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采集的病史数据,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发生及进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08-2014.08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TC≥5.72mmol/L)患者138例,根据彩色超声结果分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组74例和非外周血管粥样硬化6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有/无2型糖尿病、有/无高血压病、体育活动形式、TG、LDL-C、HDL-C等数据资料。结果:高胆固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粥样硬化组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体育活动、饮酒、吸烟、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TG、LDL-C、H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吸烟、合并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TG、LDL-C、HDL-C与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P<0.05)。结论:通过纠正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控制降低血清TG、LDL-C水平和升高血清HDL-C水平,可以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35%的男性和15%的女性存在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低HDL-C血症的发生也在增加。它与心肌梗死、卒中、猝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严重的早发冠心病的发生高度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大约63%存在低HDL-C血症。病例对照和前瞻性观察研究几乎无一例外地证实低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HDL胆固醇水平过低可导致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de Craen及其同事报道说,在85岁或更年长的人群中,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较低者与HDL胆固醇水平较高者相比,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及阿尔茨海默病。 de Craen等人指出,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可影响β-淀粉样蛋白的构成,后者是淀粉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间接证据显示,HDL胆固醇可以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50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558名正常人的T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TC、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1),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酒和TC增高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吸烟的比例在两组间未见差异。将TC水平分为〈5.20TC5.20-和≥5.72mmol/L3个等级,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以最低浓度TC为参照,当TC≥5.72mmol/L时,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高(OR=3.098,P〈0.001),是低水平TC(5.20mmol/L)人群的3.098倍。结论血浆TC、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增高及饮酒与心肌梗死患病有关。TC≥5.72mmol/L时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前,JAMA杂志发表了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Primau Results of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 Itervention Trial,MRFIT)。该试验试图证实降低胆固醇以及治疗其他危险因素,可减少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后,多个试验均显示了降低胆固醇的心血管获益,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然而,直到1993年,并无试验明确证实总死亡率降低。所以,关于降低胆固醇是否能真正获益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6.
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能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历100余年的探索,现已充分认识到,血浆总胆固醇(TC)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和临床研究均一致证明,血浆TC特别是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积极降低LDL- C能显著减少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许多有关降TC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初步的结果表明,血浆TC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即可降低2%。但是,由于缺乏强有效的降低TC的药物,依据那时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20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照血清总胆固醇的检测结果分为A组(血清总胆固醇<4.16 mmol/L)、B组(血清总胆固醇4.16~<4.68 mmol/L)、C组(血清总胆固醇4.68~<5.2 mmol/L)和D组(血清总胆固醇>5.2 mmol/L)。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检测和体格检查,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和死亡情况。结果:4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D组病死率均高于B组,D组病死率亦高于C组(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16 mmol/L或>5.20 mmol/L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病死率有紧密的相关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为引起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E-C)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拔:将931份心脏科住院病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小于1.04mmol/L为低水平组,1.04—1.54mmol/L为适当水平组,大于等于1.55mmol/L为高水平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尿酸(UA)、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水平组和(或)适当水平组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2型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随机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差异(P〉0.05)。3组病人的住院天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水平组总胆固醇(TC),收缩压最高(P〈0.05)。结论:虽然高水平、适当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明显。但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相似文献   

9.
兔高胆固醇血症初期的病理生理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病变环节之一。目前对HC损害大血管及其机制的资料丰富.认识比较深入,但对HC初期微血管、微循环的改变缺乏相关的文献资料。由于探讨HC初期微血管、微循环变化对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因而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病理生理学领域已有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冠心病(CH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3268例正常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TCH、TG、HDL—C和LDL—C测定,计算出non—HDL—C值,正常组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并分析统计。结果3268例正常人血清non-HDL—C水平随年龄逐渐上升,60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235例各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non—HDL—C测定无干扰、简便、快速,是评价和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观察L-精氨酸对高胆固醇血症鹌鹑主动脉弱杰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取雄性日本鹌鹑30只,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高脂组喂1%胆固醇+3%猪油;L-精氨酸组喂高脂饲料+饮水补充2.25%L-精氨酸。8周后处死动物,取出主动脉,形态学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获取血清作生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席荣 《大家健康》2008,(3):72-72
在众多营养素中,胆固醇无疑是令中老年人关注的一种,因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不少中老年人对胆固醇心存疑虑,面对美味佳肴,如何才能控制好胆固醇的摄入量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观察L-精氨酸对高胆固醇血症鹌鹑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取雄性日本鹌鹑30只,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高脂组喂1%胆固醇+3%猪油(高脂饲料);L-精氨酸组喂高脂饲料+饮水补充225%L-精氨酸。8周后处死动物,取出主动脉,形态学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计算斑块面积百分比;获取血清作生化分析。结果:(1)高胆固醇血症诱导主动脉内膜增生及粥样硬化病变。(2)补充2.25%L-精氨酸,血清精氨酸浓度上升一倍。(3)L-精氨酸组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厚度与胆固醇组比较,分别减少34%和38%(P<0.01);主动脉壁、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下降51%和33%(P<0.01);丙二醛下降56%(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一倍(P<0.01)。这些结果提示,L-精氨酸可抑制高胆固醇血症诱导的鹌鹑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其机制可能涉及降脂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 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合肥市健康体检人群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年龄大于20岁,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所有对象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肥胖、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与血胆固醇的关系。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7.47%(95%CI:17.06%~17.88%),男性(17.67%)与女性(17.11%)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胆固醇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年龄增长、肥胖、高血糖(空腹)、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均为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肥胖者中,有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或者高三酰甘油血症者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高危人群。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控制体质量、血压和血糖将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副作用恶心、呕吐却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临床对防治恶心、呕吐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具体方法很多 ,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进展报道如下。1 药物治疗雷莫司琼 (奈西雅 ) :治疗患者 40例 ,分AB、BA两组各 2 0例 ,采用随机交叉 ,自身对照。AB组第 1周期用奈西雅 0 .3mg。第 2周期用康泉 3mg ,BA组用药与AB组相反 ,均化疗前 15分钟静脉注入 ,每天 1次 ,结果 :在化疗后 12小时内奈西雅对食欲缺乏的控制率 70 %,2 4小时内恶心抑制作用5 7.5 %,优于康泉 47.5 %及 37.5 %(P <0 .0 5 )。奈…  相似文献   

17.
探讨直接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水平升高与冠心病(CHD)防治关系.方法采用液体试剂用清除法测定50例CHD患者及50例无CHD患者血清中D-LDL-C水平,同时还检测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CHD组的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D-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结论D-LDL-C是CHD发病的高危因素.它的定期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CHD必不可少的指标.目的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香  书君丽 《吉林医学》2010,31(17):2678-2682
<正>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它的病因复杂,是一个在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复杂改变的疾病。涉及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环境学等多种学科。研究证明,缺血性脑卒中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固醇胆囊息肉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 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19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按照术后胆囊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息肉组(162例)和非胆固醇息肉组(5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肝功、超敏C反应蛋白、CA199、癌胚抗原(CEA)、胆囊结石病史、糖尿病病史、肝硬化病史进行数据收集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经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分析结果显示:1.脂代谢相关指标在胆固醇息肉组和非胆固醇息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总胆固醇指标在胆固醇息肉组高于非胆固醇息肉组,且高于参考值范围;3.胆固醇息肉组和非胆固醇息肉组比较部分脂代谢指标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在参考值范围内。胆固醇息肉形成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Logistic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14,P<0.001。模型纳入的8个自变量中,总胆固醇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胆固醇息肉的风险相比于非胆固醇息肉组将增加38.2倍(P<0.05)。结论 总胆固醇是胆囊胆固醇息肉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琪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09,33(7):506-508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直接检测法对70例脑卒中患者血浆LDL-C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并详细记录病史。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浆LDL-C含量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DL-C与吸烟史、高血压史、胆固醇、血糖,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饮酒、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LDL-C与脑卒中的多种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防脑卒中的临床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