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弓形虫致生殖毒性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用弓形虫速殖子感染BALB/c雌鼠以建立最适宜的生殖毒性小鼠模型。方法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染虫B1-B5组和C1-C5组,每组10只,经腹腔注射,A组注射无菌PBS0.2ml/只,B1-B5组依次每只注射经胰酶消化的弓形虫速殖子25、50、100、200、400个,C1-C5组依次每只注射不经胰酶消化的弓形虫速殖子25、50、100、200、400个,注射体积均为0.2m1,观察小鼠生存状态20d。结果对生存时间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染虫组与对照组比较,B1、B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B5,C1-C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剂量的染虫组B、C组间比较,B组生存天数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内比较,B组组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组内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BALB/c雌鼠的生殖毒性试验,采用B组即腹腔注射经胰酶消化的弓形虫速殖子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弓形虫感染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探讨宿主的免疫力与感染弓形虫的关系.方法将弓形虫抗体(IgM和IgG)阴性的家兔20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A组)、免疫抑制组(B组)、接种虫体组(C组)和免疫抑制接种虫体组(D组).A组家兔肌注生理盐水,B组肌注地塞米松,C组腹腔注射活的、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D组除肌注地塞米松外,在注药48 h后腹腔接种活的、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观察C、D组是否感染成功,比较4组家兔的健康和发病情况,观察弓形虫抗原的分布及致病情况.结果 A组未见异常.B组仅出现食量减少.C组第6天出现体毛疏松,但在整个实验中没有出现死亡现象.D组第4天出现体毛疏松,10 d后出现脱毛、怠惰、厌食、体重下降,腹胀、眼内有分泌物,但停药后症状渐减轻.第2次重复给药后呼吸加快、眼底视乳头轻度充血,1只家兔肢体抽风、瘫痪、昏迷而死亡.结论成功建立弓形虫感染免疫缺损的动物模型.正常家兔感染弓形虫可转为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对宿主感染弓形虫可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双氢青蒿素治疗组(A组)、双氢青蒿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组(B组), 以及感染对照组(C组)。每鼠腹腔注射感染2×103个弓形虫速殖子。感染8 h后,A组灌服双氢青蒿素75 mg/(kg·d), 间隔12 h再给药1次;B组同A组,另于感染24 h后灌服阿奇霉素200 mg/(kg·d)1次。A、B两组均连续给药4 d,双氢青蒿素间隔12 h给药1次,阿奇霉素间隔24 h给药1次。C组不给药。治疗后(即于感染96 h后),分别随机从各组取 1只小鼠解剖,抽取腹水,分离弓形虫速殖子。常规制备透射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弓形虫速殖子均出现水肿,细胞膜结构模糊,局部断裂或破损。细胞质脂滴增多、形成空泡。而感染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4.
Ahmed  AK  Mun  HS  Aosai  F  杨小迪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5,32(5):232-233
感染弓形虫的小鼠在死前可检出弓形虫的热激蛋白70(TgHSP70)的表达迅速增加,表明该分子可作为弓形虫急性致死性感染的危险信号。对经口感染10个Fukaya株包囊的小鼠在感染的0、1、2、3d分别腹腔注射100、300、600和1000μg重组TgHSP70,对照组注射载体蛋白。弓形虫感染3d的小鼠腹腔注射1000μg重组TgHSP70后,在9d内全部死亡。而感染0、1、2d腹腔注射相同剂量重组TgHSP70的小鼠存活超过6个月(P〈0、01)。TgHSP70是表达在速殖子上的毒力分子,按照该毒力分子的不同,把速殖子分成2类:表达低水平TgHSP70的破坏型速殖子和表达高水平TgHSP70的毒力型速殖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右旋松萝酸在体外抗RH株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 方法 实验设右旋松萝酸组、乙酰螺旋霉素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再设4个浓度组,于1 ml弓形虫速殖子悬液(1×106个/ml)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25和50 μg/ml右旋松萝酸或乙酰螺旋霉素;后两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1% DMSO;每组15管。作用1、2和4 h后,取弓形虫悬液涂片,台盼蓝染色,光镜观察记数。将各组作用4 h的弓形虫悬液洗涤后,接种昆明小鼠,作再转种试验,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复苏情况。同时将洗涤后的虫体接种于制备的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观察虫体侵袭力。 结果 10、25和50 μg/ml右旋松萝酸组作用4 h,弓形虫速殖子台盼蓝着色率达100%,部分虫体肿胀,两端变圆,细胞质内出现颗粒,细胞核深染。各浓度的乙酰螺旋霉素组弓形虫速殖子变化与右旋松萝酸组相似,仅50 μg/ml组作用4 h后台盼蓝着色率达100%。再转种试验结果显示右旋松萝酸组仅5 μg/ml组小鼠于接种后第8~9天死亡,腹腔液见大量弓形虫速殖子;其余各组小鼠大多存活至再次转种,且腹腔液均未见弓形虫速殖子。但乙酰螺旋霉素各浓度组小鼠均于接种后6~8 d死亡,腹腔液见大量虫体及假包囊。右旋松萝酸5 μg/ml组,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大鼠心肌成纤维样细胞,会形成假包囊,其余组均为阴性。但乙酰螺旋霉素、生理盐水和DMSO组速殖子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结论 右旋松萝酸在体外有较强的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刚地弓形虫能否通过血睾屏障侵入小鼠的睾丸及附睾组织.方法 选用9~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感染组(16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其中感染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含2.5×103 个弓形虫速殖子的PBS 0.2 ml,建立弓形虫致小鼠感染的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无菌PBS.分别于攻击感染后第1、3、5、7天各处死4只感染组小鼠、1只正常对照组小鼠,取睾丸及附睾,应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睾丸及附睾组织中的弓形虫.结果 对照组及感染后第1天的感染组小鼠睾丸及附睾中未检出速殖子;实验组在感染后第3天小鼠睾丸及附睾内偶尔可见弓形虫速殖子,以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睾丸及附睾中的弓形虫速殖子数量逐渐增多,且不同感染时间点同一组织内的弓形虫速殖子的数目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刚地弓形虫可通过血睾屏障侵入小鼠的睾丸及附睾组织中.  相似文献   

7.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在HeLa细胞系体外培养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稳定高效的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以下简称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培养模型。 方法 ①将HeLa细胞(1×104个)接种置于细胞培养皿内底部的盖玻片,12 h后将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接种于细胞培养皿(1×104个/皿),继续培养0.5~96 h,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在HeLa细胞内增殖情况;②将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接种于HeLa细胞后分为2组,一组于37 ℃分别培养24~120 h后,移入25 ℃培养120 h;另组于37 ℃培养48 h后,移入25 ℃分别培养72~168 h,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弓形虫速殖子产率和活虫率的影响;③当培养的HeLa细胞80%发生细胞融合时更换速殖子培养液,同上法12 h后接种纯化的弓形虫速殖子进行培养,当80% HeLa细胞被感染增殖的弓形虫速殖子涨破时,收集、计数弓形虫速殖子,并用其感染(3×106个/瓶)新的HeLa细胞,观察其连续传代情况;④每隔5代取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接种昆明小鼠(3×106个/只),观察小鼠存活时间、评价该体外培养条件对弓形虫速殖子毒力的影响。 结果 接种弓形虫速殖子96 h后HeLa细胞均被感染及涨破,培养弓形虫速殖子30代(3~4 d为1代)增殖稳定,每代获得弓形虫速殖子1×107~5×107个,增殖5~20倍。各代弓形虫速殖子对昆明小鼠的平均致死时间为5.80~6.40 d, 毒力未见减弱(P>0.05)。HeLa细胞接种弓形虫速殖子,于37 ℃培养72 h后,移至25 ℃培养120 h,其产率高达40倍以上,活虫率为90%以上,仅残留极少量Hela细胞。 结论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在HeLa细胞中增殖并长期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速殖子体外感染对人精子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研究弓形虫速殖子对人类精子的运动功能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经CF-11纯化的活弓形虫速殖子悬液,对10例健康生育男性手淫获得、并经上游优化处理的精子进行体外感染孵育。按弓形虫速殖子的虫体含量分成A组(1×103/ml)、B组(1×104/ml)、C组(1×105/ml)、D组(1×106/ml)、E组(1×107/ml)和F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孵育,并于0、1、2、4h后取样,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分别检测其精子运动的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头部侧摆幅度、前向性运动百分率等参数,观察精子存活率、精子形态及凝集情况。结果弓形虫速殖子与精子体外孵育后,其精子运动速度和前向运动百分率等随虫体含量增加及孵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他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相继出现显著性差异。并观察到精子凝集和虫体黏附现象。结论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可显著降低精子存活率和抑制精子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弓形虫速殖子对人类精子的黏附作用和虫体侵入精子形成精子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单位NR2A、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w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7/mL;B组腹腔感染2 mL弓形虫速殖子2×105/mL和C组正常对照腹腔感染2 mL灭菌生理盐水。4w大鼠感染弓形虫速殖子9w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海马BDNF,CA1、CA3和齿回状NR2A和NR2B的表达。结果BDNF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免疫组化海马BDNF阳性染色颗粒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7±23.18)、(50.39±19.34)和(44.68±22.74)mm2(P<0.05);原位杂交显示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 mR-NA表达均增加,海马阳性杂交信号高于对照组,为(0.13±0.02)、(0.12±0.02)和(0.09±0.01)(P<0.05);NR2A蛋白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在CA3区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较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NR2B蛋白的表达:弓形虫感染A组和B组大鼠在CA1和CA3区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的免疫反应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海马组织BDNF和BDNF mRNA表达增强,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其海马NMDA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观察脱落酸抑制剂氟啶酮对小鼠弓形虫病的影响。方法 给感染弓形虫RH株的小鼠腹腔注射氟啶酮,观察小鼠生存延长率、体重变化;光镜及电镜观察腹腔中弓形虫形态;脏器组织印片评估体内弓形虫扩散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氟啶酮治疗的小鼠弓形虫病症状出现晚且程度较轻,生存时间延长(P<0.05),生存延长率为45%,体重减少率为6.13%,而对照组体重减少率为7.23%;对照组小鼠腹腔中以游离速殖子为主,实验组则以细胞内虫体为主;实验组小鼠脏器受虫体累及的时间稍晚,感染程度也比对照组轻。结论 氟啶酮能对小鼠弓形虫病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弓形虫对猪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数量、IL-10、IFN-γ和IL-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疑似患弓形虫病的家猪,经临床观察、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病理剖检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诊断,确诊5头弓形虫感染猪(感染组)和5头正常猪(对照组);采用HE染色检测小肠IEL数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0、IFN-γ和IL-12的表达。结果弓形虫血清学检测阳性,且在病变组织观察到弓形虫速殖子或假包囊,确诊病猪所患为弓形虫病;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猪的空肠、回肠IEL数量明显增加(P〈0.01),十二指肠IL-10、十二指肠和空肠IFN-γ、十二指肠和回肠IL-12的表达降低(P〈0.01),回肠IL-10和1FN-γ的表达亦降低(P〈0.05)。结论弓形虫感染猪小肠IEL数量增多,Th2型细胞因子IL-10和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表达均降低,推测弓形虫调控IEL及其细胞因子,引起肠道黏膜免疫抑制,弓形虫入侵后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说明IEL在抗弓形虫感染中并未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治疗小鼠弓形虫病的效果及小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A组)、阿奇霉素治疗组(B组)、阿奇霉素和IFN-γ治疗组(C组)、IFN-γr治疗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5组.A、B、C、D组均用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感染小鼠.B、C、D组于感染后24 h给药,连续5 d,观察10 d内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同时在感染后第2、3、5天取小鼠尾静脉血测其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 C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各时段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4~+与CD8~+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阿奇霉素和IFN-γ联用可提高小鼠弓形虫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弓形虫感染后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OP11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空质粒对照组、PBS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均通过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其中实验组每鼠注射pcDNA3.1(+)-ROP11重组质粒100μg(1μg/μl),空质粒对照组注射pcDNA3.1(+)质粒100μg(1μg/μl),PBS对照组注射无菌PBS缓冲液10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接种量均加倍。分别于每次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第2周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末次注射后2周各组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1×10^3个/只,观察其存活时间,评价免疫效果。结果 ROP11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实验组小鼠血清特异IgG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血清IFN-γ、IL-2、IL-4、IL-10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重组质粒免疫组、空质粒免疫组、PBS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经RH株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36.3、97.8、96.3和9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11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弓形虫感染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为进一步研究ROP11核酸疫苗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协同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依托泊甙(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建立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不同比例的共培养模型(虫/细胞比例分别为2:1、4:1、8:1、16:1),流式细胞仪检测24h细胞周期改变;以虫细胞比例2:1预先感染ct26细胞24h,CCK-8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VP-16对细胞增殖抑制的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VP-16(40μg/mL)对感染虫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台盼蓝染色观察不同浓度VP-16分别作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悬液(1×106/mL)2h、4h、12h、24h的虫体存活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VP-16(20μg/mL)对虫体DNA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浓度弓形虫速殖子均可明显改变ct26细胞24h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106个速殖子感染细胞24h可使S期和G2期细胞百分比共同增长14.92%。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虫细胞比例2:1预先感染ct26细胞24h可有效增强各浓度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Hochest33258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虫体胞质寄生形态及VP-16诱导感染细胞凋亡典型形态;10μg/mL及更高浓度VP-16作用弓形虫4h以上均可使虫体全部死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VP-16(20μg/mL)可使弓形虫速殖子DNA呈现典型的云梯状条带。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使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发生G2/M期,可有效增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VP-16的抗癌作用,且弓形虫增殖亦明显受抑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弓形虫与ct26复合感染度(moi)分别为1∶1、2∶1、4∶1、8∶1、16∶1的共培养试验模型,台盼兰排斥试验连续7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8∶1共培养模型组6h、12h、24h、48h细胞周期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ct26细胞cyclinB1、cdc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台盼兰排斥试验发现各比例组弓形虫均能有效抑制小鼠ct26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现前4d缓慢抑制,4d后细胞大量死亡的现象,以8∶1模型组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感染7d后细胞抑制率达80.7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8∶1模型组弓形虫可在各作用时间明显改变ct26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4h达到作用高峰,使G2/M期百分比升高12.77%,48h则细胞G2/M期百分比下降;弓形虫感染ct26细胞3~24h,细胞cdc2转录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细胞cyclinB1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现为感染3h时表达增强,随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的现象,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在感染后24h只达到对照组的16.55%。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感染前期以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为主要机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活性下降在G2/M期阻滞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后对胎鼠体内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含量的影响。方法孕中期BALB/c孕鼠经腹腔接种弓形虫速殖子。分别于孕10、12、14、16和18 d剖杀,取胎盘,制作组织压片及病理切片,观察孕鼠胎盘组织的感染及损伤情况;取胎鼠组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Zn、Cu、Fe含量,采用DAB增强的Perl's铁染色观察胎鼠组织中Fe的分布。结果感染组孕鼠胎盘组织压片可见大量弓形虫速殖子,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及凋亡小体。感染组胎鼠在孕10 d时体内Zn和Fe含量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12-18 d均低于未感染对照组(P〈0.05);Cu含量在孕10、12、14 d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161、8 d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胎鼠组织铁染色强度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孕期感染弓形虫可损伤胎盘组织,进而影响其转运功能,使胚胎体内Zn、Fe和Cu含量降低,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刚地弓形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蛋白,研究其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抽提弓形虫速殖子总RNA,利用PCR技术扩增刚地弓形虫TPI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TPI/p 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镍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将与佐剂乳化后的TPI蛋白对小鼠颈背部多点皮内免疫,间隔2周,连续免疫4次,最后一次为加强免疫,同时设置佐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尾静脉采血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以400个弓形虫速殖子/只接种小鼠腹腔,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率。结果成功扩增到弓形虫TPI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TPI/p ET-28a(+),获得纯化的TPI蛋白,TPI免疫4次后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100 000以上,且生存期显著高于佐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结论弓形虫TPI蛋白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究弓形虫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丝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抑制剂PD98059及U0126对刚地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阻断效应。方法丝裂原蛋白激酶抑制剂PD98059或U0126分别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作用于速殖子-宿主细胞培养系统,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宿主细胞感染速殖子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U0126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的细胞培养孔的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量分别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26.10%(P<0.01),66.42%(P<0.01)和70.39%(P<0.01)。而加入PD98059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降低了25.45%(P<0.01),53.01%(P<0.01)和64.70%(P<0.01)。实验中发现100μmol/L U0126作用培养细胞9h的时候,可导致HL-60细胞出现部分聚集成团、漂浮的中毒现象。结论U0126和PD98059均可明显抑制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但其差异无显著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筛选能有效用于治疗动物弓形虫病的药物,本研究选择了9种药物进行抗急性弓形虫疗效初步评价实验。在此基础上,更深入评价了已选的最佳药物磺胺氯吡嗪抗弓形虫的疗效,比较了不同剂量磺胺氯吡嗪和各剂量组分别与乙胺嘧啶复配后的抗弓形虫疗效。方法用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速殖子,按5 000个/只腹腔接种小鼠,接种24h后,通过灌服方式给药,连续治疗5d,接种后观察到40d后结束实验,评价平均存活时间、半数死亡时间和存活率等各项指标得出疗效。结果多种药物比较实验中,三字球虫粉(SPZ 250mg/kg)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半数死亡时间、存活率明显高于感染不用药组和其他药物治疗组(P〈0.05),表现出良好抗虫效果。另外,不同剂量及复配结果显示:磺胺氯吡嗪(250mg/kg)组和磺胺氯吡嗪(350mg/kg)+乙胺嘧啶(15mg/kg)组,分别保护了58.33%和54.55%的小鼠免于发病死亡,并大大推迟了半数死亡时间,与其他各剂量组、复配组及感染不用药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灌服磺胺氯吡嗪有显著的抗弓形虫作用,尤其250mg/kg治疗剂量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对小白鼠感染弓形虫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抗动物弓形虫药物磺胺氯吡嗪以及最佳治疗剂量,为后续研究此药进一步治疗动物弓形虫病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