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长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03-90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型及骨折的移位程度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55例,手术治疗48例,术后早期行外展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经过6个月-36个月(平均20.4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根据Neer评分标准,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3.8%和81.8%.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移位较小的,一般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移位严重的NeerⅢ型和Ⅳ型骨折,早期采用开放复位T形和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行外展固定及适当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的关键是准确的复位、可靠的固定和适当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关节头、大结节、小结节及外科颈部位的骨折,发病率为全部骨折的4%~5%,而在中老年患者骨折中又有相当高的发病率.自2000年2月~2007年6月,笔者通过对其所在医院63例给予手术治疗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同时在指导功能康复训练方面进行不断总结,为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治疗、功能恢复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级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疼痛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髁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采用肱骨近端髁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共42例患者,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35例,4部分骨折1例,术后预防感染,早期进行功能锻练。结果:本组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8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内固定均稳定,无松动情况出现,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2.21±0.84)月。依据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23例,良16例,可3例,差0例,全组优良率92.9%。结论:肱骨近端髁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确实为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业渊  张寿 《海南医学》2006,17(11):67-67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16例肱骨近端骨折经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 16例病人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4个月至1年2个月,优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及螺钉内固定,因内固定不牢固,现已被淘汰.近年来经采用AO三叶型钢板及T型钢板内固定,因内固定牢固,能做到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余磊  吴众 《医学综述》2014,20(21):3926-3929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采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果骨折造成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放置高度及后旋角度不确定、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及预后。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悉肩关节的解剖关系、力学机制、肩关节特殊的重建技术,并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就近几年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春芳 《河北医学》2008,14(1):106-109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2.5%[1],国外文献报道占全身骨折的4%~5%[2].  相似文献   

9.
劳继军  潘峻  凌志恒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2):108-108,12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3例的疗效。方法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X线确认骨折端复位良好后将LPHP接骨板置于肱骨近端,在骨折近端的接骨板上使用LCP钻头导向器作引导,用直径2.8mm钻头预钻孔,用扭力限制电钻接口将螺钉钻入并进行锁定,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伤口,术后前臂吊带固定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按Neer评分法测定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与其他内固定钢板相比,LPHP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且多见于中老年患,其类型复杂、预后差,目前处理方法多样,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本就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评分系统、治疗选择及康复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出结论:Neer分型仅需少量解剖知识且分型表简单易记,使用较为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型方法并广为接受;Constant评分方法相对简单,各项目权重较为适当,适合我国门诊随访评判疗效;治疗方法多样,指征不确定,并发症多见,效果不很满意,应根据骨折具体分型选择。早期功能锻炼对预后意义重大,需加强门诊随访指导。  相似文献   

11.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1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平均随访10.5个月。结果术后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坚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对于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作者医院2010-07/2012-07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HILOS组、LPHP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LPHP组相比PHILO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相对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关节活动能力提高;PHILOS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LPHP组(P〈0.01);PHILOS组治愈率为97.83%高于LPHP组的80.43%(χ2=7.1805,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0,P=0.3417)。结论 PHILOS与LPHP相比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运动功能恢复快,且治愈率高;对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胜江 《中外医疗》2016,(34):88-90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4月_2013年12月5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肩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为(130.2±2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0±8.8﹚mL,骨折愈合时间为(9.3±2.2﹚周,Conatant评分为(84.5±9.5﹚分,外旋活动度为(73.5±11.2﹚°,内旋活动度为(62.3±5.1﹚°,外展活动度为(133.9±21.5﹚°,前屈活动度为(152.9±22.5﹚°;并发症率为3.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关键点。方法对25例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进行回顾总结。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67.5岁。按照Neer分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18例.手术采用Thompson入路,人工肱骨头选用单极骨水泥型。结果术后随访1.5~5年,平均3.9年。X线片显示,肱骨头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日常生活无困难。按Neer评分标准,优9例,良14例,可2例,失败:O例。优良率92%。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对于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是一种技术成熟、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适应症包括部分NeerⅢ型、全部Ⅳ型骨折。术中精确的肱骨假体植入、肱骨长度的恢复和软组织重建技术、术后个体化康复是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该组收治1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与肩关节功能恢复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经18~36个月的随访,影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骨密度、复位质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时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必要时须行开放复位;对于严重的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和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患者,关节置换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舒泽忠 《中外医疗》2016,(17):80-81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9.26±15.64)mL、术后愈合时间(95.61±15.16)d、肩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效果(88.89%)等测量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02.09±30.48)mL、术后愈合时间(120.85±38.74)d、肩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效果(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3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和规范的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降低了骨折凝肩或肩峰撞击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210例肱骨近端急性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根据Constant评分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年,患肩的Constant评分得到了明显改善,有64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36个并发症与不正确的手术操作相关,在手术完成后即发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钉子从肱骨头穿出。结论手术方法正确,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研究近年来大量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文献,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和治疗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种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特征。肱骨近端骨折类型复杂,预后较差,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经皮微创技术及新型锁定板的出现是值得研究的方向;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