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糖蛋白Ⅱb/Ⅲa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替罗非班半衰期短、起效快,给药5 min后血小板抑制率可达96%,且此过程可逆,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安全性好,但存在各种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实践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大多数不危及生命,但也会导致肺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文章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引,就替罗非班导致的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申国璋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2):225-22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因胸闷痛1h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血糖和血压控制理想,2009年与2010年分别行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PCI术。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ST段抬高0.1~0.2mV,肝肾功能、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I(cTnI)28.42ng/ml,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右室),PCI术 相似文献
4.
华倚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1):48-50
1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发生率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能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都有较多的应用。然而,来自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替罗非班相 相似文献
5.
6.
邓洪枭韩小婉彭文华王达洋谢静李春燕潘国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9):1725-1728
<正>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静脉注射的非肽酪氨酸衍生物,可以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相比于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合成的阿司匹林和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直接作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最终通路Ⅱb/Ⅲa受体,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相似文献
7.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不适,背痛1天于2013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在急诊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I、aVL、V2~V6导联ST改变;超敏肌钙蛋白T:3.720 ng/m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胃窦炎病史、吸烟史40年。否认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病史。入院后予以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低分子肝素6150 iu、替罗非班6 ml/h泵入。入院第二天行冠脉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肝素或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后的临床变化、干预效果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1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围术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纳入78例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诱... 相似文献
1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活动后胸痛5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2年3月22日入院。患者多于步行20~30 m后发作胸痛,休息1~3 min后可缓解。2个月前胸痛程度加重,步行10 m左右后即可出现,需要休息8~10 min缓解。入院10 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CT提示: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重度狭窄。既往高血压30年,血压最高25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肝素抗凝剂量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的患者共64例,分为双联抗血小板和肝素抗凝的常规治疗组(n=36)和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组(n=28),以达到肝素抗凝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时间延长2倍为标准,比较两组肝素使用剂量、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肝素用量(500±120U/h)显著低于常规组(760±148U/h, P<0.01),用药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但替罗非班组降低更显著(P<0.01),替罗非班组用药后血小板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肝素抗凝剂量,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呈降低降低血小板数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发作性胸闷痛10 d"于2012年6月14日16∶24入院.患者10 d前开始静息时反复发作胸闷痛,向肩背部及左上肢放散,伴出汗、乏力,持续10 min至1h不等,每天发作2~3次.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血压140/80 mmHg.意识清,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5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V7-9导联可见Q波.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纹理增多模糊,心影外形大.血常规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肌钙蛋白Ⅰ 12.59μg/L,脑钠肽前体651.88 ng/L,血糖5.8 mmol/L,三酰甘油1.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 nmol/L.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现有文献报道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较少.下文报道一例经皮冠脉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为H-20041165)导致的极重度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5.
16.
黄怡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8):618-6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替代术后肝素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AMI、冠状动脉造影示复杂病变及伴发糖尿病行PCI者共64例,分为术后肝素化组(34例)和盐酸替罗非班组(30例),分别给予术后肝素化(肝素600~800U/h,持续18h)及盐酸替罗非班(术后即刻静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继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36h后停用),使用替罗非班期间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减半。结果: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无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无新近心肌梗死及再次急诊PCI,盐酸替罗非班组严重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肝素组。结论:盐酸替罗非班用于AMI急诊PCI、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后预防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与术后肝素化接近,严重出血并发症低于肝素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入院的74例PCI围术期发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入院的213例PC...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肝素剂量及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6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常规治疗组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肝素抗凝;替罗非班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以达到肝素抗凝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时间延长2倍为标准,比较两组肝素用量、二磷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数。结果替罗非班组肝素用量(500±120)U/h显著低于常规组(760±148)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8,P〈0.01),用药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但替罗非班组降低更显著(P〈0.01),替罗非班组用药后血小板数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抗凝肝素剂量,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呈降低血小板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