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疹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98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66.3%).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71.4%解热镇痛药占9.2%.抗癫痫药占7.1%.轻型药疹86例,重型药疹12例.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了变化,抗生素(阿莫西林类其次头孢菌素类)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住院儿童患者发生的112例药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78.6%,其次为解热镇痛剂,占11.6%。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多见,占66.1%;其次为荨麻疹型,占25.O%。另外对儿童药疹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更好指导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药疹的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48.1%,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占31.5%,再次为中成药注射剂13例,占12%;药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型多见,占44.4%,其次为荨麻疹型,占33.3%。结论:以青霉素、头孢菌素为主的抗生素及各类"抗感冒药"已成为小儿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5.
住院患者药疹1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近年来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药疹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全身症状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致敏药物仍以青霉素类抗生素为主 (6 4 / 133) ,其次为抗癫药 (14 / 133)。皮疹以发疹型为主 (6 8/ 133) ,其次为多形红斑型 (2 9/ 133)。地塞米松用量为 (7.95± 3.6 5 )mg。结论 :近年来药疹致敏药物以抗生素类为主 ,药疹类型以发疹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张赤  吴宁 《中外医疗》2008,27(24):56-57
目的 了解儿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7例小儿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1.9%,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占13.0%,磺胺类,占12.5%,生物制品,占7.3%,中成药,占2.8%,,抗癫痫药,占2.0%.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药物疹临床特点,以指导疾病的诊断与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住院160例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药物疹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71.8%,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为20.0%。药物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多见占35.1%,其次为荨麻疹样占20.5%。结论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物已成为小儿药物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04例药疹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药疹患者中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1.3%)、解热镇痛类药物(27.9%)、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疒间药(19.2%)。药疹类型以发疹型药疹最为常见,其次为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结论滥用药物是药疹发病率增高的一个原因,临床医师在应用上述致敏药物时应警惕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及应用致敏药物前后的发热特点.引起药疹的主要药物为抗生素类,轻型药疹所引起的发热以低热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引起疹的药物,并观察其表现类型及发展规律,对184例小儿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最多,共72例,占39.13%,其次为痢特灵,共38例,占20.65%。  相似文献   

11.
查永生 《河北医学》2005,11(7):610-612
目的:观察药疹与致病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2例住院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20余类,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等。多型性红斑药疹是最常见的,其次为荨麻疹型。生物制品和呋喃唑酮多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磺胺类药多引起固定型药疹。结论:不同致病药物与不同药疹类型之间存在某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机体与药疹发生的相互关系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和列表法对208例药疹病例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8例药疹病例报告中由抗生素引起的为132例,占63.46%,其中以青霉素类所占比例最高,药疹的分型以麻疹样型最多,占40.38%,其次为荨麻疹型和猩红热样型。结论:引发药疹最多的药物是抗生素,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感冒药。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并观察其表现类型及发展规律,对184例小儿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最多,共72例,占39.13%,其次为痢特灵,共38例,占20.65%。经观察发现,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数最多,共144例,占78.26%,其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儿童免疫力低下,易患儿科疾病用药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疹与其致敏药物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统计药物并发症。方法:将107例病例的药疹,致敏药物和并发症进行归类。建立ACCES数据库,制表,分析。总结。结果:各类药物均有其常见致敏药物,致敏药物因临床用药的变化而变化。并发肝损害及感染病例所占比重较大,结论:致敏药物近年发生变化。药物并发症症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的发生率是否相同.方法对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经确诊为药疹的261例患者中伴有药物肝脏损害的61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引起药疹并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致敏药物是抗病毒类为60%(9/15),抗痨类药物为66.67%(8/12),别嘌呤醇55.56%(5/9).结论对本组回顾性分析发现各种致敏药物引起药物性肝脏损害在排序上与所致药疹发生率有所不同,故在临床治疗用药以及药疹诊治方面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李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4,(15):118-120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8月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重症药疹的主要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同时根据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将患者分组,总结不同发病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15例(65.21%),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致敏9例(39.14%)为发病最高类型及致敏药物。不同发病类型及不同致敏药物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主,且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致敏药物,年龄、接受治疗时间、内脏受累程度、血常规白细胞、空腹血糖、白蛋白、AST、ALT均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药疹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静  朱春未 《吉林医学》2000,21(5):296-297
目的 :探讨药疹与某些致敏药物的联系。方法 :查阅了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药疹病历 132例 ,对致敏药物的种类及疹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怀疑致敏药物 6 5种 ,药疹的分型以荨麻疹型最多 ,其次为麻疹样型和猩红热型。结论 :引发药疹最多的药物是抗菌药物 ,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和中药  相似文献   

18.
强勇  吕和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7-158
目的 了解所应用药物和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110例药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药疹类型将患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两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机体状况和致敏药物类型.结果 重症组17例,非重症组93例.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外周血、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共有27例患者有应用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因此致敏药物不易确定,将他们所应用的药物列入可疑药物,而剩下的83例单一用药导致药疹的患者用药情况也各不相同.结论 特别注意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痫药物患者的病情,以防药疹发生,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因出现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住院费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疹以及建立药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因药疹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疹类型、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致敏药物的患者192例,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97例,静脉给药63例。在致敏药物中前四位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中成药。非重症药疹患者221例,重症药疹患者15例。236例患者人均住院时间为(10.75 ±9.56)d,人均总费用为(8 356.50±2 198.45)元。结论 合理用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建立药害赔偿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