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肺炎衣原体抗体IgM(CP-IgM)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44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同时检测血清中的PCT、CP-IgM和MP-IgM.结果 644例患儿中,CP-IgM阳性53例(8.23%),MP-IgM阳性96例(14.91%),感染肺炎衣原体儿童血清中PCT结果为(0.30±0.15)mg/L,感染肺炎支原体儿童血清中PCT结果为(0.27±0.20)mg/L,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PCT结果为(6.12±1.87)mg/L,肺炎衣原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PCT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联合检测PCT、CP-IgM和MP-IgM具有临床诊断鉴别意义,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临床意义。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175例,运用间接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将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阳性组)330例,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阴性组)330例,使用德灵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1gG、IgM、IgA)数值。结果表明1175份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中,330份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9%。运用软件SPSS12.0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R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感染者IgM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照组,而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故MP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紊乱,因而免疫球蛋白及CRP同时测定可作为小儿MP急性期感染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现状及特点,为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对检测阳性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检测共260例患儿经肺炎支原体感染抗体检测呈阳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易感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及婴幼儿,经支原体抗体检验可以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的特点,为临床早期病原学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宜兴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21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9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并对上述病原谱、病原流行情况等进行资料汇总分析。结果1 21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71例,阳性率30.5%,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占总样本的16.8%,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5.8%)和副流感病毒(2.7%)。20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1种或1种以上感染,占总混合感染的55.2%。肺炎支原体春夏季病毒检出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乙型流感病毒夏季病毒检出率高于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1~3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1岁和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3岁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率均高于1岁和3岁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年龄段副流感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比较普遍;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以夏季感染为主;1~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喘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84例年龄3岁以下MP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喘息症状进行血清IgE水平及有无特异性体质如湿疹史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MP感染患儿喘息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无喘息组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比例高于无喘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儿随访喘息组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住院比例高于无喘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合并喘息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于无喘息组,应向家长详细交代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肺炎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肺炎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检测血清MP-IgM、血清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48.1%(26/54),显著高于对照组1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儿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间存在密切联系,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致患儿症状加重,可通过强化小儿支气管哮喘检查,检测相关指标,可有效及早进行诊断,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探索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病例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特征。方法:收集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0例中,咳嗽者48例(94.0%)及发热29例(58.3%)为主要症状,出现肺部体征者(84%);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均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0×109/L共计32例(64.0%);中性粒细胞>70%为27例(54.0%),C反应蛋白升高30例(60%),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42例(84%)。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以肺部表现明显。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白细胞及hs-CRP,可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M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2014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呼吸道感染患儿652例。通过咽拭子进行MP培养,统计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MP感染情况及不同抗生素间耐药率。结果在对65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标本培养中,MP培养结果阳性200例,总阳性率为30.67%。不同季节MP分离培养阳性率存在差异,冬季时MP分离培养阳性率最低(15.00%),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秋季最高,为38.50%。男性患儿MP感染阳性率为30.02%(124/413),略低于女性患儿,31.80%(76/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患儿M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6~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其余各时间段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药敏试验表明不同抗生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阿奇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与年龄有关,冬季少发,在临床治疗时需进行MP咽拭子培养和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慢性咳嗽的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92例慢性咳嗽的儿童者肺炎支原体IgM阳性42例(45.65%),高于对照组。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小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 36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体。结果 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病例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151例(21.73%),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为193例(27.77%);病毒阳性标本为217例(31.22%),混合感染为134例(19.28%)。细菌阳性前6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中,血清支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133例(68.91%),血清衣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58例(30.05%),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同时阳性为22例,嗜肺军团杆菌阳性为2例(1.04%)。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为102例(47.00%),腺病毒阳性为73例(33.64%),柯萨奇病毒阳性为8例(3.69%),混合病毒感染阳性为34例(15.67%)。结论 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其次为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23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细菌培养(标本包括患儿血、痰、肺泡灌洗液及胸腔积液),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IgM抗体及肺炎衣原体IgM抗体。结果 223例MPP患儿检出其他病原133例(59.6%),其中肺炎衣原体80例(35.9%),病毒43例(19.3%),其中混合2种病毒感染9例(4%),细菌32例(14.3%)。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最高(35.9%),8岁组更高达58.3%;其次为病毒感染(19.3%),3岁组合并病毒感染率最高(60%),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腺病毒次之;混合细菌感染率最低(14.3%),肺炎链球菌均占各年龄组细菌感染首位。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半数以上(59.6%)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衣原体最常见,其次为病毒,混合细菌感染率最低;婴幼儿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年长儿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肺炎链球菌均占各年龄组细菌感染首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性,以及血清中IL-4、sIL-2R表达情况。方法镇江地区10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观察组患儿MP抗体阳性6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4例,观察治疗1周后缓解期患儿血清IL-4、sIL-2R水平的表达。结果 (1)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P0.01),MP-IgM阳性率以学龄儿童最高(P0.01);(2)观察组治疗前IL-4和sIL-2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05),常规治疗组IL-4和sIL-2R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05)。结论 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相关,且学龄儿童为MP感染好发年龄段;IL-4、sIL-2R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相关;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因此所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明确合并MP感染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是首选药物,通过检测细胞因子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沈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3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因支气管炎或肺炎近1年仅住院1次,既往身体健康的患儿100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针对两组患儿合并胸膜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患儿合并重症肺炎及病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既往反复发生喘息、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异性体质、鼻炎鼻后滴患儿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产史和出生时体重低,以及是否母乳喂养、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较既往免疫功能正常患儿无明显差异.既往反复发生喘息、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异性体质、鼻炎鼻后滴为儿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血常规改变,以期寻求早期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简单方法。方法对1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42例门诊体检正常小儿分别检测末梢血常规比较其特点。结果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较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采用SERODIA-MYCOⅡ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80确诊为MP感染的4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①45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22例合并肺外脏器受损(占48.9%),其中年长儿17例,受损脏器中以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36.4%、31.8%、22.7%,皮肤损害(4.1%)少见;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天左右好转,出院后继续服药2周痊愈。②实验室检查中:血Mp-IgM均≥1:80,C反应蛋白(CRP)>15mg/L。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损,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的呼吸道感染及多脏器受损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是否有被MP感染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抗体检测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3岁49例(29.00%),4~7岁70例(42.00%),8~14岁49例(29.00%)。98%患儿有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咳嗽。胸片X线及胸部CT检查以斑片状病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大片状肺实质性病变及肺叶实质性病变占72.00%(121例)。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缓慢输注2~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4周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160例(95.00%)患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病灶以大片状病灶及肺实质性病变居多。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效果佳,但疗程较长,远期随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总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的检出情况。结果 1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35例,肺炎衣原体检出22例,嗜肺军团菌检出10例,其他病原体检出33例。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患儿肺炎衣原体检出率显著低于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上肺炎支原体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原体检出率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2023年秋冬季东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病例数量明显增加。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病种小儿肺炎建设项目组联合东北地区中西医儿科专家,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结合东北地区寒地儿童发病的临床特点,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分类、中西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支气管镜表现、实验室检查、重要并发症预警以及感染期、肺炎期、恢复期的中西医治疗方式等达成中西医共识,以期切实解决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问题,并提高儿科医师对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综合诊治能力,进而推动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M P )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可引发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随着抗生素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现象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对MP感染的治疗。中医药在治疗MP感染方面显示了极大优势。针对中药体外抑制MP实验研究、中药治疗MP感染的机制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年龄段的小儿患者的诊断方式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对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的小儿患者病例。其中0—5岁和6—10的小儿各45例,分别定义为A、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抗Mp—Igi和咽拭子Mp—DNA—PCR进行检测,对两组患儿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的咽拭子Mp—DN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清抗Mp—IgM的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儿的血清抗Mp-1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患儿的血清抗Mp—IgM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受患儿年龄的影响比较大,咽拭子Mp—DNA—PCR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基本不会受到患儿年龄的影响.更适合在对该类患者进行确诊的过程中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