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住院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7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既往是否合并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387例)和对照组(384例)。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特点及住院转归情况。观察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全因死亡。结果 (1)卒中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1(37~91)和62(29~90)岁,卒中组女性患者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91例),合并高血压[分别为72.9%(282例)和47.6%(183例)]和2型糖尿病[分别为39.0%(151例)和20.8%(80例)]的发生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卒中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中位数11和4h),出现心电图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6.0%(62例)和1.8%(7例)]较高,合并应激性胃溃疡[分别为7.0%(27例)和2.1%(8例)]、心房颤动[分别为10.6%(41例)和3.9%(15例)]和急性肺水肿——心功能Killip≥Ⅱ级[分别为51.9%(201例)和37.8%(145例)]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发生率卒中组较对照组[52.9%(126/238)和32.4%(97/299)]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组与对照组患者新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7%(22例)和1.8%(7例)]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3.7%(53例)和7.6%(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既往明确有卒中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女性患者发生率更高且大多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往往合并消化道溃疡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冠状动脉造影多显示多支病变,住院期间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72例,按照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1008例)和非糖尿病组(2564例),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女性、高血压、陈旧性脑梗死、3支或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而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PCI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且独立于年龄、广泛前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前间壁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CI等因素存在。结论糖尿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各相关指标 ,旨在为降低 AMI近期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分析近 4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2 83例 ,依据 4周内存亡情况分为两组 ,存活组 2 4 0例 ,男性 174例 ,女性 6 6例 ,死亡组 4 3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8例 ,对比分析其年龄、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临床及溶栓治疗、并发症、死亡率。结果 年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存活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低于死亡组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低于死亡组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多元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胸痛、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并不是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而近期预后与年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就诊时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WBC(白细胞 )增高密切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近期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奇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28-5529
本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6例,并进行了抗凝、调脂、β受体阻滞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等综合性治疗.在患者出院后对全部病例进行了随访.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AMI收入本院监护室住院治疗的2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3例,女性53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58.7岁.选择条件为能通过查阅病历、家访、电话询问、信件询问接受随访者.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993年2月至2000年6月期间我院102例老年病房年龄大于60岁的AMI患,观察发病后四周内预后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发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AMI发病后24h内TG、TC水平用t检验或x^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对影响老年人AMI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高TC血症及AMI发病后24h内的TG和TC水平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其死亡危险性增加1.166倍,吸烟的死亡危险性是非吸烟的7.060倍;有高TC血症史的死亡危险性是无高TC血症史的5.899倍,AMI发生24小时内的TC水平每增加1.00mmol/L,其死亡危险性就增加1.845倍,结论:年龄、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史及AMI发生24小时内的血清总TC水平是影响老年人AMI近期预后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近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24例AMI患者按梗死前24小时有、无心绞痛分为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叽酶学峰值,心肌梗死面积,AMI主要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左心衰竭、休克及住院病死率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限制梗死面积,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女性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AMI患者284例,男216例,女68例,比较女性与男性患者临床特点、合并症、PCI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年龄偏大、入院时心率偏快、TIMI分级及GRACE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比例明显降低(30.9%vs 48.6%,P=0.012);院内死亡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 9.3%,P=0.077),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男性(27.9%vs 15.7%,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8,95%CI:1.035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0.306,P=0.000)是3个月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心功能差、危险程度高,接受PCI比例低,但性别本身并非预测院内死亡及3个月随访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AMI合并VSR患者11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66例)和存活组(5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手术患者的术后累计生存率。结果 两组收缩压、升压药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呼吸机辅助、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酐、B型利钠肽、肌钙蛋白I、乳酸、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OR=1.198,95%CI:1.074~1.335,P=0.001)和SOFA评分(OR=1.54,95%CI:1.301~1.823,P<0.001)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与院内死亡呈负相关(OR=0.006,95%CI:0.001~0.058,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手术患者累积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1例AMI患者近期(1个月)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吸烟、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大于6 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近期预后。方法入选我院1993年1月—2005年12月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56例,糖尿病176例,按照是否有糖尿病分为两组,比较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住院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年龄高,多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住院期间心功能更差,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住院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长期随访结果——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从1988~1995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出住院期间作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2例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寿命表推测,10%的患者在急性期死亡,20%在心肌梗死后5~10年内死亡;(2) 24.5%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严重的心绞痛或是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3)再通治疗方法(溶栓治疗,PTCA),再通的效果(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急诊开通),血管病变和缺血程度的因素在死亡和生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心室功能的因素,如曾经发生过左心衰竭,急性期LVEF,随访期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LVEF,心功能NYHA分级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5或<0.001;(4)再通的效果,血管病变支数,缺血范围和再梗死在严重心绞痛组和非严重心绞痛组两组间,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组和非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左心室功能的因素,随访期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差异亦有显著性,P分别为<0.05或<0.001;(5)随访期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使更多的患者渡过了急性缺血期,但患者出院后可能死于再梗死、左心衰、猝死;可能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左室逐渐扩大,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左心功能不全是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肌缺血与左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危险因素相同.早期再血管化和防治左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变化,心肌细胞凋亡的药物治疗是改善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的临床预测指标及短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的207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血流TIMI 3级的患者定义自发再灌注组(SR),血流TIMI 02级定义为非自发再灌注组(NSR)。比较2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心电图ST段回落及症状缓解对自发再灌注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2组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SR组共38例(18.4%),NSR组共169例(81.6%)。SR组急诊造影前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NSR组(42.1%比14.8%,P<0.001),SR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前症状较最严重时症状缓解>80%的患者比例较NSR组亦明显升高(53.3%比9.0%,P<0.001);心电图ST段回落>50%预测自发再灌注的敏感度42.1%,特异度85.2%,阳性预测值39.0%,阴性预测值86.7%;症状缓解>80%预测自发再灌注敏感度53.3%,特异度91.0%,阳性预测值55.2%,阴性预测值90.3%;若采用症状缓解80%及ST段回落>50%联合标准,则敏感度13.3%,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84.5%。若采用ST段完全回落且症状缓解>80%联合标准,则敏感度13.3%,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7%。冠状动脉造影SR组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状动脉造影NSR组相比为13.2%和25.4%(P=0.285)。结论症状的缓解及心电图的回落对急性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R组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NSR组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PCI)后心肌灌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联合TIMI计帧分级(CTFC)与ST段的回落(STR)评价心肌灌注,并依此分为心肌灌注良好和灌注不良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6个月心室功能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前壁梗死、IRA重建时间长是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周、1个月灌注不良组LVEF低于灌注良好组,而节段运动比率灌注不良组高于灌注良好组。两组患者PCI术后1个月左室收缩功能均较前改善,LVEF增加。随访6个月累计MACE、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灌注不良组高于灌注良好组(均P<0.05)。结论IRA重建时间与心肌灌注显著相关;心肌灌注显著影响AMI患者的心功能,灌注不良者近期MACE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AIMS: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heart failure (HF) on admission fo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to the subsequent in-hospital stroke risk.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VALsarta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ALIANT) registry enrolled 5573 consecutive MI patients at 84 international sites from 1999 to 2001. We calculated odds ratios (ORs) for stroke and adjusted for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Killip Class, and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such as diabetes and prior HF. In-hospital stroke occurred in 81 (1.5%) patients. HF was present on admission in 38%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a stroke and in 24% who did not (P=0.001). Older age (OR 1.03 increase/year,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1.04), Killip Class III (OR 1.66, CI 0.86-3.19) or IV (OR 4.85, CI 1.69-13.93),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OR 1.73, CI 1.06-2.82), and history of stroke (OR 1.89, CI 1.06-3.37) were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ho had in-hospital stroke.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troke was 27.2 and 6.5%, respectively (P<0.001).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troke after MI have a dismal prognosis. The presence of HF on admission for an acute MI increases in-hospital stroke risk. HF treatments may modify the risk of strok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的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描记88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1 h、2 h、3 h、1 d、3 d等时段的心电图,根据有、无早期(溶栓后2 h)ST段的恢复分为三组:A组,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线,即回降的幅度≥90%;B组,ST段回降的幅度在50%~90%之间; C组,ST段回降的幅度不到50%。比较三组心肌酶、左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病死率,A组与B组、C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A组CK峰值低、LVEF 高、预后好;C组则相反。结论:AMI早期溶栓后的心电图ST段变化,有助于对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房功能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超声心动图下左心房功能各指标。结果预后不良患者左心房功能明显较预后良好者差。(P<0.05)。结论左心房功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18.
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80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30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993年1月至2002年8月收住解放军总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123例≥80岁AMI患者为对象,对比分析近期病死组(26例)与存活组(97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点,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高龄AMI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组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左室射血分数≤50%、并发泵衰竭、心律失常、肺炎者多(P<0·05或P<0·01);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者少(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合并泵衰竭是高龄AMI近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比数比和95·0%可信限分别为3·58,1·08~11·90和6·82,1·55~29·98及13·11,3·84~44·78。结论≥80岁AMI患者并存糖尿病、脑梗死和并发泵衰竭是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期间收治的38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0 d病死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84例患者中,30 d病死率为5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侧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未接受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未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未应用静脉硝酸盐制剂,未接受降脂治疗和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是增加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V级和未接受降脂治疗是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V级和未用降脂治疗是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病情的评估,积极进行临床干预,强化降脂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