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影响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瘘手术后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内瘘成熟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390例患者内瘘手术动静脉直径和动脉开窗长度、动脉增厚、原发病等因素对内瘘成熟的影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90例患者共计413例次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其中370次初次瘘,再次瘘43例次。手术共有43例次(10.4%)内瘘失败。包括术后未成熟的共34例次,另外有8例次是在使用一定时间(6~12个月)后失功能。其中22例是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为血栓形成。内瘘失败与年龄、性别、动静脉内径、以及吻合部位和术后是否抗凝无关,与糖尿病和动脉增厚,动脉吻合口大小有关。糖尿病(OR=2.72,95%CI:1.18-6.28,P=0.019)及吻合口大小(OR=0.12,95%CI:0.02-0.62,P=0.011)是内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静脉内瘘失败的发生率为10.4%。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内瘘吻合口直径及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为导向,总结其发生原因,从根本上加以防护。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动静脉内瘘是否失功分为通畅组67例和失功组1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流量、原发病、压迫时间、低血压、感染、甘油三酯、血磷是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量<200 ml/min、糖尿病肾病、压迫时间≥30 min、低血压、感染、甘油三酯>1.71 mmol/L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瘘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AVF行HD的225例患者,透析时间为3~60个月,根据AVF是否失功分成通畅组和失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情况(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高凝倾向)和AVF的各项指标(血栓形成、内瘘狭窄、血流量、压迫时间、穿刺方法、使用时间、血肿)对AVF失功的影响.结果 225例患者中有43例(占19.11%)失功;失功组的平均年龄高于通畅组(P<0.01);通畅组和失功组在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发生血肿、低血压、高凝倾向、穿刺点压迫时间、血流量以及穿刺方法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血栓形成、内瘘狭窄、糖尿病肾病、压迫时间、内瘘血肿、低血压、低血流量、高凝倾向及纽扣式穿刺法是影响AVF失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6年间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年的63例患者,回顾分析病因、性别、年龄、血压水平与透析超滤量(UV)、胆固醇(CHO)及三酰甘油(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等因素对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15例患者发生内瘘血栓形成,占23.81%,其中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炎3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2例,痛风性肾病1例。内瘘血栓形成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40±15.56)岁,平均动脉压(MAP)(110.93±14.67)mmHg,平均CHO(6.40±0.52)mmol/L,TG(2.09±0.39)mmol/L,EPO用量(5200.00±1014.19)U,每次透析平均超滤量(3.06±1.02)kg。非血栓形成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3.04±11.72)岁,平均MAP(121.90±17.22)mmHg,平均CHO(6.14±0.51)mmol/L,TG(1.94±0.20)mmol/L,平均EPO用量(5375.75±936.83)u,每次平均UV(2.52±0.40)kg。两组之间在血压水平与UV、病因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年龄、CHO及TG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低血压、高超滤量、糖尿病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首次动静脉造瘘的患者176例,每半年测定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血浆纤维蛋白质(Fib)和血红蛋白(Hb)等项目1次。对其中122例最终因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之间COX回归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原发病为糖尿病、ALB、CRP、Fib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糖尿病、CRP、Fib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LB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172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采用端端、常规端侧和改良端侧吻合3种方式,术后给予尿激酶和抗血小板药物、单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单用舒洛地特(商品名:伟素)3种方式抗血栓形成,对比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成功率和血流量的差异以及术后3种抗血栓处理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72例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长短与血管条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脉条件,术中所见,病史越长的患者,其动脉硬化、内膜分层越明显;3种术式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内瘘成熟时间以及成熟后平均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式抗血栓形成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单用舒洛地特的方式未发生出血并发症。结论提高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内瘘成功率的关键是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早期保护上肢血管,减少医源性血管损伤;选择改良的端侧吻合术式和术后使用抗凝及抗血栓药物舒洛地特安全性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术后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抗凝疗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建立动静脉内瘘后,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和潘生丁的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潘生丁,疗程均10 d。结果治疗组改善了患者的血液黏滞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术后1个月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抗凝疗法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高凝状态,促进内瘘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6例首次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患者为病例组,按1:2选择与其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术且入组时内瘘功能仍良好的患者92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的各项临床和生化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10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2组之间年龄、糖尿病、内瘘部位、血管吻合方式、透析次数、透析时问、低血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三酰甘油、钙磷乘积、心脑血管并发症、使用左卡尼汀等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O.082)和钙磷乘积高(OR=O.963)是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使用左卡尼汀(OR=16.244)是保护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使用左卡尼汀者动静脉内瘘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6天,未使用者为272天,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O.001)。结论糖尿病、钙磷乘积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相关,长期使用左卡尼汀可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管通路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征(hemodialysis access-induced distal ischemia,HAID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荣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HAIDI相关症状分为HAIDI组与非HAIDI组;收集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HAIDI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HAIDI组15例,非HAIDI组5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AIDI组年龄≥60岁、女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1年、血管通路类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肱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比例)均高于非HAIDI组(χ2/t分别为4.419、4.272、4.904、6.360、10.972、7.231、5.657、18.670,P分别为0.036、0.039、0.027、0.012、0.001、0.007、0.017、<0.001);二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动静脉内瘘术状况划分为成功组62例和失功组2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早期失功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分型、血磷水平、血小板水平、早期转诊、低血压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女性、高龄、肥胖、血磷水平、血小板水平、低血压、未早期转诊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易加速内瘘失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脉穿刺向心方向和离心方向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以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内瘘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后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的497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其中14例患者在术后24h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选择同期手术的28例内瘘功能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进行1:2匹配,比较内瘘失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的血压以及生化参数等的变化。结果 14例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透析过程中发生内瘘穿刺处血肿,1例患者术中发现甲状腺癌而同时行甲状腺癌根治术,2例术中出现血压明显下降;1例在既往7年中内瘘失功6次,本次在术后12h出现内瘘失功。动静脉内瘘失功组的手术前后收缩压下降值(20.28±17.72)mmHg较对照组的(3.11±17.58)mmHg存在明显差异(t=2.978,P=0.005);收缩压的降低与手术前后血钙水平的降低相关(r=0.385,P=0.012)。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前后收缩压的下降是术后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HR=1.053,95%CI 1.012~1.095,P=0.010)。结论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移植术后可能发生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手术前后收缩压的下降是术后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术后透析过程中血肿的发生也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现状的横断面。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就诊的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317例, 其中动静脉内瘘栓塞90例, 无动静脉内瘘栓塞227例。对患者血压测量、样本采集、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 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317例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栓塞90例, 发生率28.39%。女性、透析次数>8次、心输出量≤4.0 L/min、有糖尿病史、再循环率>5%、未使用左卡尼汀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率较高(P<0.05)。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等水平高于无动静脉内瘘栓塞(P<0.05)。性别、透析次数、心输出量、糖尿病史、再循环率、左卡尼汀、收缩压等是动静脉内瘘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与性别、透析次数、心输出量、糖尿病史、再循环率、左卡尼汀等有关, 为动静脉内瘘栓塞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在我中心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促进内瘘尽早成熟,预防内瘘栓塞、感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全部都成熟使用。无1例发生栓塞、感染。结论采用科学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动静内瘘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尽早促进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4例,调查动静脉内瘘失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结果 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5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时间[2. 65(0. 43)]年,17例经过静脉内膜增生物剥离后修复成功,8例重新建立动静脉内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营养不良、高磷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受到合并症、营养、疾病种类等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动静脉内瘘失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穿刺血管通路所致假性动脉瘤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如何预防并及时诊治此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导致假性动脉瘤可能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假性动脉瘤的特征及处理方法。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相关假性动脉瘤可能与直接穿刺动脉、穿刺不顺利、动静脉内瘘使用不规范、透析过程中肝素的应用及患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关,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不选择直接穿刺动脉作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医务人员应掌握其使用时机及穿刺方法,定期的血管通路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度的差异,为透析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60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60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物理性检查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2组内瘘成熟度,回顾性分析2组内瘘的成熟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观察组内瘘成熟时,平均内瘘成熟时间为(88.25±7.30)d,头静脉平均内径为(4.85±1.31)mm,血流量为(586.49±78.33)ml/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1,P0.001;t=3.385,P=0.001;t=4.667,P0.001)。②观察组术前桡动脉内径小于对照组,至成熟期时最终扩张程度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P=0.029;t=-3.134,P=0.002)。对照组术后2周的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接近成熟期的数值,观察组术后4周的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才接近成熟期数值。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度及血流动力学与非糖尿病患者有差异,准确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状态,对于适时开展透析治疗、维持血液透析的顺利开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谷禾  金领微 《护理研究》2005,19(7):623-623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一旦内瘘血栓形成而闭塞 ,将影响病人的治疗 ,须重新做动静脉内瘘 ,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 ,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 2 0 0 2年 11月— 2 0 0 4年 5月对 19例次内瘘血栓形成病人 ,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病人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3 8岁~ 70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15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间质性肾炎 1例。血液透析龄除 1例为内瘘术后 15d还未使用者 ,其余为 1个月至 16年不等。 19例病…  相似文献   

19.
Fogarty导管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使用Fogarty导管扩张血管的方法,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血管条件不良时的通畅率。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血管纤细、狭窄,经Fogarty导管扩张后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10例血管通路通畅,无血栓形成;2例3 d后血管通路血栓形成,再次行取栓扩张重新吻合后血管通路通畅。结论慢性肾病患者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完成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在血管条件不理想,纤细、狭窄时使用Fogarty导管扩张血管,仔细修剪吻合口,能够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例CRF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因等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同期维持血液透析的25例CRF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女性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机率高于男性。血栓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血肿(2.1±0.7)次/月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机率较高。结论:CRF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过低,过度超滤和不适当的穿刺易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