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早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到2015年10月娩出的足月新生儿120例,其中剖宫产组60例,阴道分娩组60例,测定分娩即刻孕母末梢血糖,新生儿于出生后30min未开奶前测定血糖值.结果 剖宫产组产妇、新生儿血糖值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7、-3.57,均P<0.05);剖宫产组产妇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08、7.619,均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存在生后早期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剖宫产儿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大于阴道分娩儿,产妇分娩前空腹低血糖对剖宫产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断脐方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经阴道足月自然分娩的104例单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断脐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新生儿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生后5 d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出生时与生后3 d的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5 d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达高峰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生后3 d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新生儿采用30 s内靠近胎盘端的断脐法较常规断脐法更为合理,不但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还能适当增加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及血容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适当使用催产素.方法 对197例足月新生儿生后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TCB≥18为黄疸组,TCB<18为非黄疸组,并根据顺产或剖宫产及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按分娩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4,P>0.05),按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1,P>0.05),按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8,P>0.05).结论 分娩方式、恰当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新生儿黄疸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指导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并评估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4月在武义县妇幼保健院待产分娩的304名孕妇,随机分为产前指导组和对照组。产前指导组进行模型示教、心理疏导和产前评估,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孕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并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产前指导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比例为73.68%,高于对照组的56.58%(P0.01)。剖宫产孕妇产褥感染、切口延期愈合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01%、2.02%和2.02%,均高于自然分娩孕妇的5.66%、6.60%和7.55%(P0.05);剖宫产新生儿胆红素指数为21.06±1.13,高于自然分娩的18.51±1.22(P0.01);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比例为3.78%,高于自然分娩的1.01%(P=0.032)。结论产前指导可增加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人数,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指数,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胎龄34~40周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将其分为晚期早产组(34~36周)738例,足月分娩组(37~40周)4 380例,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2)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3)晚期早产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足月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RDS及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结论晚期早产与足月分娩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剖宫产分娩儿多种疾病的发生率比顺产分娩儿高,故应依据胎龄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6.
王世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50-385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发病特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产科足月新生儿自发性气胸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根据X线结果分三度,轻度23例,占76.7%,肺压缩<30%;中度7例,占23.3%,肺压缩30%~70%;无重度患者。足月新生儿自发性气胸多发生于出生后24 h内,剖宫产足月新生儿自发性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结论:足月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与分娩方式有关,多见于足月剖宫产,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本地区早产儿黄疸特点,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分布曲线图,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哈尔滨市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体重1 500~2 500 g),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剖宫产78例,经阴道分娩42例。应用经皮黄疸仪测定研究对象生后6~168 h之间不同时间点的经皮胆红素数值,根据具体情况每例入选早产儿监测一个或数个时间点。结果 1)经皮胆红素值和血清胆红素值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9 7,P<0.01);2) 绘制本地区早产儿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分布曲线图,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值达到85 μmol/ L的平均时间为25.5 h,其中生后24 h内达到者占15%,第123 h达高峰,平均峰值为(236±53) μmol/L。胆红素峰值>256 μmol/L者占32.6%;3)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黄疸出现的时间与足月儿相似,平均峰值高于足月儿,平均峰值出现时间晚于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256 μmol/L者占32.6%。可根据早产儿时间经皮胆红素值曲线图,决定黄疸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适当使用催产素。方法对197例足月新生儿生后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TCB≥18为黄疸组,TCB〈18为非黄疸组,并根据顺产或剖宫产及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按分娩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05),按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1,P〉0.05),按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8,P〉0.05)。结论分娩方式、恰当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新生儿黄疸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娩方式与母婴并发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6年1~12月在该院出生的符合母乳喂养的足月新生儿及产妇678例,分为剖宫产组及阴道正常产组各339例,观察产妇产时出血、产后泌乳及子宫复旧、新生儿黄疸及胎粪排出等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分娩后2 h,剖宫产及正常产组出血总量平均值分别为270 ml、150 ml,产后1天复查血红蛋白,剖宫产组贫血发生率为62.83%,正常产组贫血发生率为25.96%;产后泌乳高峰出现时间剖宫产较正常产组晚24 h左右;剖宫产组产后6天与正常产组产后3天子宫底高度相当;新生儿黄疸剖宫产组高峰出现时间在生后5~7天,经皮胆红素范围值为181.6~230.8 mmol/L,而正常产组高峰出现时间是生后4~5天,经皮胆红素范围值为176.2~208.6 mmol/L;胎粪排出时间剖宫产组平均为产后(45±2.4)h,正常产组平均为产后(38±1.6)h。结论:剖宫产较正常产组产时出血增多,泌乳及子宫复旧、胎粪排净时间后延,新生儿黄疸高峰出现时间晚且严重。剖宫产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及近足月儿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忠和  蓉容  班奕 《现代医院》2010,10(7):52-54
目的探讨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10年3月出生的近足月及足月新生儿52390例,其中剖宫产21256例,(选择性剖宫产10276例,应激性剖宫产或胎膜早破10980例),阴式分娩31134例。37例足月儿及近足月儿新生儿发生自发性气胸。无胎儿宫内急性应激情况的选择性剖宫产24例为A组;有胎儿宫内急性应激或胎膜早破(10例)及自然分娩(3例)的13例为B组。对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剖宫产新生儿自发性气胸显著高于应激性剖宫产,应激性剖宫产显著高于自然分娩。选择性剖宫产患儿与非选择性剖宫产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无差异。结论足月儿及近足月儿新生儿自发性气胸与分娩方式有关,选择性剖宫产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探索其与汉族的异同。方法:①用微量胆红素法测定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将其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②用同样方法测定280例汉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将壮族、汉族新生儿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结果:①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第4天达到高峰,平均峰值为(188.29±35.87)μmol/L,≥220.5μmol/L者占22.83%,峰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258.60μmol/L。男女性别两者比较:第1、2、3、7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略高于汉族,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围产期因素中,壮族正常组与高胆组的比较:高胆组的母亲孕周小于正常组(P<0.01),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年龄、母亲孕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汉族基本相同,亦与国内报道相似。监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敏华  刘慧姝  刘磊  黄倩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37-3439
目的:通过对比围产儿宫内转运与新生儿转运方式,分析围产儿的结局,探讨对围产儿安全最有利的转运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可获得完整数据资料的宫内转运孕妇所生新生儿中转入新生儿科的204例与同期由外院转入的出生时间在3日内的新生儿530例。比较两种方式新生儿的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并发症、总住院天数、新生儿结局等,探讨对围产儿安全最有利的转运方式。结果:①宫内转运组平均胎龄和平均出生体重均小于新生儿转运组(P<0.05)。宫内转运组顺产率及足月产率低于新儿转运组,剖宫产率及早产率高于新生儿转运组(P<0.05)。②宫内转运组新生儿窒息(1.96%vs33.77%)、缺血缺氧性脑病(0.5%vs23.58%)、新生儿肺炎(23.53%vs34.33%)的患病率显著低于新生儿转运组(P<0.05)。③宫内转运组肺透明膜病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比新生儿转运组高(P<0.05)。④宫内转运组较新生儿转运组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围产儿宫内转运结局优于新生儿出生后转运,应建立和完善围产儿转运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孕妇分娩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足月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自然分娩150例,设为对照组,剖宫产150例,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并且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实验组出血率为27.3%,高于对照组的9.3%(P<0.05);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是分娩后出血的常见影响因素,其中观察组宫缩乏力和血窦开放伴血管损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并且出血量较多,临床上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正常新生儿和窒息新生儿脑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在产后1小时和48~72小时,测量正常新生儿和窒息新生儿脑动脉血流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二组产后1小时正常新生儿脑动脉血流指数有差别(P<0.01),窒息新生儿脑动脉血流指数无差别(P>0.01);二组产后48~72小时正常与窒息新生儿脑动脉血流指数比较均无差别,P>0.01。结论:分娩方式对正常新生儿脑动脉血流指数有短暂的生理性差别,但对窒息新生儿脑动脉血流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巨大儿对分娩的影响及产前预测。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于该院分娩的巨大儿2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248例出生新生儿正常体质量儿组作为对照组,分析巨大儿对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25.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50%(P〈0.05);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分别为66.13%、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6%、2.02%(P〈0.05);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发生会阴Ⅲ度撕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肩难产率显著高于剖宫产(P〈0.05)。结论巨大儿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增加,因此产前预测巨大儿,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优生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对母乳喂养婴儿粪便样本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探索分娩方式和婴儿性别对健康足月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5年3至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招募刚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人.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纯母乳喂养婴儿的胎粪(1d),15d和30d的粪便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16S rRNA V3+V4进行测序检测.结果 胎粪的菌群多样性最高,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又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种分娩方式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差异显著:顺产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剖宫产组;在科水平上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在顺产组婴儿肠道菌群中长期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而梭菌科(Clostridiaceae)在剖宫产组婴儿肠道中稳定存在;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于婴儿出生后15d即开始产生,但顺产组婴儿肠道中此菌群相对丰度远高于剖宫产组(15d和30d时该菌的相对丰度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比例分别为4:1和10:1);性别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可造成菌群在科水平上菌群构成的差异:到出生后30d时男婴组中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相对丰度较高(该菌科相对丰度占总菌科的20%),女婴组中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相对丰度较高(该菌科相对丰度占总菌科的18%),且这两种菌科在对方组中均为检测到.结论 分娩方式对婴儿出生后1月龄内肠道菌群定植规律产生显著影响,而婴儿性别不是肠道菌群定植的关键因素,但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对肠道菌群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田淑新  杨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60-2961,2963
目的为探索新生儿黄疸高危因素,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某院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50例足月新生儿,依据母亲妊娠期血糖水平,随机抽样将其中25例分为A组,余者25例分为B组,对照组25例为C组,为同期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 A组出生24h后胆红素测定值[(4.3±1.8)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9.2±1.7)mg/dl]及峰值[(12.3±2.1)mg/dl]比B组24h后[(2.9±1.7)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7.3±1.5)mg/dl]及峰值[(10.1±1.7)mg/dl]、C组24h后[(2.7±1.6)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7.0±1.4)mg/dl]及峰值[(9.3±1.4)mg/dl]显著高(P﹤0.05)。A组需光疗的患儿构成比(20.0%)比B组(0.0%)、C组(0.0%)显著高(P﹤0.05)。结论妊娠期母体血糖水平较高患儿,黄疸症状较为严重。妊娠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能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氢溴酸高乌甲素硬膜外持续镇痛对产妇血浆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将90例ASAI~Ⅱ足月妊娠的初产妇分为3组,I组经阴道自然分娩;Ⅱ组剖宫产术后病人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泵给予氢溴酸高乌甲素,持续剂量为0.4mg·h-1;Ⅲ组剖宫产术后未行镇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RL浓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结果:Ⅱ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初乳时间均比I、Ⅲ组提前(P<0.05),血浆PRL浓度术前3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24h、48hⅡ组显著性高于I、Ⅲ组(P<0.05),更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氢溴酸高乌甲素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并能增加PRL分泌,使初乳提前,促进哺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有关产科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09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研究近5年该院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5 913例活产婴儿中发现的1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病例,研究其分娩过程以及引起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多在因其他疾病行X线检查时发现,男婴锁骨骨折发生率大于女婴,右侧锁骨发生率大于左侧;阴道难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远高于阴道顺产和剖宫产,剖宫产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最低;新生儿锁骨骨折预后良好。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以及阴道助产技术水平,正确掌握分娩时机,可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