PPARγ蛋白表达亦明显降低,PPARγ激活的基因adipophilin的表达亦减少。结论高糖能上调PPARα基因的表达,抑制PPARγ和PPARδ基因表达,并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提示高糖可能通过PPA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赖雁妮  李益明 《上海医药》2010,31(12):539-541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是噻唑烷二酮类的代表药物之一,为过氧化物酶PPAR-γ受体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可激活PPAR-γ核受体,对参与葡萄糖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式检测法(HPLC-CAD)测定恩格列净中两种可能存在的葡萄糖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BEH Amide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甲酸盐缓冲液(2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pH为3.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 ℃;电喷雾检测器(蒸发温度35 ℃,滤光片3.6 s,采集频率2 Hz),进样量20 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D-葡萄糖-δ-内酯与D-葡萄糖-γ-内酯峰的检测限分别为1.37 μg·mL-1和1.46 μg·mL-1(均相当于供试品浓度的0.01%),定量限分别为4.12 μg·mL-1和4.37 μg·mL-1(均相当于供试品浓度的0.04%);D-葡萄糖-δ-内酯与D-葡萄糖-γ-内酯之和的回收率为97.4%(RSD为6.6%< 10.0%);3批恩格列净中均未检出D-葡萄糖-δ-内酯与D-葡萄糖-γ-内酯。结论:方法可用于恩格列净中葡萄糖内酯的质控。  相似文献   

5.
PPARγ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是一个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nuclear hormone receptor)超家族。被激动剂激活以后,该受体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及胰岛素的增敏。因此,PPARγ激动剂有希望成为一类全新的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本文对现有的PPARγ天然和合成的激动剂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萄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对胰岛细胞自身抗原胰岛素瘤相关蛋白(IA)-2表达水平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3、7、11、30mmol/L)、10ng/mlIFN-γ及100ng/mlTNF-α分别刺激胰岛细胞系RIN5F24h和48h,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RIN5F细胞中IA-2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RT-PCR结果显示以不同浓度葡萄糖(3、7、11、30mmol/L)分别刺激RIN5F细胞系后IA-2mRNA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TNF-α可抑制IA-2mRNA的水平,并且作用48h后IA-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作用24h及48h均可显著抑制IA-2的表达(P<0.05)。TNF-α或IFN-γ刺激RIN5F细胞系后,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均较基础值降低,并且作用48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可使IA-2的mRN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TNF-α、IFN-γ可抑制IA-2的mRNA表达和胰岛素分泌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衍生物Bio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的影响。RT-PCR测定化合物对PPARγ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化合物对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pG2细胞经1.72×10-5mol·L-1的胰岛素诱导后,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10-5、10-6、10-7mol·L-1的Bio均可增加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消耗(P<0.05),增加率分别为135%、62%、39%。RT-PCR检测显示Bio可提高胰岛素抵抗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io可上调胰岛素抵抗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结论 Bio对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PPARγ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专家答疑     
《药品评价》2008,5(10)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和二甲双胍类药物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选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TZDs)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增加肌肉、脂肪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Q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征 ,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血症 ,Ⅱ型糖尿病是该种疾病最常见的形式。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障碍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异常。马来酸罗格列酮是一种高效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主要成分属噻唑烷二酮类。该类药物被称为“胰岛素增敏药” ,可降低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和增加肝脏、脂肪及肌肉对血液中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表明罗格列酮可降低胰岛素分泌 ,同时有效控制血糖 ,因此应用此药治疗可降低胰岛细胞的功能衰竭及低血糖的危险[1 ,2 ] 。1 药效学1 .1 作用机制 临床前期药理研究表明 ,马来酸罗格列酮是高选择性的且作用很强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药。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是通过与PPARγ结合并使之活化 ,进而增加多种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对胰岛素产生生物反应时参与葡萄糖转运和利用以及脂肪代谢过程[2 ] 。马来酸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另一机制是通过增强葡萄糖转运子GLUT 4对葡萄糖的摄取。经马来酸罗格列酮活化的PPARγ可增强GLUT 4的表达 ,使其向细胞表面移位并对胰岛素作出反应 ,导致葡萄糖摄取增加 ,从...  相似文献   

10.
窦京涛 《药品评价》2008,5(10):424-424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TZDs)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增加肌肉、脂肪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系双胍类降糖药,通过增加肌肉等组织无氧酵解、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两种药物均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以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饲料和酒精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动物肝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转肽酶(GGT)、透明质酸钠(HA)、层黏蛋白(LN)、血型前胶原(PC)-Ⅲ的影响。结果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治疗均能降低造模动物肝ALT、AST、GGT、HA、LN、PC-Ⅲ的水平,其中以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效果明显。结论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合并丹参注射液改善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梅小芬  龚海燕 《江苏医药》2013,39(13):1598-1599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化糖注射液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NH2(250.0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00 nm,柱温30℃.以水配制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果糖和葡萄糖浓度均为2.5 mg/ml.结果 果糖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8-3.12 mg/ml(γ=0.9997),回收率为99.18%、相对标准偏差(RSD)=0.51%;葡萄糖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29-3.43 mg/ml(γ=0.9998),回收率为99.23%,RSD=0.6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试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γ-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阴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性且可由人体降解代谢,是一种很理想的药物载体。发酵得到的γ-PGA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分子量,本文通过酸水解的方法,得到分子量符合药物载体要求的γ-PGA,并采用离子凝胶法,在水相反应体系中由低分子量γ-PGA与聚赖氨酸(PL)制备得到形态及表面特性良好的PL-γ-PGA纳米颗粒,粒径200~500 nm。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搭载葡萄糖脱氢酶(PQQ-GDHs)的PL-γ-PGA纳米缓释系统,载药效率达到61.2%,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的缓释结果表明,分别有31.7%和40.2%的PQQ-GDHs在前48 h被释放。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γ(PKCγ)亚型是PKC超家族中的一员,它仅分布于大脑和脊髓的神经元,它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下被钙离子和二酰甘油激活。PKCγ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它与慢性疼痛产生和维持密切相关。PKCγ参与大脑海马区的长时程增强的调节,其表达量的改变与再灌注损伤、肿瘤、白内障、乙醇成瘾等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或YD,是由淀粉经环糊精糖基转移酶酶解而得,是以α-1,4键联结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环合的葡萄糖分子数主要有6、7、8个三种,分别称为α-、β-和γ-环糊精,亦有少量8个以上葡萄糖环合物。环糊精的衍生物近年来也有较多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葫芦巴籽和桑叶提取混合物(fenugreek seed and mulberry leaf extract,FSML)对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2个不同的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糖、血脂指标,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模型1,FSML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0.5h血糖值及AUC(与模型组比较,P<0.01)。对模型2,FSML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0.5 h血糖值及AUC(与模型组比较,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FSML高、低剂量组均能提高GLUT4和PPARγ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 FSML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PPARγ蛋白的表达,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加GLUT4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减少外周胰岛素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5-硫代葡萄糖(以下简称硫糖)是D-葡萄糖的类似物。它对动物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大白鼠的LD_(50)是14克/公斤。它能竞争抑制D-型葡萄糖主动转运通过细胞膜。由于D-葡萄糖能明显影响精子发育,作者将硫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γ-GT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对象血清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在糖尿病组中,相对正常γ-GT组(NGGT),高γ-GT组(HGGT)血清GLU、TG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TC和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和血清TG、TC水平等其它混杂因素影响后,HGGT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于NGGT组患者升高2.47倍(OR=3.47,95%CI:1.697.15)。结论血清γ-GT升高与2型糖尿病有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将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以地塞米松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待其抗性成立后予随机分组干预,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干预组和阳性药物(罗格列酮)干预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葡萄糖浓度,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脂连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的表达。结果:黄芩苷干预组、阳性药物(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增加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升高脂连素的水平(P<0.05,P<0.01)、降低抵抗素水平(P<0.05),PPARγ的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黄芩苷能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升高脂连素水平并降低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开发与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一直是决定中药是否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在中药的开发中应用了许多先进的新技术 ,现将其作用及方法总结如下 :一、新技术1 β -环糊精包合技术 环糊精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由 6~ 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其按结构分为α、β、γ三种 ,药剂学中常用的是 β -环糊精 ,它是由 7个椅式构像葡萄糖所组成 ,外端具有良好亲水性 ,内部具有疏水性 ,所以具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用 β -环糊精包结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2 )防止挥发性药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