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S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别对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中11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病毒前S/S基因PCR扩增克隆.测序并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基因变异活跃位点,再对两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对照组中1例未能扩增出前S/S基因,仅能扩增出S基因,其它样本均扩增出前S/S基因片段.所有HBV株均为B或C基因型和adrq 或adw2血清型.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包膜蛋白抗体结合区点突变发生率较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4例发生HBV前S区删除变异,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0/1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前S/S区点突变可能与肝癌发生没有相关性,而前S区删除变异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密切联系,应当对HBV感染者进行前S区基因变异监测.  相似文献   

2.
陈万宁  万德胜 《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46-347,38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e系统、HBV DNA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1例HBsAg阳性,61例HBsAg阴性的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并和HBV DNA与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HBsAg、HBeAg和Anti-HBc阳性者151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96.7%和87.4%,较好地反映病毒存在或复制情况;在HBsAg、Anti-HBe和Anti—HBc阳性者70例中,HBV 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64.2%和58.6%,HBsAg和Anti-HBc阳性者30例,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56.6%和3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或阴性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密切相关,前S1抗原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前S(前S1和前S2)及S区的基因突变模式和基因分型,为从病毒因素探讨HBV母婴传播免疫阻断失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血清HBsAg阳性且HBV-DNA≥105 IU/ mL的孕妇41 例,提取血清HBV-DNA,靶向设计HBV各基因型的前S及S区通用引物, 经PCR 扩增测序进行序列分析, 检测和分析前S及S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①在 41 例样本中, 共有29例( 70.73%)样本存在前S1、前S2及S区基因突变,突变方式以碱基置换为主;前S1、前S2及S区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为8.96%9.88%和3.24%,前S1和前S2区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S区(P < 0.05)。②对41例样本根据S区点突变的特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树簇集分析,结果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19例,两基因型在全S区的基因突变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C两基因型分别形成独立的簇集,簇集间同源性<90%,但簇集内B、C两个基因型的同源性分别达96%和95%。【结论】 ①HBV-DNA高水平孕妇的HBV 前S及S区的基因突变普遍存在,突变形式以碱基置换为主,突变频率以前S1和前S2区常见,S区则相对稳定;②不同HBV基因型间同源性差异较大,按HBV不同基因型分别进行前S和S区基因突变模式的分析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儿及其母亲HBV基因结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HBV基因变惜民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扩增2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中2.5kb HBV DNA,克隆、测序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同时用免疫染色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HBsAg。结果:母婴HBV DNA序列中,前S1、前S2和S区都发生突变并且导致相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生改变,其中以前S2区突变率为最高(P<0.01);而前C、C区基因只有少数核苷酸发生沉默突变、孕妇胎盘组织各层细胞中均有HBsAg阳性信号。结论:新生儿HBV的细胞源性宫内感染可能主要与HBV突变 有前S/S区的基因变异有关,而前C/C区相对比较保守,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朱永朝  胡洁丽 《中外医疗》2010,29(25):32-32
目的探讨HBV"五项"与前S1(PreS1)抗原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采用酶标分析仪检测3606例患者HBV五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结果 3606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2351例;HBsAg阳性的5种模式HBsAg阳性的5种模式为1.HBsAg、HBeAg、HBcAg(+),2.HBsAg、HBeAb、HBcAb(+),3.HBsAg、HBeAg(+),4.HBsAg、HBeAb或HBcAb(+),5.HBsAg(+)其他(-),其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81.16%(1478/1811),53.06%(649/1223),65.45%(36/55),36.14%(180/498),42.10%(8/19),经χ2检验,P〉0.05,几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映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DNA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蛋白指标与DNA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93例HBsAg阳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HBV-DNA,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HBV前S1蛋白.结果393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sAg( )HBeAg( )HBcAb( )]52例,[HBsAg( )HBeAb( )HBcAb( )]263例,HB-sAg及HbcAb双阳性78例;HBV-DNA阳性99例(阳性率25.2%);前S1蛋白阳性107例(阳性率27.2%)结论[HBsAg( )HBeAg( )HBcAb( )]组,前S1蛋白与HBV-DNA指标呈显著性相关,而在[HBsAg( )HBeAb( )HB-cAb( )]及[HBsAg( )HBcAb( )]组中,前S1蛋白与HBV-DNA指标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行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和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20例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前S1抗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7例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病人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78.2%,HBeAg阳性检测率为50.6%。13例前S1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84.6%。结论 前S1抗原表达主要在HBVDNA复制期,可以作为HBeAg阴性病人的补充检测;前S1抗原阳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可垂直感染婴儿。  相似文献   

8.
隆安县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高发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HBV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从我们隆安县研究队列中选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研究对象血清HBV前S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在66例标本中9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占13.6%(9/66)。9例缺失突变均为框内突变,其中7例突变发生在或涉及前S2区的5'末端。男6例、女3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但男女间突变率(12.0%,6/50与18.8%,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10);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在基因型B、基因型C和重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5)。结论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居民HBV无症状携带者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较高,这种突变与肝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与前S1蛋白抗原、HBV DNA检测的关连。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cAb、HBeAb、前S1蛋白抗原,采用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636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g、HBeAg、HBcAb阳性占32.08%(204/636);HBsAg、HBeAb、HBcAb阳性占45.91%(292/363);HBsAg、HBcAb阳性14.47%(92/636);HBsAg、HBeAg阳性2.20%(14/636);HBsAb、HBeAb、HBcAb阳性5.35%(34/636)。HBeAg阳性218例,占34.28%;Pre-S1阳性318例,占50.0%;HBV DNA≥1.0×103Copies/lμ392例,占61.64%。结论Pre-S1抗原与HBV DNA、HBeAg有较好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可作为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谭琳琳  任君  刘利  史新辉 《重庆医学》2007,36(10):921-922
目的通过对HBV前S1抗原的检测,了解前S1抗原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82例住院患者,采用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HBV标志物,前S1抗原和HBV-DNA。结果82例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组前SQ抗原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是81.6%和86.8%;HBsAg(+),抗-HBe(+),抗-HBc(+)组次之,分别是27.5%和31.0%,两组前S1抗原和HBV-DN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HBsAg(+)组中有1例前S1抗原阳性,单项抗-HBc(+)组前S1抗原为阴性,HBsAg(-),HBeAg(-),抗-HBc(-)中有1例前S1抗原阳性。结论前S1抗原、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前S1抗原可作为HBV存在及复制、传染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utation of HBV preS/S gene in HBsAg carrying pregnant women and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amplify HBV preS/S gene from sera of 8 HBsAg carrying pregnant women, 4 women's neonates infected with HBV, and the other's neonates non-infected with. The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and 5 clones were chosen from every woman for DNA sequencing. Results: Heterogeneity of HBV preS/S gene in HBsAg carrying pregnant women having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from having not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and the divergence rate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also higher strikingly. Conclusion: High heterogeneity of HBV preS/S gene of HBsAg positive pregnant women may be relative to high rate of intrauterine transmis-  相似文献   

12.
RFLP基因分型在动态监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结合克隆后测序方法在动态监测HBV基因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重型肝炎患者发 病后血清,用 PCR扩增血清中 HBV preS/S基因片段并克隆,2份标本各随机挑取 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用 RFLP方法分析2份血清中HBV毒株的基因型。结果PFLP分析2份血清为B基因型为主的B/C基因型混合毒株感 染;6个克隆中仅1株为C基因型。比较2份血清HBV preS/S克隆核酸序列,有170个点位的差异,剔除C基因型株 后,仅54个位点差异。结论克隆后测序结合RFLP对HBV基因型测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对HBV基因变异进行动态分 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结果,探讨PreS1Ag在妇幼保健工作的使用价值。方法对288名HbsAg阳性孕妇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88名HbsAg阳性孕妇PreS1Ag总阳性率为76.4%(220/288)、PCR总阳性率为82.6%(238/288);HbeAg(-)血清学模式组PreS1Ag阳性率为73.4%(160/218)、HbeAg(+)血清学模式组PreS1Ag阳性率为85.7%(60/70),两组PreS1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R(-)组PreS1Ag阳性率为26%(13/50)、PCR(+)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07/238),两组PreS1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eS1Ag与HBeAg无明确相关,与HBVDNA有较好的一致性,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可通过检测PreS1Ag补充了解孕妇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sAg(-)/HBeAg( )/HBcAb( )/preS1Ag( )少见血清学模式形成的原因,了解该少见模式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血清学标志物及其HBVDNA变化情况。方法采用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少见模式乙肝病毒携带者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进行检测,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持续15个月。结果在研究的时间内,国产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为HBsAg(-)/HBeAg( )/HBcAb( )/preS1Ag(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均为阳性,并随时间延续HBsAg水平逐渐下降;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为阳性,病毒载量上下波动。结论该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学少见模式HBsAg为假阴性,动态观察HBsAg与HBVDNA水平,了解HBV复制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包膜中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品质。方法: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带有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应用PCR方法筛选乙型肝炎病毒preS2-S基因转基因首建者(founder)小鼠,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特性,PCR和免疫组化均阳性的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用于传代培育,并用PCR法检测其子代小鼠。结果:共注射受精卵69枚。选取存活受精卵58枚分别植入4只假孕小鼠,产仔并存活23只。经尾组织DNA PCR筛选得到5只整合preS2-S基因的founder小鼠,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其中3只小鼠的肝脏中表达HBsAg,进而对其中表达较强的阳性鼠进行保种。结论:所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转基因小鼠品系具有表达乙肝病毒中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品系的建立为中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3组,A组42例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B组40例给予乙肝疫苗治疗,C组38例,未给任何治疗.A组和B组均在孕20 wk时开始注射,用ELI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 新生儿A组感染率为7%(3/42).B组感染率为30%(12/40).C组感染率为37%(14/38).A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1).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婴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7.
秦昱  夏先根 《河北医学》2014,(3):478-481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联合检测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对508名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清同时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前S1抗原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五项不同模式间前S1抗原与乙肝DNA检测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阳的前S1抗原和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6.2%、100%,小三阳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0%、92.0%,但具有一致性。结论:HBV前Sl抗原和HBV-DNA在各组中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前Sl抗原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HBV-DNA。前Sl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肝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内血站对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983份,用雅培Architect1200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HBsAg;巢式PCR扩增乙肝病毒S区、C区、X区。诊断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巢式PCR扩增病毒PreS/S区,产物直接测序并与标准病毒序列对比分析病毒株变异。结果经雅培Architect I2000复检HBsAg弱阳性率为6.5%(64/983),HBsAg滴度中位数为0.171U/ml;60.9%(39/64)病毒两个区扩增阳性,4.0%(39/983)健康献血员为隐匿性HBV携带者;35.9%(14/39)病毒PreS/S区段扩增阳性,未发现“a”决定簇内的变异株。结论目前经血站常规检测ItBsAg为阴性的合格血液用敏感性更高的试剂仍能检测出HBsAg及HBV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