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根的化学成分,检测抗HIV活性。方法用溶媒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单体,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构。用艾滋病毒1型整合酶(HIV-1 IN)和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 RT)测定抗HIV活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8-{[7‘-(3’,‘4-二羟基-苯基)-9‘-氧代-7’-丙烯基]氧)-3-(1“-O-β-D-葡萄糖基)-4-羟基-[R-(E)]-苯丙酸(I),迷迭香酸(Ⅱ),紫草酸(Ⅲ)和紫草酸B(IV)。结论I为新化合物,Ⅱ~IV为已知化合物。均具有抗HIV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化合物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PO1)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13个4-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苯酯类化合物(PO1~PO13),其中8个化合物(PO6~PO13)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结构已经由1H NMR,IR,MS确证,并对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实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在4个引入-NO的化合物中,有3个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增强;苯基上引入-CH3的位置和个数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附子提取物抗 HIV-1 的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抗 HIV-1 中药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植物化学技术对禹白附进行提取分离,再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细胞病变观察法(CPE)法和MTT法]检验提取物的抗 HIV-1 作用,并结合作用靶点的研究对提取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发现禹白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 HIV-1 作用,筛选出3个抗 HIV-1 作用显著的有效部位,其中两个有效部位的作用靶点分别为 HIV-1 的 gp-41 跨膜蛋白和 Vif 表达蛋白。结论 禹白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 HIV-1 作用,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的抗 HIV-1 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原核表达载体系统中对HIV-1gp41/gp120和HIV-2gp125/gp36外膜蛋白多个抗原位点同源序列合成基因进行表达、纯化并鉴定其活性。方法:人工合成含HIV-1gp41的3个抗原位点、HIV-1gp120的2个抗原位点、HIV-2gp125的3个抗原位点和HIV-2gp36的1个抗原位点的串联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RSET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ETB-env,用异丙-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采用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蛋白,逐渐降低尿素浓度使目的蛋白复性,免疫印迹和ELISA法分别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目的基因在BL21中有较高表达率,纯化后表达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44 000的蛋白带,与设计相对分子质量相符。免疫印迹、ELISA试验显示pRSETB-env质粒的HIV-1/2表达蛋白与HIV-1及HIV-2患者血清都能较好地结合,与其他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由HIV-1/2外膜蛋白多个抗原位点串联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pRSETB-env,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后纯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活性。  相似文献   

5.
《医学教育探索》2004,(5):205-205
作者从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Bertoni叶中分得6个新的半日花烷型非糖苷二萜类成分sterebin I~N(1~6),它们的结构与先前分得的该类成分sterebin A~H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设计并合成了3-[3,5-二碘-4-(烷胺基烷氧基)苯甲酰]吲哚和2-甲基-3-[3,5-二碘-4-(烷胺基烷氧基)苯甲酰]吲哚类等12个化合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抗心律失常活性,其中2-甲基-3-[3,5-二碘-4-(N-吗啡啉乙氧基)苯甲酰]吲哚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单节假木豆Dendrolobium lanceolatum (Dunn.)Schindl.根的水煎剂在泰国传统用于利尿和治疗泌尿系疾病。作者从该植物根的己烷和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得2个新的黄烷酮类(1和2)、1新的黄烷类(3)以及1新的罕见的二苯并环庚烯衍生物(4),同时还分得已知黄烷类化合物(5)。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菝葜 Smilax chi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菝葜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菝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7个: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Ⅰ)、黄杞苷(Ⅱ)、异黄杞苷(Ⅲ)、双氢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Ⅴ)、落新妇苷(Ⅵ)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 白藜芦醇苷(Ⅷ)、 藨草素A (scirpusin A,Ⅸ)、 白藜芦醇(Ⅹ)和2,4,3′,5′-四羟基茋(Ⅺ)。结论 化合物Ⅳ~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Ⅸ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百部科植物Stemona cf.pierrei地下部分分得3个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stemanthrene A(1)、B(2)、C(3)和一新的二氢芪类化合物stilbostemin G(4)以及已知化合物stilbostemin B(5)、D(6)和E(7)、二氢赤松素(8)、赤松素(9)、4’-甲基赤松素(10)、原百部碱(11)和百部碱(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蒲葵籽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对有活性粗提物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和HIV-1 p24抗原测定等实验对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进行筛选和确认;采用重组HIV-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融合阻断实验初步探讨活性粗提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蒲葵籽的醋酸乙酯(P3)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P3抑制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5.64μg/mL,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大于200μg/mL,治疗指数(TI)大于35.46;P3抑制HIV-1急性感染中p24抗原表达的EC50为23.04μg/mL,抑制正常C8166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H9/HIV-1 B融合的EC50为8.00μg/mL;P3在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率为28.86%;P3抑制重组HIV-1蛋白酶活性的EC50为1.77μg/mL。结论蒲葵籽的醋酸乙酯提取物(P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阻断病毒进入和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大托叶云实Caesalpinia crista L.为东南亚常用的传统药用植物,其种核用作抗疟剂和驱虫剂。作者从该种核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新的呋喃并卡斯烷(furanocas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拟名为caesalpinin C(1)、D(2)、E(3)、F(4)和G(5),还分得2个新的去甲卡斯烷型二萜化合物no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石油醚与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制备薄层,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1H和13C 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NO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肉豆蔻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1)、肉豆蔻异木脂素(2)、4-(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3)、(E)-4-(1-羟基-2-(2-甲氧基-4-(丙烯基)苯氧基)丙基)-2-甲氧基苯酚(4)、(-)-miliusfragrin(5)、去氢二异丁香酚(6)、反式-2,3-二氢-7-甲氧基-2-(3,4-二甲氧基苯基)-3-甲基-5-(1-(E)-丙烯基)苯并呋喃(7)、(-)-eusiderin A(8)、acetyl oleiferin C(9)、补骨脂酚(10)、3-(4-羟基-3-甲氧苯基)丙烷-1,2-二醇(11)、1-(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烷-2-酮(12)、broussochalcone B (13)、bavachinin(14)、malabaricone C(15)。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和15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释放有较强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8.57 ± 0.11、12.01 ± 1.27 μmol·L-1。化合物1和7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34.48 ± 3.05、42.76 ± 1.53 μmol·L-1。结论 化合物5、8~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和15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释放有较强抑制活性,化合物1和7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6、8~12、14无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抗HIV-1gp120单链抗体基因,为进一步用于HIV-1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RT-PCR法,从抗HIV-1gp120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扩增得到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在体外随机合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并克隆到pGEM-Easy-T载体中,经测序及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 该ScFV基因全长为666bp.为VH-Linker-VL结构,VH基因为396bp,编码132个氨基酸;Linker为(Gly4Ser)3短肽;VL基因为270bp,编码90个氨基酸。VH基因与小鼠IgG2a重链可变区的同源性达95%,VL基因与小鼠免疫球蛋白κ轻链可变区的同源性达98%。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HIV-1gp120单链抗体基因。  相似文献   

14.
屋尘螨(HDM)是变态反应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作者发现泰国药用植物大戟科的T.rei-dioides(Kurz)Craib根具有杀螨活性,因此以杀螨活性为导向,从该植物根的己烷提取物中分得1新的瑞香烷型二萜rediocide F(1),以及3个已知该类成分rediocide A、C和E(2、3和4)。干燥粉碎的T.rei  相似文献   

15.
在筛选具抗HIV-1活性化合物的过程中,作者从北美西部圆柏Juniperus occidentalis Hook.叶中分离到2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拟命为juniperoside Ⅰ(1)和Ⅱ(2),同时还分得2个已知的双黄酮(柏黄素和阿曼托黄素,3和4)及一个二萜化合物(3β-羟基山达海松酸,5)。尽管它们均无体外活性,但化合物1和2在自然界极为少见。该植物干叶以丙酮浸渍后用乙醇于室温下提取1周。提取物多次经层析法分离得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2,5—二(邻—羟基苯基)—1,3,4—恶二唑的新的合成方法。方法:在微波条件下,以多聚磷酸作为脱水环合剂,用水杨酸和水合肼在敞开容器中,一步简便合成2,5—二(邻—羟基苯基)—1,3,4—恶二唑。结果:在微波功率为500W、间歇辐射的条件下,顺利发生闭环反应仅需不足2min时间(文献列为8h),并以57.5%的产率生成2,5—二(邻—羟基苯基)—1,3,4-恶二唑。结论:与其他合成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快速、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mefformin,MF)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 60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B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A组用量1 000 mg,/d;B组用量1 500 mg/d,C组饮食控制治疗对照;检测治疗前后3个月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较治疗前下降(P<0.01),A,B组用二甲胍治疗3个月后血清睾酮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用二甲双胍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时,常规剂量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据《CID》(美国《临床感染病》杂志)1999年28卷第3期报道 波士顿医学中心艾滋病规划处J.D.Fuller医生等,评估了流感疫苗接种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RNA血清水平的影响以及年龄、血清HIV-1RNA水平、CD4细胞计数和抗-HIV治疗对免疫应答的作用。49名成年人(平均年龄38.7岁,平均CD4  相似文献   

19.
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二乙酰二脱水卫矛醇 (1 ,2 :5 ,6 -Dianhydro - 3 ,4-diacetylgalactitol,DADAG)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MTT法观察DADAG对人肿瘤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 ;以小鼠脑内移植艾氏腹水癌 (Ehrlichascitescarcinoma,EAC)和DBA/ 2小鼠脑内移植白血病L1 2 1 0为移植瘤模型 ,观察DADAG的体内抗瘤效果。结果 DADAG对HL60细胞和K56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IC50 值分别为 3 .7μg·ml- 1 和 2 5 .5μg·ml- 1 。DADAG的高剂量(1 0 .0mg·kg- 1 )对小鼠脑内移植EAC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小鼠的生存期延长率 (increaseoflifespan ,ILS)是 30 % (P <0 .0 5) ;而DADAG的低剂量 6 .4mg·kg- 1 、中剂量 8.0mg·kg- 1 和高剂量 1 0 .0mg·kg- 1 对小鼠脑内移植白血病L1 2 1 0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LS分别为 35 %、47%和 55 % (P值均 <0 .0 1 )。结论 DADAG有较强的体内外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下木防己Coc-culus pendulus(J.R.&G.Forst)中分得2个新的和3个已知的二苄基异喹啉生物喊,研究了它们体外抗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丁酰胆碱酯酶(BChE)的活性。干燥、粉碎的该植物用乙醇浸泡30天,提取物溶于蒸馏水,依次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分别得石油醚部位(A),氯仿部位B(pH=3)、C(pH=7)、D(pH=9)和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