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者及微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及早诊断Hp对防治上消化道疾病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知,要求积极开展Hp检测工作,并明确指出Hp是胃癌的第一致病因素。我国自从1985年首次分离出Hp之后,对Hp的致病机制以及检测、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现在已从细胞水平进展到分子水平及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亚热带沿海地区渔民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的情况,并总结基层医院收治此类患者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选取在海南省海警总队海警第一支队卫生队就诊的Hp阳性患者316例,以是否进行抗Hp治疗分为对照组95例和治疗组22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以是否进行全家(或全船)整体抗Hp治疗,进一步将治疗组分为整体治疗组与个体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抗Hp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分别为89.59%和77.38%,均高于对照组的3.16%和4.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Hp治疗完成后1个月,整体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为90.22%,稍高于个体治疗组的89.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Hp治疗完成后12个月,整体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维持在83.70%,个体治疗组转阴率维持在7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渔民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但有一定复发率,整体治疗有利于降低相关人群的Hp感染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黄国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23-1423
幽门螺杆菌(Hp)是公认的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对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行Hp根除法已达成共识,本文联合应用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和奥美拉唑,观察这种三联疗法根除Hp及溃疡的效果,旨在探寻疗程短、Hp根除率高、溃疡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PCR检测胃黏膜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48例患者的胃黏膜和唾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Hp)。结果对于胃黏膜Hp而言,组织学检查和PCR具有高度一致性。在胃黏膜Hp阳性的36例患者中,唾液标本的检出率为72.2%(26/36)。在胃黏膜Hp阴性的1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唾液Hp呈阳性(16.7%)。提示口腔感染可能是Hp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PCR检测唾液Hp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Hp诊断方法,适用于Hp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道疾病病因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10余年的大量研究,已基本确定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道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③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④胃癌。业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癌和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人有Hp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80%,这使得Hp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Hp相关性疾病的病因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检测人血清Hp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病人血清Hp表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扫描分析该类病人血清Hp。结果:显示该类病人血清有Hp1-1、Hp2-2、Hp2-1,Hp0等多种表型。结论:呼吸系统病人血清Hp表型主要为Hp2-2和Hp2-1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S)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湘雅常德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成年人12 74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两组MS患病率、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分析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 749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中,Hp阳性4 503例,Hp感染率为35.32%。Hp阳性组MS患病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大、收缩压水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为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较高,与MS检测指标密切相关,包括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有望降低Hp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eobaeter pylori,Hp)以来,Hp以其很高的人群感染率及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高度相关性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对Hp感染的流行病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世界上近半数人口感染Hp,Hp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p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这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自从1983年由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Hp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根除Hp可防止溃疡复发。笔者近几年通过临床观察,应用黄连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腹部不适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以上腹部不适就诊的14岁以下患儿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探讨应用免疫印迹法分型诊断儿童H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705例以上腹部不适就诊患儿的静脉血。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谱带分析,分型诊断Hp感染。当检出有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和(或)空泡毒蛋白A(VacA)相关的抗128、116、95、和91kD蛋白抗体时,Hp的感染类型定为Ⅰ型;仅有与Hp尿素酶和鞭毛蛋白相关的抗30、66、50和54kD蛋白抗体时。Hp的感染类型定为Ⅱ型。结果共捡出Hp抗体阳性468例。总阳性率为66.38%,其中Ⅰ型Hp占44.87%,Ⅱ型Hp占55.13%。共有63例患儿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患有消化性溃疡,其中的Hp抗体总阳性率为84.54%。Ⅰ型Hp抗体总阳性率为82.54%。比未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惠儿的64.50%和24.61%均显著增高。结论利用免疫印迹法可方便地对儿童Hp感染进行血清学分型诊断;Hp感染在腹部不适的患儿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消化性溃疡患儿中;Ⅰ型Hp感染与消化溃疡的关系更为密切。应进行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