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芪丹泡腾片(QDP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观测QDPT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 QDPTP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神经行为评级,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亦能拮抗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力下降及MDA含量升高,高剂量(900mg/kg)组还能使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β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QDPT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50 mg/kg)对照组和TFP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模型组和用药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低、中、高剂量的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功能(N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N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内SOD活力和MD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SS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中、高剂量组能使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脑组织内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使SOD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FP能显著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神经功能,使脑组织梗死面积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 1,GM1)对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尤其是老年患者寻找有效的脑保护剂。方法:选择鼠龄4~5月和鼠龄11-12月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各18只,分为成年组和老年组,各组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组3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再灌注后24h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行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成年组相比,老年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且老年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均高于成年组(P〈0.01);GM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病理改变亦明显减轻,但GM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结论:GM1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和脑水肿,可明显改善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柚皮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柚皮素对大鼠居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3种不同剂量的柚皮素灌服2周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后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结果柚皮素可显著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柚皮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苷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亚细胞器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内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脑亚细胞器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发挥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及依托咪酯脑保护的适宜剂量。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后处理1,2,3组(Eto1,2,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除Sham组外,其他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造型,缺血20min后给予相应处理并恢复血流,24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测定其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并取脑组织视交叉平面在HE染色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Eto1,2,3组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Eto3组与Eto1、2组比较,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均〈0.05)。结论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有关,Eto1、2组的脑保护作用强于Eto3组。  相似文献   

7.
涂丰霞  陈翔  刘婵  林小燕 《浙江医学》2010,32(5):682-684
目的 观察芹菜素对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探讨芹菜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药可能.方法 将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及芹菜素组(A组),后2组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24、48、72h和7d各4亚组,总共9小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1.5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按Zea Iorlga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观察至规定时间断头取脑,制备脑组织匀浆,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M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SOD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M72h组MDA含量明显高于M24h和M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芹菜素干预后,脑组织MDA含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48h和72h有所降低(P〈0.05),而SOD活性在缺血再灌注后48、72h和7d有所增高(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组在脑缺血再灌注7d神经行为学评分较之前各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芹菜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72h有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7d,神经行为学评分与MD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516,P=0.041;r=0.582,P=0.018);与SOD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565,P=0.023;r=0.599,P=0.014).结论 芹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水溶性的丹参酮ⅡA纳米制剂灌胃给药,观测其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25 mg/kg)能使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脑梗塞范围和脑含水量显著降低;丹参酮ⅡA亦能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SOD活力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并使脑组织NO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NO、NOS、MDA、SOD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行为学障碍,降低梗死率,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同时可以降低脑内NO、NOS和MDA的含量,增加SOD含量。结论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线栓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建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膜同组及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等5组,每组10只,假手术大鼠10只设为对照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以升高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降低脑梗死率及脑含水量,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高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各种效应与尼膜同组相似。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115例ICD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4例69支血管闭塞,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为28支和27支。血管狭窄75例133处,以颈内动脉最常见。其它尚有血管迂曲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大多数患者依据血管造影和有关临床资料可诊断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提示脑血管造影在ICD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脑氧供取决于相对稳定和充足的脑血流,以此来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在围术期进行脑血流监测可以防止缺血性或高灌注性脑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很多监测脑血流方法,各有优势以及局限性,尚无一种完美的监测手段。本文就目前围术期一些常用以及新出现的成人脑血流监测方法,结合其出现的时间、原理、临床应用进展以及相应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神经降压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向红  李志超  贾斌 《医学争鸣》2004,25(7):650-652
目的:观察神经降压素(NT)在脑血管病(CVD)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和预后寻找有效指标.方法:用放免测定方法动态观察159例CVD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中NT含量.结果:脑出血(CH)患者急性期血浆NT水平峰值为(63.37±27.54)ng/L,与对照组(46.75±5.15)ng/L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CH患者30d后血浆中N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血浆NT水平峰值为(38.69±11.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NT(46.75±5.15)ng/L水平,发病10d后血浆中N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T在CV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观察血浆中NT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CVD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脑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存在及其影响.方法 选取CVS患者17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痉挛组,所有患者按照脑室出血诊疗指南治疗,抗痉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痉挛治疗.所有患者第5~7、10、14天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脑血流情况,计算血管痉挛指数,第5、14天所有患者做MRI灌注成像测定脑血容量判断有无脑缺血,并评估CVS及其影响.结果 脑室出血后,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痉挛,随着时间推移,痉挛指数不断增大,提示痉挛加重.抗痉挛组各时间段痉挛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抗痉挛组灌注参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后发现,抗痉挛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脑室出血后,通过抗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青年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经脑CT确诊的33例39岁以下青年脑出血,占脑出血病例的15%,出血多位于脑叶。青年脑出血有以下特点:(1) 头痛、呕吐、抽搐、颈强等症出现率高;(2) 昏迷、共同偏视、偏瘫、一侧病理征、高血压等症出现率低;(3) 在病因方面,青年脑出血主要由脑血管畸形引起(4) 对所有病例均应争取做脑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脑血管畸形应行外科手术。青年脑出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早期预防、及时诊疗,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死亡和病残率。方法:加强国产期保健,防治新生儿窒息,加强对胎儿的监护,提高产科技术,适当放宽剖腹产手术指征。在治疗HIE应采取综合疗法,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护各脏器正常功能。应用丽珠赛乐(国产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结果:HIE患儿疗效提高,使轻、中度病例不产生神经后遗症。结论:应及早使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治疗,尽快使受损神经细胞恢复代谢功能,避免神经细胞死亡及产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出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78例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于24h内复查头颅CT或MRI,溶栓前后按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出血,且几乎发生于溶栓后24h内,其原因与栓子溶解后血液渗出,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再通后灌注损伤等有关。另外动脉内溶栓可能是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的有效方法。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有效的,但可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方法 :分别采用骨窗血肿清除术、骨瓣血肿清除术、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术后逐级降血压、应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解除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短期应用止血药。结果 :预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Ⅰ级 4例 ,Ⅱ级 3例 ,Ⅲ级1例 ,Ⅳ级 2例 ,Ⅴ级 2例 ,死亡 2例。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发生与预防与高血压病、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