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他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功勋卓著,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张仲景不仅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首创者,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在对中医诊法的贡献中,他不仅是掌握主诉诊断的第一人,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同时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他对舌诊的辨证应用颇有特色,大大的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论六经辨证中,就有三经涉及舌诊;在内伤杂病方面,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14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重在于察舌苔的变化;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察舌内容中首创察舌苔,对舌象观察涉及到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面,更加丰富了《内经》的舌诊,将舌诊辨证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所载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探讨仲景的舌诊辨证经验,使之能更好的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舌诊临证辨证特色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的著名医家,他对中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功勋卓著,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张仲景不仅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首创者,他确立的中医诊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理、法、方、药等运用原则,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在对中医诊法的贡献中,他不仅是掌握主诉诊断的第一人,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同时也是脉证并重、诸诊合参的先驱.他对舌诊的辨证应用颇有特色,大大的发展了<内经>外感病中的舌诊内容.他在<伤寒论>论六经辨证中,就有三经涉及舌诊;在内伤杂病方面,四十多种疾病中就有14种疾病运用过舌诊进行辨证,而且总结了一定的规律,如观察三阳病及六腑疾病,重在于察舌苔的变化;对三阴病及五脏病变,则特别注意观察舌质的形态;察舌内容中首创察舌苔,对舌象观察涉及到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面,更加丰富了<内经>的舌诊,将舌诊辨证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所载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旨在探讨仲景的舌诊辨证经验,使之能更好的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3.
5.
我国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先生,毕生致力于温病研究,在临症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今天有效地指导着温病临床,为我国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叶氏非常重视辨舌,他说:“必验之于舌。”其《外感温热篇》条文共37条,其中舌诊条文16条,对舌诊有深刻的研究,在临床诊断的运用,阐述得全面具体。为了继承和发扬叶天士的温病学说,笔者对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舌诊条文特作初步探析。1 辨察舌苔定卫气营血众所周知,叶香岩的《外感温热篇》是温病学的一篇名著。叶氏首倡“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辨证依据,明确了温病的证治规律。有效地指导着温病临床(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传染病)。温病的病情变化在各个时期相应地会出现不同的舌苔,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判定疾病的卫气营血。诊舌 相似文献
6.
7.
8.
9.
从辨舌苔不惟色,亦需重其形;以芒刺主郁,故关乎热病;并观舌苔与舌质以明病势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临诊查舌苔除关乎舌苔色之轻重、舌苔质之厚薄、津液之润燥外。对于舌苔的分布形态、范围及稀疏等亦需重视。认为舌苔分布失均,厚薄不等是气机结滞的表现。舌苔满布舌面,甚及舌尖及边者,不论舌苔厚薄与否,均是湿气历久,弥漫经络之表现。芒刺不论虚火实火,唯有热邪郁结,令气壅塞,气失宣通才易形成芒刺。若舌质暗红或淡红不均,舌面欠于平整者,是气血不和之情。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土家区看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看舌质、舌菏为主。土家名医胡先兆认为,心为五藏丰,舌为心之苗。色应南方,本红而泽,凡伤寒邪气在表,舌必无苔,及传里,则津液干燥,而舌苔生矣。然必自润而燥,自滑而涩,由白丽黄,由黄而黑,甚至干焦,或生芒刺。是皆邪热内传,南浅入深之证也。若邪犹未抹,其在半表半里之间,或邪气客于胸中者,其苔不黑不涩,用小柴胡汤以和之。若阳邪传里,胃中有热,则舌苔不滑而涩,宜栀豉汤消之。若烦躁欲饮水者,宜白虎加人参汤。大都舌上黄苔而焦涩者,胃腑有邪热也。 相似文献
11.
尺肤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古代经过数千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很有实用价值 ,亟待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发掘 ,应在临床诊病中引起充分重视。尺肤指腕部横纹至肘部横纹内侧的一段皮肤。此段分为上、中、里三部 ,近腕部为上 ,远肘部为里 ,上至里之间为中。上部候胸以上之疾 ,中部候脾胃和肝脏之疾 ,里部候腰腹以下之疾。尺肤诊是根据尺肤的不同变化借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尺肤诊。《灵枢·论疾诊尺》篇曰 :“黄帝问岐伯曰 :余欲无视色持脉 ,独调其尺 ,以言其病 ,从外知内 ,为之奈何 ?歧伯曰 :审其尺之缓、急、…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舌象与临诊辨证用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实践中,舌诊有很好的指导辨证用药的价值,今就此浅谈如下。 辨舌用药,最早见于《伤寒金镜录》,每列一舌,下具方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如书中云:“第八,人裂舌,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宜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4)
文章通过介绍脉诊的意义,指出中医四诊中脉诊的重要性,结合工作中的观察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医学习者学习脉诊的方法如注重脉理学习和临床实践。文章根据目前脉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出更加精准的辅助脉诊的仪器等新思考,也指出了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脉诊的作用,过于强调或贬低脉诊的意义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水诊是指通过审察对饮水的不同反应 ,判断疾病的方法。水诊的作用是揭示病机、诊断病证、据水论治、预测病势。水诊的内容 :察水之是否喜咽、观饮后有否呕吐、审饮之喜寒喜热、看饮水数量多寡、问饮后小便利否、询饮后伴随症状。指出 ,水诊作为诊法的一种 ,必须与他法同时使用 ,方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