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正江 《安徽医药》2007,11(12):1076-1077
目的对比观察单用拉米夫定与其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1,服用12个月;联合组20例,给予干扰素α5 MU.d-1肌肉注射,拉米夫定100 mg.d-1联合应用1个月,然后拉米夫定100 mg隔日顿服,1月后停用,干扰素α5 MU隔日肌注1次,单用10月。并继续随访6个月,观察6个月、12个月治疗结果。结果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6个月时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5%和30%(P<0.05),12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0%和50%(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联合组治疗1年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82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观察治疗3、6及12个月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结果治疗3、6及12个月时,HBV-DNA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袁宝春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81-168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治疗;Ⅱ组30例,单用苦参素治疗,疗程3~6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eAg、抗-HBe、HBV DNA。结果Ⅰ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63.3%、HBV DNA阴转率70%,Ⅱ组治疗6个月HBeAg/抗-HBe转换率13.3%、HBV DNA阴转率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HBV DNA阴转方面有较好疗效,并对使用干扰素所致WBC降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于治疗前、治疗12,24,36和48周检测两组的血清HBV DNA载量,比较两组的病毒学应答情况、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等。结果 (1)观察组12周的病毒学应答发生率和24周的充分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HBV 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3)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干扰素α-2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较好,此外还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12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60例,用α干扰素-2b治疗.两组治疗开始后,每4个月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指标.24个月治 疗期间和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12、18、24个月,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3%、23.1%、41.5%和60.0%: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13.8%、27.7%和43.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2%、16.9%、23.3%和50.8%,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且与对照组不同时期各项指标(治疗6、12个月HBV DNA阴转率除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ALT复常率为66.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疗程延长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治疗26周,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26周;对照组26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Anti-HBe HBV DNA。结果 56例患者治疗52周后HBeAg/Anti-Hbe转换率:治疗组46.7%,对照组2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1.5%,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HBeAg/Anti-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17例HBV DNA及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并与21例仅接受干扰素α1b的病人进行对比。观察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的谷丙转氨酶、HBV DNA、HBeAg的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为88.2%,HBeAg的转阴率为64.7%;单一用药组分别为85.7%和57.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联合用药组的HBV DNA转阴率为88.2%,而单一用药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1b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治疗组先用拉米夫定100 mg/d,应用5个月后联用重组a-2b干扰素5 Mu/次,肌内注射,隔日1次,第6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5个月;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疗程18个月.结果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3.5%、89.1%、54.3%,对照组则为82.6%、71.7%、19.6%.疗程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4.8%、32.6%.结论拉米夫定与重组α-2b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为普通干扰素组,49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为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比较HBe Ag转阴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以及ALT恢复正常率。结果治疗48周,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率、ALT恢复正常率、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干扰素α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P0.01)。普通干扰素α组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HBeAg显著低于未血清学转换的患者(P0.01)。结论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CHB分为三组:干扰素组应用干扰素α-1b6个月,随访6个月;拉米夫定组应用疗程12个月;联合治疗组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多点基因正链检测技术对血清ALT、HBV—DNA、HBV-M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均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1);ALT复常率优于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P〈0.01)。结论 IFN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1.
曾达武  谢碧霞  江家骥 《海峡药学》2009,21(11):135-13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疗效。方法98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拉米夫定100mg.d^-1口服,8周后联合α-干扰素5MIUsc,隔日1次,治疗8周,最后单用α-干扰素5MIU16周;B组单用α-干扰素5MIUsc,隔日1次,共24周;两组患者在α-干扰素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结束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V DNA〈105与B组比较,P值均〈0.05;但完全应答率无差异;而随访6个月时,A、B两组各指标均无差异。结论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二者序贯治疗CHB短期疗效优于单一α-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干扰素-α和迈普新(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迈普新26周,随后单用干扰素-α26周;对照组34例单用于扰素-α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HBeAg 抗-HBe、HBV DNA,透明质酸酶(HA)。结果全部患者完成一年治疗。治疗组ALT、HBV DNA、HA下降幅度、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1%和24.9%,P=0.04;46,1%和9.4%,P=0.03;62.1%和27.6%,P=0.03;55.6%和27.9%,P=0.04)。结论干扰素-α联合迈普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HBV NDA、HA下降幅度、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8g(52例)予α-2b干扰素(6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30例)每天给予甘利欣胶囊、凯西莱片等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血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42.3%,3.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5.8%,3.3%;治疗组停药12周后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5%,40.4%;两组病毒的应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α-2b干扰素冲击疗法能促进HBeAg,HBV—DNA转阴,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黄肇权 《北方药学》2014,(7):98-98,6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a-2b不同用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12个月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2b长疗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单用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LT、HBV DNA及HBeAg异常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为77.5%(31/40)高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68.8%(22/32)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53.3%(16/30)高于对照组的25.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在第1次注射干扰素后出现有发热、恶心等症状4例,未经特殊处理,症状2~3d后消失,继续用药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能提高整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胡瑞敏  杜丽辉  黄艳  彭霞 《河北医药》2007,29(3):219-220
目的 随访观察冻干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2b(赛诺金)联合序贯免疫治疗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入选79例慢性HBV携带者作为观察组,轻度、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都应用微卡、拉米夫定和赛诺金联合序贯免疫疗法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2组患者的疗效:血清HBsAg转阴率分别为3.45%和5.88%;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0.69%和21.57%;血清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6.90%和60.78%,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用微卡、拉米夫定和赛诺金联合序贯免疫疗法进行抗病毒治疗,远期疗效与对照组相近.  相似文献   

17.
徐庆杰  和振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43-2845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入选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96周;治疗组58例,用阿德福韦酯l0mg/d口服,α-2b干扰素600万u/次,隔天肌内注射,疗程48周,随后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48周.定期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4%和77.78%)(χ2=0.04,P>0.05),但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42%、53.45%,高于对照组的50.00%、22.23%(χ2=5.03,P<0.05;χ2=10.25,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疗效上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1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1po,疗程2年,对照组34例,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第1-4周300万u.d^-1,im,从第5周开始为隔日300万u,im,疗程为2年,各自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87.1%,随访1年为80.7%,而对照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为76.5%,随访1年为26.5%,治疗组的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是治疗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刘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01-10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替比夫定组,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拉米夫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2周,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3.5%)高于拉米夫定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组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 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