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建钢  卢占兴  余为民  魏祥  丁朝鹏 《医学信息》2010,23(14):2383-2385
目的探讨中耳鼓室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1例中耳鼓室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鼓室球瘤均发生于下鼓室靠近鼓岬,T1WI呈显著异常对比增强,中耳腔壁骨质无破坏。结论中耳鼓室球瘤CT及MRI影像学有一定的特征表现,综合CT及MRI影像特点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骨原发性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骨血管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点.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岁(12~6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均表现为颅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锐利.CT表现:1例为低密度病变,9例为高、低混杂密度病灶,内可有密集的点、线样高密度骨纹影,表浅者骨针与颅骨表面垂直,深部者骨针呈蜂窝状.MRI表现:1例为长T1,长T2信号,8例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无骨针区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原发性颅骨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从而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2月4所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例肾平滑肌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6~77岁。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平扫2例, 其中1例同时行增强检查。结果 6例共发现7个平滑肌瘤病灶,肿瘤最大径2.5~7 cm,平均5.3 cm;其中5个位于右肾,2个位于左肾;5个位于肾脏边缘,1个位于肾实质内,1个位于肾盂。肿瘤呈圆形和椭圆形各3个,呈分叶状1个。CT平扫5个病灶呈高密度,2个呈等密度;1个病灶密度不均,肿块内见坏死、囊变,其它6个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7个病灶均表现出渐进性延迟强化的特点,其中6个呈均匀强化,1个强化不均。MRI平扫2例共检出3个病灶:2个信号均匀,其中1个呈T1WI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1个呈 T1WI等信号、T2WI明显低信号;1个信号不均,T1WI、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上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肿瘤包膜;2个瘤体内见斑点状钙化。MRI增强检查1个病灶呈均匀延迟强化。结论 肾平滑肌瘤的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发生于肾脏边缘密度或信号均匀的软组织肿块,CT 或 MRI增强扫描呈均匀延迟强化特点;虽然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但熟悉其影像表现特点,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尽早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4.
刘平  王飞 《医学信息》2008,21(1):51-52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1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GIST中原发于胃15例,食管1例,小肠1例。外生性生长者15例,向腔内生长者2例。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9例):胃腔偏心性狭窄,粘膜纹展平、移位。CT表现(11例):肿瘤向腔外生长,呈等、低密度,有不均匀较明显强化,未见淋巴结肿大。MRI表现(2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强化较明显,包膜完整。结论 影像学表现对GIST诊断有帮助,CT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肿瘤外生性生长和未见淋巴结肿大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钟斌 《医学信息》2007,20(4):651-653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对我院从1999~200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或/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43岁。检查设备为GE980型CT机,GE Prospeed SX Advantage型螺旋CT机,GE1.0T Signa Horizon LX型磁共振设备,行CT或/和MRI平扫,然后行产强检查。结果16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11例,左侧5例。最小病灶为9×12mm,最大病灶为170×120mm。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缘部分清楚,增强可显示部分强化,MRI表现为T1WI类似肝实质信号,T2WI接近或高于肝实质信号。结论①肾上腺皮质腺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②结合临床资料,肾上腺皮质腺瘤能与部分肾上腺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肝后胆囊CT、MRI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伴发病变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02年1月—2015年6月经CT、MRI检查发现的25例肝后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42~79岁。25例均行CT平扫,其中1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9例行MR胰胆管造影检查。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胆囊均位于肝右叶后方、肝肾之间。8例肝脏各叶段比例基本正常,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右叶发育不全,同时伴左叶增大14例、尾叶增大5例。1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肝门静脉左支增粗、延长,同时伴肝门静脉右支细、短。25例中,2例无肝胆系统伴发病变;23例见肝右叶胆管结石,其中6例见肝左叶胆管结石,10例见胆总管结石,4例伴发肝右叶胆管细胞癌,12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感染,2例伴肝脓肿形成。25例中9例行MRCP检查,8例显示胆囊管低位汇合。结论 肝后胆囊常伴发肝胆系统结石、炎症及肿瘤,胆囊管低位汇合可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韩礼良 《医学信息》2009,22(6):535-537
目的探讨CT、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CT、MRI表现。其中CT平扫5例,1例行增强扫描;MRI平扫11例,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裂、脑池狭窄、闭塞,钙化,脑积水,胼胝体、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增强后显示鞍上池、侧裂池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为脑沟、脑池狭窄和闭塞,邻近的柔脑膜增厚,增强MRI上,受累的脑膜呈条片状、斑块状、结节状或环状显著强化10例;合并脑积水6例,结核球5例,室管膜炎4例,腔隙性脑梗塞3例,结核性脑脓肿2例,粟粒性脑结核1例;阴性1例。结论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可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优于CT。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复习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3例位于胰头,8例位于体尾部,肿瘤直径2~15cm。19例与周围组织界限清,具有完整的包膜,以囊实性为主,囊最大直径4cm,囊壁厚0.2~3cm;仅2例为实性。位于胰头的肿瘤胰管及胆总管扩张不明显。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结论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病理变化是CT表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12例,8例行CT平扫,4例行CT增强扫描,12例均行MR检查,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2例CA共检出14个病灶。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多见(10/12)。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高或稍高密度病灶,多数为不均匀,常伴钙化、出血。MRI平扫大部分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1个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影,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及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后均呈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检查对C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I优于CT,是诊断本疾病最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老年男性多见,病灶多发多见,近中线室管膜周围脑白质及脑表面多见。CT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信号多较均匀,少见囊变、坏死,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多较轻,T2-FLAIR及DWI多呈均匀性稍高或高信号,病灶多均匀性强化,可呈"握拳状"、裂隙状分叶改变。结论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骶前肿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 《解剖与临床》2007,12(3):190-192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骶前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术前行直肠指检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定位诊断,均经腹膜外途径手术切除,其中完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2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1例中有10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10 a,无复发.结论: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是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经腹膜外途径切除骶前肿瘤安全、可靠,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2272例小儿肿瘤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了15年内2272例小儿肿瘤。男1324例(58.3%),女948例(41.7%),男女之比1.40:1。良性1177例(51.8%),恶性1095例(48.2%)。男女之比为1.23:1,恶性瘤为1.61:1。良恶性瘤各有2个年龄高峰并形成2次曲线交叉。2~11岁之间,恶性瘤多于良性瘤。与国内外资料比较,山东地区小儿脑瘤与鼻咽癌发病率较高,而视网膜母细胞瘤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CT和MRI表现与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的CT和MRI特征.结果 8例CT表现为结肠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其中4例见肾型或双叶型影,3例见香肠样影,2例呈羽毛球样影;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强化.3例MRI检查发现结肠内偏心性或套环样肿块,其中1例可见羽毛球征.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具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发现潜在的病因;MRI可发现有价值征象.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肠套叠CT和MRI征象与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CT和MRI表现与诊断的价值 .方法 总结 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的CT和MRI特征 .结果  8例CT表现为结肠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 ,其中 4例见肾型或双叶型影 ,3例见香肠样影 ,2例呈羽毛球样影 ;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强化 .3例MRI检查发现结肠内偏心性或套环样肿块 ,其中 1例可见羽毛球征 .结论 CT对成人肠套叠具有诊断价值 ,但不能发现潜在的病因 ;MRI可发现有价值征象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CT特征及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PTP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年龄24.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位于胰头2例,胰体1例,胰尾3例;胰尾3例中,1例发生肝脾多发转移,1例发生肝脏多发转移。总结其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特征。结果:CT平扫病灶大小约3 cm ×5 cm~11 cm ×10 cm,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均可见包膜;1例病灶周缘可见细条状及斑点状钙化,2例病灶内可见斑片状出血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持续强化,可见特征性表现“浮云”征。所有病例均未见胆管或胰管扩张。6例病变病理检查均显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纤维包膜,瘤组织由实性区、假乳头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形态较一致,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及退行性变。结论:SPTP好发于青年女性,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细胞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特征性的分支状假乳头状结构是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周洪燕 《解剖与临床》2007,12(6):407-40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52例,其中行肿瘤剥除术130例,行肿瘤剥除加患侧附件切除术22例.结果:152例手术均顺利,并获治愈.术后并发皮下气肿2例(1.31%),2天后自行吸收.134例获1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耳畸形对圆窗激振性能的影响,为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构建包含两腔不对称的非螺旋耳蜗的人耳有限元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通过改变相应组织的材料属性,分别模拟听骨链固定、听骨链融合、听小骨缺损3种中耳畸形对圆窗激振性能的影响。结果中耳畸形主要影响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的低频性能,听骨链固定和听骨链融合对圆窗激振起恶化效果。镫骨固定对圆窗激振补偿性能的影响最大,恶化量高达47.93 dB;听小骨缺损可提高圆窗激振的性能,最大改善量为6.24 dB。结论中耳畸形对圆窗激振的低频性能有影响,临床植入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时需要针对性地提高其作动器的输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