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以寻找作用更强、选择性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烯反应、水解及水合肼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及其衍生物,并进行体外药理实验考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5个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4)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最强,比对照物MCI-154强10倍;化合物(6)、(7)、(8)、(12)、(13)、(14)的活性也优于MCI-154.结论:合成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一类6-(取代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期发现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傅-克反应、水解反应及水合肼环合反应、溴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共合成6-「4-(取代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11个,均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结构。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论:首次合成了11个6「4-「4-(取代苯乙酮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与先导化合物CCI17810相当,化合物(3),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6-[4-(4-取代乙酰胺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4-取代酰胺基哌嗪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寻找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希反应、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M)和(N),再经缩合和取代反应得到两类目标化合物,参考Bonn方法进行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2个,其中10个属首次报道,通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结构。其中化合物(9)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为对照物CCI-17810的60多倍;化合物(6)、(7)、(10)、(11)、(12)的活性也优于CCI-17810.结论: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加入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该新哒嗪酮类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μmol/L)分别为1.04、2.80、3.01、7.32.结论 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加入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该哒嗪酮类化合物对 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04μmol/L 和2.80μmol/L。结论新的6-(4-取代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为寻找新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根据Picotamide具有选择性抑制血栓素合成和阻断血小板血栓素受体的双重作用,合成了Picotamide及其15个类似物。对中间体3-氨甲基吡啶的合成进行了摸索,采用3-腈基吡啶酸性溶剂中常压氢化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和红外图谱确定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穿心莲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追踪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研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5,5‘-双氧甲基呋喃醛(Ⅱ),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Ⅲ),4-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Ⅳ),4-羟基-烟酸(Ⅴ),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Ⅳ、Ⅵ、Ⅵ均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前药设计原理,以普拉格雷代谢物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2-羟基四氢噻吩并吡啶烷氧羰基酯类衍生物(1~8),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MS和HRMS确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活性评价,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除化合物5外,其余大部分化合物都显示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部分化合物显示了与普拉格雷相当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丹皮酚为起始原料,经结构修饰得到25个新的丹皮酚肟类衍生物4a ~ 4y,其结构经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h、4j对两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优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且化合物4h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类药性,可作为新的抗血小板活性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ilostazol is a newly developed antiplatelet drug tha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for clinical use. Its antiplatelet action appears to be mainly related to inhibition of intracellular phosphodiesterase activity. Recently, cilostazol has been used for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coronary bare metal stent implantation for thrombosis and restenosis prevention. Thi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double blind trial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ilostazol for the prevention of late restenosis and acute or subacute stent thrombo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sten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group with cilostazol 200 mg/d (n = 60), clopidogrel 75 mg/d and aspirin 100 mg/d or to control group with clopidogrel treatment 75 mg/d (n = 60) and aspirin 100 mg/d. Follow-up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6-9 months later.Results Nine months major adverse cardio-cerebral event (MACCE) were lower in treatment groups (P<0.05). The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QCA) at 6 months follow-up showed that minimum lumen diameter (MLD) was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14±0.52)mm vs (1.82±0.36)mm, P<0.05]. Late lumen loss (LL) [(0.82±0.42)mm vs (1.31±0.58)mm; P<0.01], restenosis rate (RR) (14% vs 32%; P<0.05) an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ion (TLR) rate (5% vs 17%; P<0.05) were low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ilostazol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regimen for prevention not only stent thrombosis but also RR and TLR through reducing MLD without the risk of increasing bleed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槟榔子(Areca catechu)粗提取物中所含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70%甲醇水溶液对槟榔子进行粗提取。使用生物发光血小板凝集仪在富血小板血浆中测定槟榔子粗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用分光光度计在试管内测定槟榔子粗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检测槟榔子中的多种化合物以测定槟榔子中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有效成分。结果:槟榔子粗提取物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活化因子、肾上腺素及钙离子载体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尤其对二磷酸腺苷及钙离子载体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最为明显;槟榔子粗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所检测的槟榔子所含化合物中,只有儿茶素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显著弱于槟榔子粗提取物,提示槟榔子中的其他成分参与了这种抑制作用;鞣酸、没食子酸、薯蓣皂苷元和异去甲槟榔次碱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中鞣酸的抑制作用强于槟榔子粗提取物。结论:槟榔子中含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有效成分,而发挥这些功效的确切成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血竭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血竭在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毛细血管法测定凝血时间,体内血小板致聚剂--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瘀模型.结果 不同产地血竭对正常小鼠的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较明显抑制小鼠对血小板致聚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 国产血竭和进口血竭均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伐沙班是噁唑烷酮类选择性Ⅹa因子抑制剂,本文在利伐沙班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2-苯胺基乙醇经过酰化,再依次经过硝化、还原、与环氧化合物缩合、CDI缩合、脱除保护基制得中间体4-{4-[(5S)-5-(氨基甲基)-2-氧代-1,3-噁唑烷-3-基]苯基}吗啉-3-酮,再与噻吩酰氯缩合制得利伐沙班,或者与噻唑类酰氯缩合生成目标衍生物,共合成了10个利伐沙班衍生物(11a~11j),其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然后测定了目标衍生物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但活性低于利伐沙班。  相似文献   

17.
在阿哌沙班的结构基础上,保持其P1部分不变,对其P4部分进行结构改造,用一系列芳香酰胺基团代替2-氮己酮,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报道的吡唑并吡啶酮类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IR,1H NMR和MS确证,并对这些化合物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但活性均低于阳性药阿哌沙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