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改良取样巴氏涂片(Pap)、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宫颈高度以上病变方案的价值.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在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社区按年龄采取分层抽样法对425名30~59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癌早诊早治中心按年龄采取分层抽样法对75名30~59岁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每名妇女行改良Pap(采用液基细胞学刷取样)、LCT和HC-Ⅱ法HPV.对细胞学结果≥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HPV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改良Pap、LCT、HC-Ⅱ法HPV、Pap-HPV平行试验、Pap-HPV系列试验、LCT-HPV平行试验和LCT-HPV系列试验7种方案筛查宫颈高度以上病变方案的价值.结果 (1)社区筛查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7例,CINⅢ7例,宫颈癌1例;医院筛查出CINⅡ9例,CINⅢ11例,宫颈癌3例.(2)HC-Ⅱ法HPV和细胞学联合HC-Ⅱ法HPV平行试验筛查CIN Ⅱ以上病变的灵敏度在95%以上,阴性预测值接近100%.(3)改良Pap和LCT的筛查效率和不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Pap-HPV平行试验筛查宫颈高度以上病变的效价比优于LCT-HPV平行试验.结论 筛查宫颈高度病变,建议采用HC-Ⅱ法HPV和细胞学联合HC-Ⅱ法HPV平行试验为首选,其中改良Pap联合HC-Ⅱ法HPV平行试验为最佳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出宫颈疾病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宫颈癌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新密市35~64岁的农村妇女分两组进行宫颈癌筛查:一组采用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的方法 (绝经前妇女使用VIA/VILI筛查,绝经后妇女使用巴氏涂片);另一组妇女采用高危型HPV检测法筛查。VIA/VILI异常、巴氏涂片结果≥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并对镜下异常处取活检,活检结果 CIN2及以上病变的妇女需手术治疗。结果 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筛查6 694例妇女,平均年龄(48.71±8.25)岁,阳性率17.28%,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19%、0.16%、0.13%、0.03%。高危型HPV筛查妇女18 345例,平均年龄(47.58±8.39)岁,阳性率10.80%,50岁以上妇女的阳性率较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56%、0.31%、0.39%、0.08%。与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法比较,高危型HPV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P0.01)。结论 2014年新密市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较高;HPV筛查能够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基层单位有能力独立完成筛查,应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与评价传统宫颈细胞学 /巴氏分级与液基薄层细胞 /TBS检测系统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2~ 9月对 2 184例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 /巴氏分级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 /TBS分级法检测 ,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 ,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进行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 :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检出率 (2 0 0 0 %、10 0 0 % )明显低于液基薄层细胞 /TBS检测结果 (4 2 2 2 %、4 0 0 0 %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对CIN、HPV的检出率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The Bethesda Sys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09例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采用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法和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BS分级法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并对细胞学阳性病例在阴道镜下行活检,比较与评价传统宫颈细胞学/巴氏分级与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结果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结果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TBS检测系统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技术初筛巴氏涂片分流应用于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2015年对35~64岁农村女性使用HPV检测进行宫颈癌初筛,阳性者采用巴氏涂片法分流,巴氏涂片结果为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ASC-US)及以上病变的女性转用阴道镜检查。所有阴道镜下检查异常或不满意处均取活检或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anal curettage,ECC),病理结果为中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CIN2)及以上者转诊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HPV初筛、巴氏涂片分流策略HPV筛查阳性率为10.65%。CIN2及以上者共150人,全部进行阴道镜检查,实际阴道镜转诊率为3.55%,阴道镜顺应性为100%。经病理诊断,本次筛查分别发现轻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1,CIN1)、CIN2及以上、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CIN3)及以上分别为16例(0.38%)、29例(0.69%)、15例(0.36%),未发现宫颈癌病例。结论 HPV初筛、巴氏涂片分流策略能够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宫颈疾病检出率较高,可以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使用。但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较HPV初筛不分流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细胞学医生技术水平的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昆明市官渡区社会人群中妇女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9月,昆明市官渡区常住人口中,25~55岁自愿参加全免费宫颈癌筛查的2506例有性行为妇女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8.7岁。将其按文化程度、年龄和年经济收入进行分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宫颈癌的筛查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法、醋酸肉眼检查(visual inspection assay,VIA)法,对结果呈阳性患者,进行13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uman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病变组织活检,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对本地区不同经济收入、年龄和文化程度妇女的宫颈癌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06例受检妇女中,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3.91%(98/2506),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阳性率为0.52%(13/2506),宫颈癌检出率为0(0/2506),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病理学诊断为≥CINⅠ者)为0.199%(5/2506)。文化程度越高妇女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济条件越差妇女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9~55岁妇女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于年龄小于39岁妇女,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39~55岁、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妇女,应重点加强定期宫颈癌筛查,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18例宫颈癌筛查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TBS分级系统检出阳性涂片,其中269例在阴道镜下活检,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并分析发病率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在5218例妇女筛查中,宫颈细胞学阳性率为24.2%。宫颈组织学检查269例,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 Ⅱ、CIN Ⅲ和鳞癌各占51.3%、36.4%、3.7%、4.1%和4.5%;组织学结果与细胞学结果比较,SCC、HSIL、ASC-US、LSIL和ASC-H符合率分别为100%、58.5%、47.7%、38.3%和31.8%。组织学结果发现鳞癌主要分布在41~60岁。结论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在41~60岁的妇女,常规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结合宫颈活检可使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某些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几乎是所有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宫颈涂片的HPV试验更为敏感,但检测高分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 )比细胞学的特异性差。作为一种主要筛查方法的HPV试验需要有效的处理HPV阳性而细胞学为阴性或临界变化的妇女。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较HPV检测与细胞学的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并确定对HPV阳性妇女最好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周鸿  朱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98-1900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涂片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宫颈涂片检查的1 030例已婚妇女中有15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其中慢性宫颈炎91例,HPV感染15例,CINⅠ22例,CINⅡ8例,CINⅢ2例,宫颈癌6例。经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 36例,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6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74%(36/38)。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巴氏Ⅲ级以上可疑CIN 24例,其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14例,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58.33%(14/24)。阴道镜下RCI评分诊断CIN符合率与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处理得出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性为95.50%,特异性为89.26%,两者联合的阳性预测值为72.21%,阴性预测值为95.8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病变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可作为该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TBS分折系统探讨在改良的宫颈涂片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准确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630例宫颈涂片细胞学筛查阳性(即非典型细胞以上的病变)551例及阴性550例同时以组织学检查为标准作对照分析,两项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细胞学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与组织学活检的CINⅡ~CINⅢ检出率为71.43%,其准确率为67.00%;早期鳞状细胞癌检出率为87.50%,其准确率为81.50%;细胞学的假阴性率为6.36%,而高度病变的CINⅡ假阴性率为6.12%;早期癌及高度病变的CINⅢ未见假阴性结果,明显低于常规巴氏涂片法的文献报告。HPV感染与CI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宫颈癌病变呈年轻化。结论采用此方法广泛开展宫颈细胞学筛查,特别在贫困地区,有利于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尤其是高度病变及早期癌。细胞学筛查阳性的病人应及时作宫颈组织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CIN及HPV感染的诊断率,将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女职工体检中采用醋酸肉眼观察法(VIA)的筛查宫颈病变的效果。[方法]对737位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同时采用VIA及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评价两种方法的宫颈病变检出率。[结果]参检率为75.20%(737/980),参检妇女关于癌症的知晓率为62.5%;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的知晓率为42.5%,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知晓率为36.5%;人乳头瘤病毒知晓率为19%;CINII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VIA法为0.54%(4/737);巴氏涂片法为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妇女对宫颈癌症的防治知识了解甚少,需加强知识的普及;应用VIA联合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癌的初筛可进一步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诸暨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手段.方法 对在诸暨市医院行宫颈筛查的3153名女性,进行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分析HPV感染状况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HPV检出阳性946例,感染率30.0%;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及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25.4%、31.6%、74.7%、97.4%,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宫颈正常组为对照,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的OR值分别为1.8、29.8、47.4;CINⅡ-Ⅲ、宫颈癌>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及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诸暨市女性宫颈HPV感染较高,以HPV16、HPV18和HPV58型为主,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适合基层宫颈癌检查的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完善适宜我国基层宫颈癌初筛的流程及筛查服务模式。方法选择2015年湖南省4个试点县21 806例采用HPV检测方法进行初筛和100 819例采取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VIA/VILI)进行初筛的做比较。试点项目中HPV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可疑或异常者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宫颈癌延续项目中对初筛异常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可疑或异常者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HPV试点项目中筛查出HPV阳性3 429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筛查出低级别病变(CINⅠ)49例,高级别病变(CINⅡ-Ⅲ)130例,微小浸润癌8例,浸润癌18例,其他恶性肿瘤1例,癌前病变率为596.17/10万,宫颈癌病变率为119.23/10万,早诊率为88.46%。宫颈癌延续项目筛查出低级别病变(CINⅠ)50例,高级别病变(CINⅡ-Ⅲ)129例,微小浸润癌12例,浸润癌30例,其他恶性肿瘤1例。宫颈癌延续项目中癌前病变率为127.95/10万,宫颈癌病变率为41.66/10万,早诊率为82.46%,明显低于HPV试点项目。结论以HPV作为农村宫颈癌项目初筛灵敏性更高,假阴性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进行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筛查的59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患者TCT、HPV、阴道镜检测的阳性情况,组织病理学诊断与TCT、HPV检测情况,TCT、HPV、阴道镜单独检测与三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96例参与筛查的患者中,TCT检测为阳性101例,阳性率为16.95%;HPV检测为阳性306例,阳性率为51.34%;阴道镜检测为阳性302例,阳性率为50.67%。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变在CINⅠ及其以上为129例,其中CINⅠ占20.16%(26/129),CINⅡ占40.31%(52/129),CINⅢ占35.66%(46/129),SCC占3.88%(5/129)。TCT、HPV联合检测CINⅠ的阳性率为50.00%(13/26),CINⅡ的阳性率为57.69%(30/52),CINⅢ的阳性率为69.57%(32/46),SCC的阳性率为100.00%(5/5)。TCT的检出率75.19%(97/129),HPV的检出率85.27%(110/129),阴道镜的检出率84.50%(109/129)均低于TCT、HPV、阴道镜联合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V、TCT联合阴道镜对于筛查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爱琴  陈爱霞  顾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27-5629
目的:评价宫颈刮片细胞学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0年10月如东县妇幼保健所组织29 429例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所有检查对象均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检查Ⅱb级及以上或临床症状、体征可疑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和镜下活检,选取其中1 147例镜下活检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巴氏阳性涂片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检出率为65.79%(100/152),巴氏涂片对CIN和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0%和94.86%;阴道镜阳性妇女中CIN和宫颈癌的检出率为60.00%(123/205),阴道镜对CIN和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11%和91.89%;两者联合应用对CIN和宫颈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0%和86.00%。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明显提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有利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浓缩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建立宫颈癌筛查干预措施.方法 2400例宫颈癌筛查的育龄妇女同时做巴氏细胞学、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对任一巴氏细胞学诊断为Ⅱ级以上、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阳性的病变者,用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筛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巴氏细胞学筛查出Ⅱ级以上34例,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筛查出阳性12例,35例(巴氏细胞学诊断为II级以上和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34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1例)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结果正常或炎症8例,CINⅠ 8例,CINⅡ10例,CINⅢ 8例,浸润癌1例.结论 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技术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在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检测中的差异。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及传统细胞学涂片对1 880名妇女进行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病例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作为阳性对照,评估液基细胞学技术对宫颈不同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筛查出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 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28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出巴氏ⅡB级及以上病例84例,阳性检出率为4.5%。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液基细胞学筛查符合率为73.40%,传统细胞学涂片筛查符合率为53.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明显优于传统细胞学涂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2014-2016年山西省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筛查数据,分析当地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探讨适合当地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为当地制定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6年对山西省1215420名35~64岁农村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A/VILI)、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分为巴氏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人工阅片)、HPV检查(HPV检查阳性者进一步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全自动智能阅片诊断系统宫颈细胞学筛查(采用TBS系统报告,简称计算机阅片)4种方法。结果2014年筛查总人数408301名,检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721例,检出率为176.59/10万;2015年筛查总人数403348名,检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1069例,检出率为265.03/10万;2016年筛查总人数403777名,检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1184例,检出率为293.23/10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检出率逐年提高,VIA/VILI检测方法应用逐年减少,2016年VIA/VILI检测方法应用占全年筛查人数的36.39%。除2014年VIA/VILI和计算机阅片阳性率,2014-2016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计算机阅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份4种检查方法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2014-2016年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份4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人群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除2014年VIA/VILI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份4种检查方法全人群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4-2016年山西省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检出率逐年提高,计算机阅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TCT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T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联合基因杂交捕获法(HybridCapture,HC-Ⅱ)对189例20~65岁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进行检测,细胞学异常及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行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189例样本中,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61.11%,单HPV检测灵敏度为94.44%,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7.22%。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