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罗容莲  傅华容 《全科护理》2014,12(8):694-69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5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肠内喂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饮食,由中心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范伟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4,19(2):281-282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 SBS)指小肠广泛切除术后(切除超过75%或剩余小肠在100cm内,或以剩余的小肠少于病人的公斤体重为标准,如60kg的病人小肠短于60cm即为短肠),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导致一系列营养吸收障碍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脱水、腹泻,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不良,进行性的营养不良等症状。我科2001收治3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早期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谷氨酰胺及生长激素的应用,后期的营养康复治疗都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36例施行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的病人分为观察组(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和对照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改变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等.结果 观察组术前1d的体质量、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等与术后8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对照组术后第8天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术前水平高(P<0.01).观察组术后第8天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肛门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及医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提倡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肠外营养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主要用于因病情复杂迁延和存有永久性或不可逆性胃肠道功能障碍者,因不能充分由消化道摄取营养,而导致营养不良,全身衰弱,影响机体代谢,生化、生理功能及免疫能力最终产生各种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等)而危及生命。近年来现代营养疗法证明,用长期甚至终身肠外营养治疗可提供病人充分的营养物质,防止或纠正营养不良。但长期肠外营养治疗实施难度较大,易产生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操作技术及护理不当。1985年4月至1992年3月,我院行持续肠外营养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共20…  相似文献   

6.
当病人不能从口服或胃肠道获得需要的营养量,不宜经口摄食超过一周者,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PN)的方法提供营养支持。由于肠外营养价格高,补给时需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因此,对实施PN的患者更需要细致的监测及护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在1992年~1998年对42例肾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病人施行了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治疗和护理,获得了加速肾功能恢复的疗效,现将肠外营养治疗肾移植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均为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4~49岁。病人术后尿少(400ml)浮肿,血压高,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术前水平(800~960mmol/L),处于禁食或进食少状态,每日实际消耗能量1870千卡。由于少尿或无尿故每2~3天血液透析一次,此外,每日行肠外营养。1.2肠外营养治疗方法42例肾移植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支持已被公认为20世纪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目前在基层医院需长期肠外营养的病例极少。2003年6月-2005年7月笔者对1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应用全肠外营养(TPN)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10.
张颖  王文娜  陈立娥 《全科护理》2020,18(21):2674-2677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支持对围术期喉癌病人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采用连续取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0月耳鼻喉科行喉癌全切术或次全切术的病人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 d、术后7 d和术后14 d做动态性营养风险筛查,积分≥3分者为有营养风险;计算病人所需总热量,实施个性化肠外(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联合(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支持方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病人术前、术后3 d、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数值的变化。应用χ~2检验比较围术期营养风险及病人胃肠道反应状况。[结果]除Hb外,TP、ALB、L总数术后3 d最低;ALB术后7 d、术后14 d逐渐恢复,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TP、L总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营养风险率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病人第1周的营养状况需要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TEN)和肠外营养(TPN)治疗肠外痿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应用TEN和TPN等综合疗法治疗29例肠外痿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9例肠外痿患者,治愈24例,治愈率86.2%,死亡3例,死亡率10.3%,2例放弃治疗。结论:TEN和TPN可提高肠外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对15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人白蛋白、血浆;术后4~5d肠内营养(E N)结合肠外营养(PN);术后6~10d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10~18d完全经口进食。术后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 H4~7d。结果:除1例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死于术中术后大出血外,余13例恢复顺利。结论:适当营养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是安全的,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肠外营养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刘以娟  朱丹 《护理研究》2002,16(11):635-637
肠外营养在 2 0世纪 70年代进入我国临床 ,现已经过近 3 0年的发展 ,在大中型医院得到了广泛而安全的应用 ,极个别医院已开始尝试家庭肠外营养支持。伴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旧方法的革新 ,相应的护理也不断革新以适应临床。本文就目前国内肠外营养的护理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文中所述的肠外营养包括全胃肠外营养和部分胃肠外营养。1 肠外营养的应用范围  据报道 ,肠外营养主要为普外科各种大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 ,病种涉及重症胰腺炎、各种胃肠肿瘤、肠炎性疾病、短肠综合征、肠瘘等 ,内科主要用于肿瘤放化疗病人、晚期肿瘤病人、慢性消…  相似文献   

15.
侯伟 《全科护理》2016,(3):300-301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组)与肠外营养组(E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手术前后体重变化、白蛋白变化、血红蛋白变化、吻合口瘘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PN+EN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PN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6.
将临床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在必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必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种营养支持后的实验室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和费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后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相关指标(AMS、血糖、内毒素、AST值)恢复快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后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是接受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更有益,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晚期肿瘤病人出现明显营养不良表现,营养支持或维持治疗通常是此类病人唯一处理措施。从1997年3月~2002年3月共计46例化疗或其他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同时合并有胃肠道功能衰竭或不全性肠梗阻无法进食。病人均有中重度营养不良,在我们指导下由病人或家属实施在家中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外瘘病人营养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也可以是腹部外伤、炎性肠道疾病、肿瘤及放射性损伤等。肠外瘘病人并发症多,病程长,病死率高。2000年—2007年我院普外科收治肠外瘘病人10例,均采用胃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内营养(TEN)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9.
将含有肠外营养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按患者需要及一定比例混合于醋酸乙烯3L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TNA适用于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可能需要维护或加强营养支持而不能从胃肠摄入或摄入不足的病人,我科对336例患者经中心静脉留置管输注TNA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置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005年1月~12月6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EEN组与PN组术后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N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早。术后24h内通过营养管滴注加温的生理盐水,再逐渐增加营养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EN支持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利于全胃切除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