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规使用血管收敛剂等药物治疗鼻及鼻窦炎,病人需取仰头位才能使药液滴入鼻内。为保证鼻腔粘膜对药液的充分吸收,一般需保持仰头位3~5分钟。这种给药方式使用麻烦,药液分布不均,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带有苦味的药液流入咽部后,还易引起患者的恶心和呕吐。上述缺点常使病人不能坚持按时用药,儿童患者更易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衄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对老年病人和鼻中膈弯曲较重,尤其是出血部位不明确的鼻腔后部出血的病人,我们采用鼻腔内水囊蘸云南白药压迫止血法,对50例病人的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 水囊的制作方法1.1 取导尿管半根,前后端均可应用,各型号根据年龄做适当选择。1.2 橡皮手套指端(各指均可应用)。1.3 在导尿管前端塞入1 cm长硬塑料空心管,然后用缝合丝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发生在鼻腔后段的鼻出血来势凶猛不易止住、多为蝶腭动脉或其较大分支破裂,而鼻腔后段的静脉性出血,可能为曲张的鼻-鼻咽静脉丛出血所致,治疗往往需作前后鼻孔填塞术,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老年性鼻出血病人8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手术中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和结扎止血等方法以减少术后鼻腔填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33例接受鼻腔手术及在鼻内镜下控制出血的患者,观察手术方式、合并症等与术后鼻腔填塞的关系.结果 术后177例患者止血效果满意,不需进行鼻腔填塞.在16例需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患者中,接受了下鼻甲成形术的患者有9例(21.4%,9/42),而单纯接受鼻中隔成形术和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中有7例(7.7%,7/91)需行鼻腔填塞,不同手术方式鼻腔填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P<0.05).在16例鼻腔填塞的患者中,有高血压者12例,有其他合并症的66例患者中仅有2例需鼻腔填塞,无合并症的44例患者中也仅有2例需鼻腔填塞,不同合并症患者间鼻腔填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0,P<0.01).在未进行鼻腔填塞的117例患者中,仅有8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需要术后填塞.接受鼻腔填塞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再次出血并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而这2例患者均具有高血压病史.结论 术中鼻内镜下止血可很好地起到术后止血的效果,减少鼻腔填塞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部出血(PNE)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探明出血部位后配合微波烧灼治疗鼻腔后部出血40例,随访3个月。结果对40例PNE病人的一次性治愈率达92.5%,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烧灼是一种治疗PNE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泪囊吻合口瘢痕闭锁病人提供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术前常规进行鼻内镜检查。2.对鼻内镜检查疑有鼻窦慢性炎性病变者,进行鼻窦CT检查。3.术前常规进行泪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4.术前药物的临床应用。5.术前清除鼻窦慢性炎性病变。6.在鼻内镜下,切除原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吻合口处的瘢痕组织;扩大原手术后的泪骨骨窗;将泪总管直接开放于鼻腔。7.术后泪道冲洗。8.术后药物的临床应用。9.鼻内镜下泪总管吻合口清创。结果12例12眼慢性复发性泪囊炎病人,在施行鼻内镜鼻腔泪总管开放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鼻腔泪总管开放术,是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鼻腔清理术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窥镜下鼻腔清理术病人的影响。方法术前给予健康宣教,术中给予触摸、鼓励、音乐疗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中疼痛程度、血压及心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益于鼻内窥镜下鼻腔清理术病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李婷 《智慧健康》2022,(24):63-66
目的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患者手术之后身体康复造成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所选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全部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病人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体康复率和鼻窦鼻腔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体康复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鼻窦鼻腔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病人鼻内镜手术之后的总体康复率,下降病人手术之后鼻窦鼻腔评分,提高病人手术之后的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并随访24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传统手术者14例,经鼻内镜手术者12例,并将2种手术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传统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和好转率及复发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医学上把鼻梁塌陷称为鞍鼻,它不仅影响面容的美观,也给病人的生理和精神上带来痛苦。鞍鼻患者由于鼻部生理机能失常,咽部及下呼吸道常有慢性炎症,有鼻堵塞、鼻腔干燥等感觉。鞍鼻有的是先天性的,也有的是因外伤骨折未及时复位和某些疾病所引起。 目前治疗鞍鼻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各种填充物予以矫治。填充物种类很多,过去采用病人自体的鼻软骨或其它部位的骨头、软骨等作填充物,这种方法虽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但是,从病人身上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92例病人行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术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而并发症出现情况为:鼻出血11例,鼻腔粘连18例,腺样体术后增生2例,悬雍垂损伤1例。结论: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具有直观,术野清晰,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但术者仍需警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阻塞的激光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应用脉冲Nd:YAG激光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阻塞的吻合口。结果应用激光治疗吻合口阻塞病人21例(21眼),治愈18眼,好转2眼,未愈1眼。结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激光再通吻合口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鼻出血又称鼻紐,是耳鼻喉科鼻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诸多疾病的并发症.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多为单侧出血,也可双侧;可表现为反复出血、间歇性,也可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发病原因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大类.鼻外伤、挖鼻过重、用力擤鼻、鼻腔异物、鼻腔手术、鼻粘膜干燥充血、炎症、肿瘤或因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轻者反复涕中或咳痰带血,可导致贫血,重者可由一侧或双侧鼻腔同时流血,甚至从口中吐出,患者因失血过多出现失血性休克,危机病人生命.出血点可发生于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方(黎特尔氏区)易出血,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鼻后部出血多见于4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侧反复出血者,多由全身疾病引起.根据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前庭炎的防治文/郭振东鼻前庭炎是鼻前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常由鼻道分泌物的刺激或挖鼻孔时损伤皮肤所致。多发生于急性或慢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如鼻息肉)等病人。急性鼻前庭炎可出现局部疼痛,鼻前庭及其附近的上唇皮肤有弥漫性红肿糜烂。慢性鼻前庭炎可有鼻内...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由于发现时多属晚期,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难以有效地控制,5年生存率仍很低。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科1990 -0 6~1999-0 5共收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 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 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4~72 (平均46)岁。所有病人的主要症状为鼻阻塞、流血性分泌物、头痛、复视等。个别病人视力下降。检查见鼻腔和/或鼻咽部有新生物。有的病人眼球突出、移位、腭部或面部溃烂、颈部包块。3例行鼻窦华—柯氏位X线照片,16例行鼻窦CT扫描,6例行MRI检查均显示鼻腔,鼻…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与人》2003,(11):14-14
鼻腔(nasao cavity)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被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鼻前庭位于鼻腔最前部,由皮肤覆盖,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并长有鼻毛,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粘膜交界处称为鼻阈。固有鼻腔通称鼻腔,有内、外、顶、底四壁。  相似文献   

17.
<正>鼻子的日常工作呼吸功能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适当的阻力,而鼻阻力受到鼻腔充血状态的影响。在感冒或得了鼻窦炎等鼻腔炎症时,鼻  相似文献   

18.
鼻子有四大功能:呼吸功能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适当的阻力,而鼻阻力受到鼻腔充血状态的影响。在感冒或得了鼻窦炎等鼻腔炎症时,鼻腔  相似文献   

19.
甲醛是一种啮齿类动物的鼻腔致癌物,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说明接触甲醛者鼻腔癌患病率增加。本文报道了3例因长期接触甲醛所致鼻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病例1 患者女,58岁,感觉左侧鼻腔前部有一逐渐增大的肿块,并侵袭鼻前庭及鼻唇襞,后行鼻切除术,组织学检查显示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从18岁开始在一家庭养鸡场负责清理烤箱工作,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甲醛溶液,每9周工作1周,间歇期很少接触甲醛,暴露期无防护措施,也没有暴露于其它已知的致癌物质的历史。在暴露期病人曾有强烈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在23~52岁间,病人作为家庭主妇,有时间断接触甲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变应性鼻炎患者72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组(n=36)应用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n=38)单纯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对比2组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②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1.1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突出,且不会增加病人的不良反应,有效、安全,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