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对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采取触摸护理、饮食调节、改良灌肠法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行护理干预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便秘相关症状、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干预不但可以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而且可使再出血死亡的机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比较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DSA)检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8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69例(79.3%),动静脉畸形3例(3.4%),烟雾病2例(2.3%),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1.1%);CTA病因诊断阳性率85.1%,DSA病因诊断阳性率83.1%,二者比较无差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诊断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敏感性为100%.结论: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辉  李贵福 《广西医学》2004,26(10):1468-147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死因。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6 0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 112例 (占 70 % ) ,而不典型病例为 4 8例 (占 30 % ) ;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 ,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 ;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 ,再出血、继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心衰等也是常见死因。结论 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 ;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 ;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为关健 ,但应全面兼顾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31例(占86.1%),而不典型病例为5例(占13.9%);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并全面兼顾治疗,以促进恢复,降低死率。  相似文献   

5.
我科1976~1982年间共收治13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其中60岁以上者3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1例,女15例:最低年龄61岁,最高年龄79岁。均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二、症状(见表1): 三、体征(见表2): 四、经过和预后:36例中早期误诊7例,住院期间再出血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8例,死亡6例。讨论一、起病情况:老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成像,观察颅内动脉瘤和头颈部血管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CTA发现25例共27个动脉瘤,另外2例CTA未发现动脉瘤。颈内动脉狭窄3例,钙化斑块3例,粥样斑块1例,走行迂曲2例;椎动脉一侧狭窄2例,双侧狭窄1例,起源异常1例,椎动脉变异1例。结论:64排CT头颈部CTA对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术前指导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探讨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首次DSA均呈阴性,其中CT及脑血管造影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内出血2例、伴膜下血肿2例。复查脑血管造影2例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 PNS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影像学特点独特,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者。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重复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王音萍 《中外医疗》2012,31(19):128-128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片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全方位护理,69例患者,其中显效50例,占72.5%;有效16例,占23.2%;无效3例,占4.3%;总有效率为95.7%。结论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率,还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近年来诊断明确的6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为依据,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的63例患者痊愈61例,死亡2例;发生血管痉挛4例,约为6.3%,继发性脑积水2例.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及术后短时间内再出血.结论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改善快,脑血管痉挛并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主要由于脑表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临床典型表现为头痛、颈强及血性脑脊液等。我们总结了1988年8月至199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临床经过,着重讨论了头颅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证实的2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5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10%(25/250),其中全身性强直-陈挛发作占60%(15/25),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占20%(5/25),复杂部分性发作占20%(5/25);2周内癫痫发作20例,其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5例,19例临时用过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的5例,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蛛网下腔出血较易继发癫痫,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诱因多为情绪剧烈变化、排便、咳嗽(34.9%),起病隐匿、诱因不明显发病者次之(25.6%),中、青年患者以剧烈活动或大量饮酒后发病多见(P〈0.01);临床症状不典型,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程度轻或缺如,其发生率分别为60.5%、30.2%、55.8%,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常见,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心脏病变、肾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7.9%、41.9%、58.1%、44.2%、18.6%,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不典型,对起病急骤、血压显著增高、伴有意识障碍时,即使没有头痛或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也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同时应注意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Five cases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ellar hemorrhage are reported. Three had a vascular malformation and two had mild hypertension. The presenting symptom was sudden headache followed by nausea and vomiting. Signs of brain stem dysfunction without prominent cerebellar deficit were the commonest feature. Meningeal involvement was present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Unsuspected sudden death can occur. It is suggested that patients below the age of 30 who present with sudden headache followed by brain stem dysfunction with or without 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45 who present this picture along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urgently with contrast studies for possible cerebellar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症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327例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归纳出该病症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分布及发病诱因。结果:①"持续不缓解的头痛"是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点;②该病症主要发生在61岁及以上的年龄患者,占本组病例的71.25%,与非老龄组比较,P﹤0.01;③便秘、疲劳、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情绪剧烈变化等是最为常见的发病诱因;④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好发部位按概率分别为硬膜下腔37.6%、脑叶33.3%、外囊16.2%、蛛网膜下腔12.8%,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2±4.7mL、9.7±4.2mL、4.1±1.8mL、6±2mL。结论:提高对隐匿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积极使用必要的辅助检查设备,尤其是头颅CT扫描,可大大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赵渝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278-127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7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按照年龄段分组并将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漏诊以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典型的SAH症状均不如青壮组明显(P<0.05或0.01);总误诊率30.6%,明显高于青壮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77.8%,明显低于青壮组(P<0.05)。结论:老年SAH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预后不如青壮年,临床诊治老年SAH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防止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唐文渊  孙晓川  晏怡 《西部医学》2004,16(3):250-251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 (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30例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 :头痛 30例 ,呕吐 2 6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2 8例 ,一过性意识障碍 4例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4例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全部治愈出院。 30例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 18例。结论  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症状轻 ,并发症少 ,预后好。其中 PNSH病人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 MRI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形成脑积水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脑积水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元logistic分析得出,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脑室积血与脑积水的形成密切相关,其中OR分别为1.030、1.176、4.028和0.671。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与多种因素相关,对于这类脑积水患者必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nonaneurysmalsubaractmoidhemorrhage,PNSAH)和非PNSAH的诊断、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NSAH和12例非PNSAH患者的年龄均值、入院时Hunt-Hess分级、并发症、预后及有无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95,P=0.000);39例患者死亡1例,轻度残疾1例,余37例预后良好。结论非PNSAH患者存在继发并发症后病情变化的可能。建议首次DSA阴性的非PNSAH患者复查DSA,而首次DSA阴性的PNSAH患者选择复查MRA、CTA。  相似文献   

19.
魏剑波  吴科  张月辉  杨玲  关俊文  张汝林 《四川医学》2010,31(11):1651-1652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发病时间的生物节律特征。方法回顾性统计了3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发病时间,分析24h中12个时间段的发病时间特征。结果 6~8点和16~18点是24h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发病时间的高峰。白昼时间段和黑夜时间段的发病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白昼较黑夜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发病时间具有典型的近日节律;其发病高峰期位于每天的6~8点和16~18点。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DSA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造影时间的选择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及其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全脑血管造影共发现19个动脉瘤;造影时间选择在3d内及2周后的患者共23例,在3 d~2周内进行造影的有5例,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3例,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治疗5例,动脉瘤包裹治疗6例。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的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在3d内及2周后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是动脉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