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蛇毒血凝酶在食道癌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分为蛇毒血凝酶组(Ⅰ组)、立芷血组(Ⅱ组)和生理盐水组(Ⅲ组)各20例。均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各组分别静脉注射2kU蛇毒血凝酶、2kU立芷血或2ml生理盐水。分别观察患者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前、术中30分钟、术毕30分钟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结果 3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Ⅱ组术毕30分钟的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高于Ⅲ组(P〈0.05),切口失血量低于Ⅲ组(P〈0.05)。结论 蛇毒血凝酶对机体凝血功能无影响,蛇毒血凝酶和立芷血都可减少切口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用药组30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两组术前一天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U肌肉注射;术前30 min注射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术后注射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药3d.用药组术中应用注射用血凝酶4U+生理盐水10 ml局部喷洒.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视野清晰度、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并检测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并于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用药组手术视野有效改善率为70.0% (21/30),空白对照组手术视野有效改善例数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中手术出血量[(680.00±95.22) ml],少于空白对照组[(790.00±47.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术后PLT计数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局部喷洒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可改善手术术野清晰度,减少手术出血量;不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蛇毒活性成分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日本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蛇伤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血循毒和混合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PTT均延长:而神经毒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PTT正常.结论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的蛇毒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神经毒毒蛇的蛇毒基本无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给予扩容及调整水电解质紊乱,静滴奥美拉唑42.6 mg,每日1次;静滴卡络磺钠60 mg,每日1次,重度贫血者予输血。治疗组再应用邦亭4 KU加生理盐水20 mL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生理盐水90 mL,每日分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在临床止血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蛇毒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蛇毒活性成分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日本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蛇伤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血循毒和混合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PTT均延长;而神经毒毒蛇咬伤病人的PT及AFIT正常。结论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的蛇毒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神经毒毒蛇的蛇毒基本无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6.
立止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立止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和治疗组(B组,n=10).B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立止血2KU。分别于手术前,开颅手术180分钟,360分钟取静脉血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检测。结果A组PT、APTT、凝血时间随手术时间延长均明显增加(P<0.01,P<0.05,P<0.05;B组PT、APTT、TT自始至终未见明显改变,FIB在两组自始至终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前常规剂量应用立止血(2KU),可有效地促进凝血过程发挥快而持久的止血作用,防止凝血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计算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细菌内毒素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最大无干扰质量浓度.结果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经4倍稀释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质量浓度为0.05KU·mL-1时对细菌内毒素无干扰.结论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热原检查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低容量血液稀释(ANNHD)对骨科手术病人的凝血功能有无影响.方法 22例骨科手术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应用ANNHD维持MAP,并测定术前、术中及术后Hb、Hct、PLT、PT、FIB、APT、TT.结果采用ANNHD方法后,Hct、Hb、Plt、FIB明显上升,而PT、APTT、TT无明显改变.结论 ANNHD方法对骨科手术病人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曲肽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8年4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ASAⅠ-Ⅲ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2 KU;对照组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25 g至术毕。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渗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渗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值、术后再发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术中低体温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综合保温措施保持患者术中体温与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0例〉65岁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非保温组各30例。保温组采用保温毯、温热盐水湿润冲洗腹腔、加温输液等保温措施,非保温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1h时、术毕的肛温变化和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并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保温组比较,非保温组手术1h时和术毕体温较低,术中出血量、失血量均较多;术毕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中出血量;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保持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体温,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行高容血液稀释对手术全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输入2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快速扩容,术中以乳酸林格氏液补充其余体液需要量;对照组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各组患者于急性高血容量血液稀释前、后1 h分别采血,检测Hct、PLT、PT、血小板最大凝集率、gbACT、CR、PF、TP、APTT。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ct、PLT、PT、gbACT、血小板最大凝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T、TP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Hct、PT、CR、TP、PF、血小板最大凝集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扩容效果明显,能有效维持循环稳定,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刚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301-1304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联合血凝酶对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3例)、单纯治疗组(23例),将同期符合标准的未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急症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术中、术后给予血凝酶治疗。联合治疗组术前、术后给予新鲜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残余血肿量、引流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治疗前患者血肿量:联合治疗组为(53±11)ml,单纯治疗组为(51±13)ml,对照组为(50±15)m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43.6±6.2)%]、血小板黏附率[(41.6±8.5)%]与单纯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43.1±5.0)%]、血小板黏附率[(42.7±8.9)%]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65.2±6.1)%]、血小板黏附率[(64.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2.93、40.93,P均〈0.05)。治疗后1d,联合治疗组残余血肿量[(7±4)m1]、引流量[(301±21)m1]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残余血肿量[(19±5)m1]、引流量[(413±26)m1](P均〈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64.8±5.7)%]、血小板黏附率[(63.3±6.6)%],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51.6±3.7)%]、血小板黏附率[(50.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68.1±5.9)%]、血小板黏附率[(67.4±9.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鲜血小板联合血凝酶可以明显改善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对出血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观察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的止血机理及对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巴曲酶与凝血因子Ⅹ激活物(FⅩA)对正常人及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用发色底物法检测FⅩA、巴曲酶及巴曲亭对凝血因子Ⅹ(FⅩ)活化及凝血酶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可以缩短正常人血浆的APTT,其中FⅩA缩短APTT的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r=0.889,P<0.05)。FⅩA、巴曲酶及巴曲亭可纠正出血性疾病患者APTT的延长,三者对PT无明显影响。FⅩA能促进FⅩ的活化及凝血酶的生成,巴曲酶及巴曲亭对二者无明显作用。结论:巴曲亭有明显的促进凝血效果,并可纠正出血性疾病的止血异常,其有效成分巴曲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而FⅩA通过活化FⅩ促使凝血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大量输血后对患者机体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5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中,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术中输入小于1 000mL血液制品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K+、Na+、Cl-、Ca2+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术后输入3 000mL以上血液制品,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1),同时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下降,K+、Ca2+下降明显(P0.01)。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低钾和低钙血症及凝血功能紊乱,手术时应动态监测各项指标,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87例,在巴曲酶治疗前及治疗3、6d后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巴曲霉治疗后,患者PT、TT延长(P〈0.05),Fib降低(P〈0.01),FDP升高(P〈0.01),而APTT、D-二聚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T、Fib、FDP可用于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凝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止血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江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后并发HC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93例接受血凝酶治疗患者,纳人研究组;80例未接受血凝酶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中Ⅰ、Ⅱ、Ⅲ及Ⅳ级HC患者分别为28、25、20及20例,而对照组中Ⅰ、Ⅱ、Ⅲ及Ⅳ级HC患者各为20例.对照组HC患者采用常规水化、碱化尿液,同时选用广谱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20例Ⅳ级HC患者经上述常规治疗后,出血症状均无明显改善,进一步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措施后,再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最终出血停止.研究组HC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血凝酶,第一阶段治疗剂量为1 U/次,1次/d,如初次治疗无变态反应发生,间隔1d后,则第二阶段治疗剂量可增加至1 U/次,1~2次/d,第二阶段连续用药3~7 d为1个治疗周期.研究组20例Ⅳ级HC患者经常规治疗联合血凝酶治疗后,出血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故进一步采取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措施后,再次静脉输注血凝酶,最终出血停止.本研究按照研究组第二阶段血凝酶治疗剂量,进一步将其分为1 U/d亚组(n=29)与2 U/d亚组(n=64),再按照第二阶段血凝酶治疗的总剂量分为血凝酶总剂量>6U亚组(n=62)与血凝酶总剂量≤6U亚组(n=31).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HC持续时间,研究组血凝酶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HC复发情况.统计学比较两组HC持续时间,以及研究组的4个亚组血凝酶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相关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HC分级、疾病类型及移植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研究组HC持续时间为(14.5±5.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5±7.7)d,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1,P=0.000).研究组Ⅰ、Ⅱ及Ⅲ级HC持续时间分别为(9.7±4.5)d、(14.2±5.8)d及(23.4±8.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3±8.6)d、(26.8±10.9)d及(36.5±17.8)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9、4.979、2.967,P=0.000、0.000、0.004).研究组与对照组Ⅳ级HC进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前,HC持续时间分别为(26.4±7.8)d与(28.0±10.9)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而经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再给予研究组患者血凝酶治疗,对照组再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直至出血停止时,两组HC时间分别为(6.7±1.6)d与(9.6±2.1)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2,P=0.000).②研究组中,1 U/d亚组经血凝酶治疗后,Fib水平为(2.3±0.6)g/L,低于血凝酶治疗前的(2.7±0.4)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4),而血凝酶治疗前、后PT、APTT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U/d亚组、血凝酶总剂量>6U亚组及≤6U亚组经血凝酶治疗后,Fib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较血凝酶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b水平比较:t=7.170、7.195、2.490,P=0.000、0.000、0.016;血小板计数比较:t=3.563、5.179、2.189,P=0.001、0.000、0.032),而血凝酶治疗前、后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中,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8例患者出现移值物抗宿主疾病(GVHD);对照组中,2例出现肾功能损害,4例出现GVHD,3例出现药源性肝功能损伤.经相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上述不良反应均得以改善.④研究组中,5例患者停用血凝酶后,HC复发,再次应用血凝酶治疗2~3个周期后得到控制;最终因肺部感染与肺泡出血死亡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1例.对照组中,3例HC复发,经DSA下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得以控制;最终因重度肺部感染、GVHD及颅内出血,各死亡1例.结论 血凝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用于治疗allo-HSCT术后并发HC,可有效缩短HC持续时间.但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血凝酶治疗HC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是否值得临床推广,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期间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普外科施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系列体温保护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定量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无显著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积极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期间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普外科施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一系列体温保护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定量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无显著变化,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手术出血量,积极的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